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生命教育方法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就在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和弘扬,在于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

学校要在德育工作中,高扬主体性教育的旗帜,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充分激发学生生命个体的能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使其在“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分步实现个体或群体的“自我发展”。

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工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人作为主体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种二重性决定了人的生命的二重性,生命首先是生存、活着的状态,其次,人又是有意识的动物,生命是为了意义而存在的,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目的和归宿。

因此,生命教育首先是珍爱生命的教育,包括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更重要的是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这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

推行生命教育,一方面要求全体教师提升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情怀,从而热爱学生、关怀学生和赏识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在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基础上,围绕理想的选择与生命远景的构建,去感受生命的价值,追求自我发展。

建设师生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反映了学校最本质的东西,学校不仅要注意科学知识教育,更要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一所学校,如果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校园就成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学校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要形成学校自己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群体内部的人文环境,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处处从人的发展这个角度出发,努力创造“竞争、和谐、互动、发展”的文化,让每个人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工作。

这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感受到身心愉悦,从而去体验生命的意义,保障健康成长。

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贯穿人生,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始终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及其意义,不断提升生命成长的质量意识,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实现理想。因而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有:

(1)生命与安全教育。

生命教育首先是安全教育,没有生命的安全就没有人的发展,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要求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包括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以及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等,让学生学会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方法及逃生的本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

(2)生命与健康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耐挫力和容忍度,乐观面对命运的挑战,活出人生的精彩,在加强体育与健康、卫生与健康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学校应该率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解决学生中一般的心理问题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每学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行为进行分析、排队,确定特殊学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进行跟踪教育,通过心理辅导,确保其心理稳定、健康,顺利完成学业。

(3)生命与价值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重要的是活出价值,体悟人生的意义,这是热爱生命的升华。把理想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动力,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理想能使他们更加欣赏生命、珍视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同时,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自我发展周记簿”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识、自省、自励、自律”,让每一次的成功与进步成为生命成长中的动力,从而通过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走向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