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中医四大名著(第二卷)
- 李楠编著
- 779字
- 2021-05-26 18:04:28
【原文】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麋。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日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蠛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解读】
黄帝问道:五脏六腑的寒热相互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肾将寒移至肝,会生痈肿和少气的病。脾移寒于肝,会生痈肿和痉挛的病。肝移寒于心,会生狂症和心气不通的病。心移寒于肺,会形成肺消,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1份,小便要尿2份,这种病是死症,尚无法可治。肺移寒于肾,成涌水,涌水病的症状,是病人的腹下部,按之不坚硬,但因水气侵犯大肠,走得快时,可以听到肠中濯濯的水声,便皮囊里裹着浆水一样,这种病,是水气形成的。
脾移热于肝,会发生惊恐和鼻血的病。肝移热于心,会导致死亡。心移热于肺,日久传变,会成为膈消的病。肺移热于肾,日久传变,会成为柔痓的病。肾移热于脾,日久便传变为虚损,会形成肠澼的病,无法治疗。胞移热于膀胱,就会尿血。膀胱移热于小肠,由于隔塞生热,大便不通,热气上行,从而导致口疮糜烂。小肠移热于大肠,则会热结不散,成为伏瘕,或为痔疮。大肠移热于胃,会多吃饭却反消瘦,叫做食亦,即虽能吃而身体懈惰。胃移热于胆,也叫做食亦。胆移热于脑,鼻梁内则会觉得辛辣成为鼻渊,所谓鼻渊,即恶浊的鼻涕下流不止,日久传变,就会鼻中出血,目暗不明。这就是胆逆热气上行的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