第3章 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

JINCHAJIJUNQU ZHENGSHI CHENGLI

1937年,北方的冷空气来的格外早,刚刚进入深秋时节,五台山区时而细雨霏霏,时而大雪纷飞。转眼间,五台山山上山下,花草枯萎,树木凋零。天气的骤然转变,并没有能够影响聂荣臻等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激情。这一天,聂荣臻和留在五台地区的几个干部又聚在一起,讨论根据地的开辟问题。

聂荣臻说:“要创建根据地,必须首先发展武装。没有武装,一切都谈不上。现在我们只有用滚雪球的办法来发展。你们看这3000多人滚雪球怎么个滚法?”

旁边的舒同说:“9月间,我带工作团在五台、定襄一带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王逸群、洪水、罗亦经等在繁峙一带发动群众,看到这里的老百姓抗战热情很高,牺盟会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地方还有党的基层组织,只要有支主力部队做骨干,就可以开展游击战争。”

到达目的地以后,舒同等人明白,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由于红军刚刚改编为八路军,人民群众对八路军还不太了解。当时,八路军战士穿的军服与国民党军队又十分相似,当地群众误认为他们是军纪败坏、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军队,自然无人自愿报名参军。

为了让老百姓把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区别开来,于是,舒同就开动脑筋,最后终于想出了几个办法:一是无论晴天阴天,总是把写有“八路军”3个大字的大草帽背在身后;二是积极宣传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严格执行八路军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四是从臂章入手,一有合适机会,就指着左臂上的八路军臂章对群众说:“我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救国救民的队伍。”

山西定襄、五台等县和其他地区不同,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共产党活动,加上红军东征、平型关大捷等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因此,舒同他们的宣传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了这些有利条件之后,工作团召开群众大会,由舒同登台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舒同的江西口音太重,群众听不清,和舒同一同参加招兵的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王宗槐,就在一旁给舒同当翻译。

舒同还有一个特长,那就是书法好。当宣传发动工作进入报名参军阶段时,王宗槐与舒同商量,让舒同展示书法,以吸引青年学生参军。展示地点就被选在了定襄一中对面,舒同和王宗槐一起参加。

舒同拿着“红军笔”,当场挥毫泼墨。那别具一格的字体,博得了年轻学生的一致称赞,吸引了很多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八路军。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0多名定襄青年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后来,由这些年轻人组成的新队伍,被称为“定襄团”,成了晋察冀军区的第二军分区第六团。因此,舒同的这次定襄招兵,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听完舒同的话后,聂荣臻想了一会说:“赵尔陆同志不是率领总部特务团直属队和部分部队留下了吗?就让他在那里开辟冀晋边界地区的工作好了。”

聂荣臻又说:“杨成武同志的独立团,已经在北部地区收复了广灵、灵丘、浑源、蔚县、易县等地,可以作为一坨坨。罗荣桓同志告诉我,他在阜平等地活动时,阜平还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由王平同志任主任,这里已经有了初步基础,同样可以成为一坨坨。我们可以把这三大块先定下来,开展工作。”听了聂荣臻的话,大家都变得兴奋起来。

聂荣臻继续说:“听左权同志说,总部已派周建屏、刘道生同志率领一支小部队,到平山、寿阳一线平汉路和正太路交界地区活动,工作很有起色,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坨坨。我们滚雪球就先这样滚吧!”

在聂荣臻等人为增加干部问题绞尽脑汁的时候,党中央自然也明白聂荣臻等人的难处,很快党中央北方局也派王平、李葆华、刘秀峰组成晋察冀临时省委,配合八路军部队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发动群众。

人员不足的问题逐渐有了眉目,但物资短缺问题依然还没有解决。

当时山西的局面一片混乱,各县的政权机构,实际上都已瓦解。晋东北地区,除五台、盂县两个县政府,分别在宋劭文和胡仁奎领导之下,仍能执行一些政务外,其他各县政府的人员,都已逃散一空。逃走时,他们把粮食等物品都带走了。

聂荣臻等人经过市镇,市镇是萧条的,走进县城,县城是空荡荡的。城镇上留下的,多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许多县城都笼罩着死沉沉的气氛,呈现出兵燹之后的荒凉景象。当时已经是深秋,五台山已经开始飘雪花,留下来创建根据地的干部大都没有棉衣,脚上甚至还穿着草鞋。吃饭也是个大难题,常常是顾得了今天,顾不得明天。

为了解决根据地物资紧缺问题,宋劭文也被请来参加问题讨论。宋劭文是山西太原人,早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担任五台县县长,所以对山西的情况比较了解。

开讨论会的时候,负责后勤保障的干部对宋劭文说:“现在五台山地区简直已是严冬季节,但我们的战士还穿着单衣、草鞋,吃饭也更是个大问题!以前在在中央苏区,这些事情都是依靠各级苏维埃发动群众解决的。现在你们地方政府是不是又该想想办法?”

宋劭文说:“八路军的困难,我们是要发动群众帮助解决的,但目前困难很大,得要时间。”

聂荣臻说:“要解决物资方面的困难,需要发动群众;要补充兵员,扩大武装,也离不开群众。因此,如何发动群众,就成为我们创建根据地成败的关键。”

宋劭文说:“眼下除了五台和盂县两个县政府由我和胡仁奎负责以外,其他的县政府都没有了,下面的各级政府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要发动群众,不仅要有正确的政策,还要组织政府去执行政策,目前这种情况,发动群众有难度啊。”

聂荣臻笑着说:“你说的对,要发动群众,一靠政策;二靠政府;三还要靠我们艰苦细致的工作。”

经过认真讨论之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对建立根据地也充满了信心。

10月25日,军委华北军分会在《关于冀察晋绥军事部署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平绥以南、同蒲以东、正太以北、平汉以西为晋察冀军区,以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聂荣臻于10月27日,在五台县组织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至此,成立晋察冀军区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

1937年11月7日,也就是太原失守的前一天,这一天,五台城的大街小巷张贴着晋察冀军区成立的布告。五台石嘴的普济寺前庆祝大会广场涌动着花花绿绿的小纸旗。38岁的聂荣臻走上主席台,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高声宣布道: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同志为参谋长,舒同同志为政治部主任,查国祯同志为供给部长,叶青山同志为卫生部长。接着,聂荣臻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动员大家一致抗日。

听完聂荣臻的讲话之后,大家兴奋地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显然,他们被聂荣臻激情的抗日演讲打动了,他们对这支坚持在后方抗日的队伍,也充满了信心。

晋察冀军区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了敌人的心脏,给敌后抗日武装和陷入失望中的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希望。因此,晋察冀军区成立之后,人们奔走相告,无不为之雀跃。

虽然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的第二天,太原就失守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晋察冀军区的憧憬。几天之内,晋察冀军区成立的消息就传遍了华北,那时,冀中、冀西、晋东北、察南的不少抗日武装和抗日组织,纷纷来函,祝贺晋察冀军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