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方法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

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健全其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个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从而让学生珍惜生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地面对现实,增强抗挫折承受力,使学生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身的行为,而生命体育又寓于生命教育中,是中小学体育新课程中一个崭新的重要内容。

生命体育的内涵

把“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强调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结合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价值,我们对“生命体育”进行以下表述:生命体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理念。

它包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也包括通过体育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培养和健康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对学生生命体育的教育,激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生命状态的关怀,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悟体育对生命的意义,促进对身体的强健的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生命体育教育的必然性

(1)体育新课程价值体现了生命的宝贵性。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教育具有提升人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学校中不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的价值。在体育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课程的价值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安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强调通过体育学习提高学生健康,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可见体育新课程价值体现着生命的宝贵性。

(2)体育新课程目标体现了生命的整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课程改革根本目的。

这种课程价值取向,是以生物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通过体育学习达到人自身的完善与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辨证统一,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体育新课程内容体现了生命的现实性。

体育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注重运动技术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体育活动中的运动伤害预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了体育新课程对生命生长规律的关照。

(4)体育新课程实施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体育新课程实施中,特别关注师生对课程的主动建构问题,强调师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即研究者”、“用教材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等体育新课程理念,是生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反映,使体育课程与教师的关系、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生命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可以促进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提高。

挫折是指当人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某种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活动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况。而体育能使人体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为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心理上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设置困难、挫折环节,在原有的练习内容、结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使学生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我们在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时要从学生的心理方面着手,不断训练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和承受能力,使学生在失败时也能保持进取的精神,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

(2)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

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3)生命体育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简单的教具演示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或原理,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技能和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才能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生命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之所以影响健康是因为情绪能通过下丘脑、脑下垂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引起身体器官变化。一定程度的焦虑反应可以通过调动身心、生理防御机制,使人进入警觉防卫状态,也可使人的心智活动增强,有利于摆脱困境。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运动中寻找最佳心境,享受运动的快感:洒脱、奔放的心情,愉悦机体每一个细胞并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从而陶冶了情操,开阔了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生命体育在体育新课程运用注意事项

(1)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自然会有独特的个性存在,再加之过去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就在所难免。我们教师要学会信任,学会期待,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善待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向善的方向发展。虽然这过程可能会缓慢一些,但作为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尺去度量自己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服务于他们的发展。

(2)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选择多是由教师完成的,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只需被动的接受就可以了。体育新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教学中允许他们自主选择课程的难易。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为儿童谋幸福。”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自主的选择,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3)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学是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由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所以情感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接受性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

使课堂教学处于师与生的平等的交际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情感体验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在交往中的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使之保持一种愉悦并满足的心理状态,这对完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些不快的情绪,有时会带到课堂中来,形成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此时,教师要学会引导他们进行宣泄,并善待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敬。或言语疏导,或委婉劝诫,或爱抚安慰,让他们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我们应有充分的耐心和足够的爱来善待那些是我们可能难堪的学生,用善意的眼光去宽容他们。引导他们学会反思,学会豁达,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由于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多元化特点,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改变说教者的形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调动他们的想象,引导他们大胆发言,创新的解决问题,尊重学生在学习中闪现出来的创造性想法和行动。

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还有一段非常长的路要走,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源,是全人的教育,是终身的教育。体育教育对生命教育的促进仅是一个方面,期待“生命教育”能被更多的人重视,能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