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英格兰、法兰西两国间因王室联姻、财产继承和领土纠纷而形成相当复杂的关系,最后不得不动干戈。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争,这就是英法历史上的“百年战争”。
位于法国西北部、比利时西部的佛兰德斯,临多佛尔海峡,是13—14世纪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中心之一。法国企图完全控制该城。但该城的主要生产部门毛纺织业却须依赖英国输入羊毛,因而市民都支持英国。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为夺取富饶的佛兰德斯,率领英军在法国登陆,百年战争从此开始。
战争初期,英军先后取得克勒西战役和普瓦提埃战役的胜利,法军连遭失败,国王也当了俘虏,被迫对英国割地求和。1360年双方签订《布勒丁尼和约》。法国利用战争的间隙,改革财政,整饬军队,于1369年发动攻势,至1380年收复了大部分失地。1396年双方又签订了为期20年的停战协定。1415年英国又出兵法国,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随后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全境。1420年再度议和。1428年英国从其占领的法国领土南下,围攻奥尔良城,法国面临着亡国之险。
奥尔良城是10—11世纪法国的王城和首都,是法国商业和交通的枢纽。这个通往南方的重要门户一旦失守,法国就有全部沦陷的危险。1428年10月英军包围奥尔良后,在城周围修建了几十个堡垒,封锁了全城。虽然奥尔良的军队奋勇抵抗,但是外无救援,解围无望,人心涣散。此时法王查理六世已死,查理七世新登王位。查理七世退守到南方后,处境窘迫,派不出一员良将能够解救奥尔良之危。正当法国人陷于绝望之中,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贞德挺身而出了。
贞德出身于法国香槟和洛林之间的唐瑞米村的一户农家。她的家乡就曾沦陷过,惨遭侵略者的蹂躏和践踏,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长大以后她练就了一身作战的本领。在祖国遭受危急之际,这个有胆有识的纯洁少女,以拯救祖国为己任,毅然前往希农城查理七世的行宫谒见了国王。她声称自己获得了上帝的启示,法兰西将得到“洛林边境童贞女的拯救”是上帝的意旨。她以赤诚的报国之心,借着上帝的名义,排除了种种的阻碍,终于说服了国王,委任她率军解奥尔良之围。
1429年4月29日,贞德披坚执锐,骑着一匹高头白马,打着绣有圣母玛丽亚像的白边军旗,率领3000援军进入奥尔良地区。贞德到达前线后,亲自侦察了英军的阵势,拟定好作战方案,决定利用英军围城部队据守要塞,各自为战,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消灭敌人。她为了鼓舞奥尔良军民的必胜信念、激发他们的斗志,在当时的条件下,她也只能给自己披上一层宗教的外衣,她告诉奥尔良人自己是受命于上帝来解救他们的。否则,又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们相信她这个农家姑娘呢?
5月4日,贞德率军攻打圣路甫要塞。首战告捷,攻下这座要塞不仅极大的鼓舞了法军的斗志,而且保证了后方粮草补给线的安全,军事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明智之举。接着法军又连续攻克了两个英军堡垒。5月7日,夺取土尔斯堡的战斗打响,这是英法争夺奥尔良的关键一仗。贞德高举军旗,冲锋陷阵,边指挥战斗,边奋勇杀敌,但不幸中箭,负伤昏迷,被救下火线。英军见法军主帅受伤,胆壮起来,奋起反扑,法军进攻受挫。奥尔良城防司令见状,怕部队伤亡太重,请示贞德收兵撤退,贞德理都没理,她拔出身上的箭头,忍着剧痛,高举起那面圣旗,奋不顾身地向敌阵冲去。法军官兵见统帅英勇无敌,大受鼓舞,人人精神振奋,个个英勇顽强。贞德下定决心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她挥舞战旗,激昂地高呼:“战斗吧!勇士们,我们胜利了!”法军士兵纷纷响应高呼着“我们胜利了!”拼命进攻。土尔斯堡攻克了,驻守该堡的英军全部被歼灭。
围城英军司令在向总部的报告中说:他们依仗一个女子,她运用神秘的方法作战,似乎是上帝在攻打我们。我们不仅受到重创,人员大为减少了,士兵作战的勇气也受到挫伤。他接到命令后,第二天就宣布撤军,解除了城围。
奥尔良解围战的胜利,是百年战争的转折点。贞德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唤起了法兰西的民族意识,给法国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和信心。法国军民乘胜反击,不断地在全国收复失地,1453年10月,除加来港以外,法国领土上的侵略者全部被消灭。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法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令人痛心的是,贞德并没有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和祖国的统一。1430年在一次战斗中,她被勃艮第伯国俘获,被以4万法郎的代价出卖给英国人。英教会法庭将她诬之为“女巫”,判处火刑。翌年5月,英勇就义。
贞德虽然死了,但是法国人民永远真诚地崇敬她和感激她。她是法国人民引以自豪的英雄,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圣女贞德”或“奥尔良姑娘”。她的事迹,世世代代家喻户晓,她永远活在法国人民的心中。
英国人的残暴行为更加激起了法国人的爱国热情。他们继续打击敌人,不断收复失地,战争形势日趋明朗,英国的失败已成定局。1453年,除加来港外,法国人收回全部失地,基本上统一了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