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许多中学生有心理异常的表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以及未来国民素质的高低。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小学生中约有32%的人有心理异常的表现,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这说明大多数的中学生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29.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32.8%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心神不安,2.9%的学生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9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学生之间发展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

同时,34%的学生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31%的学生常会感到孤独、苦闷,29%的学生有时会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9%的学生经常责备自己,5%的学生容易哭泣,25%的学生容易烦恼、激动,22%的学生有想摔坏东西的冲动,18%的学生有时会不能自控而打发脾气,7%的学生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31.2%的学生常会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数据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严峻。

影响学生心里健康的原因

从年龄上看,中学生一般是13岁至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生理的、心理的急剧变化和认知的矛盾都表现的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

(1)思维的简单与偏激。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不能完全跟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推理过程很粗糙,认识很片面,辨证思维能力很缺乏。他们看事物往往只看表面现象,看到一个原因,想得到只是一种结果。

(2)理智战胜不了情感。

中学生的理智、意志等的成熟与发展往往跟不上情感、情绪等的发展。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管于华认为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

一些中学生在学校里虽然也受过道德、法律等知识的教育,但在遇到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时,那种朦朦胧胧的理智观念,常常不能战胜瞬间燃起来的情感冲动,于是便感情用事,干出违法犯罪的事,而在事后他又很快觉得悔恨不已,自怨自责。

(3)认识被个人欲望所驱使。

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一般认识能力是低下的,而他们的认识能力又往往受到个人欲望和私念的限制和驱使,因此他们往往从个人主义角度来分辨美与丑、是与非、勇敢与胆怯、光荣与耻辱等等。

(4)与父母关系不良或单亲。

父母关系不良,或离婚、死亡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里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家庭结构不完整、甚至破裂,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由于孩子从小得不到必要的父母之爱,不但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留下创伤,而且形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陷,孩子对来自外界的一些恶习引诱会不加辨别地接受,并进而走向犯罪。

例如广东省少管所的少年犯中,单亲家庭子女占了三分之一。在浙江省破获的一个少年盗窃团伙中,13人中有12个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对子女的关心爱护与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成长十分重要。“溺爱型”的家庭,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专横霸道,变得自私、固执、任性且缺乏自制力,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高压型”的家庭,奉行简单粗暴、棍棒式的教育,在这种家教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家庭,往往是对孩子不教不管,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5)重智育轻德育的后果。

片面追求高升学率、高分数,重智育、轻德育,重数理化、轻法制和心理健康,这是不少学校至今依然存在的普遍现象。一旦出现考试成绩不及格,高、中考名落孙山,有的学生会感到悲观失望、前途渺茫,极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自暴自弃甚至会以自杀或悲观厌世来企图摆脱那种无形的困境。

一些老师对这些“双差生”往往采用体罚、变相体罚的粗暴方法,或工作中简单化,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便“破罐子破摔”,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准备轻生或干起违法犯罪的事。

(6)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

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网吧、KTV 歌厅等娱乐场所,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和网站,为了追求票房利润,经常播放凶杀、色情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精神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珍爱生命教育的启示和措施

学校应把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和心里健康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珍爱生命教育应当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在学校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学生水平的标准,不能把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校长、党总支书记、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团支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宿舍长以及学生个体都要纳入到了这个体系中。都应当接受心理教育培训,掌握正确的识别危机和干预的方法,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中学生成长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教育。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认真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以及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提高中学生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引导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抚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免疫力。青春期正是孩子“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爱。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中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全社会的关爱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沃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政府必须加强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治理,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