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喜

当天下午上官锦绣翻阅史书典籍,望能从中领悟些什么。

三皇子杨素本来并无可惧之处,只因独孤贵妃后宫地位、陛下宠爱,还有其弟,中书令独孤如。他几次三番露出野心,让朝中众臣不安。但像是陛下念其是贵妃幼弟,并未有所举动,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便是众人最恐惧之举。陛下一代明君,今已过半百。史记中有过先例,明君年老之时,举动异常,胡作非为,只为自己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是死是活。

上官锦绣甚是烦恼,昨日发生之事,今日殿下之言。只得待她详细考察,亲自经历,可惜她是女子之身,事事多有阻碍。

第二天是个大日子。

骊国中书令苏桂嫡长子苏樱娶礼部尚书伏涵嫡长女伏谷兰为正妻。京中贵族名门皆来祝贺,城中格外热闹。

大婚礼节甚多,伏谷兰烦恼不已,不过究竟是与心上人的成亲之日,今日也是十分高兴,喜笑颜开。

上官锦绣与秦玉柔是伏谷兰闺中好友,还未出阁,不可在婚宴露面。二人前往伏府,以新娘娘家人的身份留之。

伏府今日格外喜庆,从里到外皆是红色,贴满喜字。伏涵不忘伏谷兰喜爱花草,早命下人布满花草树木,称得上是百花争艳,花红柳绿。甚至还从天云国买来了一些奇珍异草,看着着实新奇。

伏谷兰的房间内亦是姹紫嫣红。她坐在镜台前,瞧着自己的装扮,立即露出笑容。见上官秦二人走来,更是欣喜喊道:“秦姐姐,上官姐姐!”

她已穿好红色嫁衣,头带金色凤冠,着实华贵。按北骊习俗,嫁衣是母亲亲自缝制,而凤冠自然与皇后所带不同,此亦称为彩冠,是贵族女子婚嫁所带。

“恭喜妹妹。”上官锦绣面带笑容,心中也确实为她高兴。

另一方的秦玉柔也说道:“祝贺妹妹,我们姐妹三人之中,你年龄最小,竟是最早成亲的。”

伏谷兰暖暖道:“是呀,于是二位姐姐也不能随我前去苏府了。”

看伏谷兰有些伤心,上官锦绣赶紧言道:“你与苏公子盼这一日,盼了数年,他定会好好疼惜你,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我与秦姐姐自然也就放心了。”伏谷兰想到这里,脸上又浮出了刚才的笑意,开始暗自傻笑起来。

上官锦绣和秦玉柔见此也松了口气,这丫头现在还没意识到,怕是待会儿有的她哭了。

再过一会儿,苏樱就要到伏府前了。想到这里,上官锦绣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而里面就是带有百合图案的银锁,她放到伏谷兰手中,说道:“这便是我送你的新婚贺礼,望你日后与苏公子夫妻和睦,百年好合。”

秦玉柔也速速让丫鬟把她之前准备的东西拿进来,木盒中装的是把扇子,伏谷兰将它拿出,见这用的是双面绣。在百花之中有两只蝴蝶,翩翩起舞。绣法精致,如同活物,精妙绝伦。

上官锦绣也讨来细看了许久,方才讲道:“秦姐姐绣法越发了得,妹妹自愧不如。”

秦玉柔则拿起方才装着银锁的荷包,说道:“妹妹绣法线条明快,色彩和谐,亦是极好的。”

伏谷兰在旁边叹道:“若是我有二位姐姐的一半,父亲也就不会给我请这么多嬷嬷来教我了。”

上官锦绣和秦玉柔也都不禁笑了起来。

正当姐妹三人聊的欢喜时,一个丫鬟在门外说道:“小姐,姑爷已到门外。”

按照习俗,新娘家门紧闭,由家中兄弟及好友客人出题给新郎,再待塞入红包之后才可打开大门。

伏谷兰有一位庶出的哥哥和姐夫,二人都在朝中当差,学问才识也是不差的,怕是要等一阵子了。

那丫鬟又道:“还有二殿下也来了。”

上官锦绣心中一奇,不过细细想来,二人一起读书长大,交情甚好,便又不足为奇。

秦玉柔则道:“看来,妹妹是要拜别父母了。”

三人走出房间。说是苏樱有杨骜的帮忙,不管是何人出题,都能对答如流。

苏樱在世家公子中文采出众,颇有诗才,今日更是为伏谷兰作诗一首:

十年苦等为一人,

今日终开那扇门,

春暖花香迎凤鸟,

姻缘红线续长存。

伏涵与伏夫人规规矩矩地坐在正中间,等待穿着红嫁衣的女儿到来。苏樱也已敬茶,站在一旁,他显得有些紧张,不敢言语。

屋内一片冷清,忽然秦玉柔牵着已经盖了红盖头的伏谷兰走来。苏樱见了立刻露出笑容,眼睛不愿从她那儿离开,望能一辈子这么看着她。然而伏夫妇二人却目中多了些许泪光。

秦玉柔将伏谷兰的纤细玉手交给了苏樱。二人一同拜别父母。伏涵此刻不像以往在朝中那般严厉,而是像一位慈善的老父亲。在伏谷兰出嫁前,他也嫁过女儿,是庶出小姐,可这又怎能一样,此时正是他养了十六年的唯一嫡女,他眼中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究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堂堂掌管一部的伏尚书,今日也是泪流满面。坐在旁边的伏夫人早已哭的不成样子,她的女儿,以后就要跟着他人姓了。

伏涵先对这对新人说道:“你们二人是青梅竹马,望你们能永远记得这份情感,日后夫妻一体,共度一生,不离不弃。”

伏夫人更是站了起来,拿起伏谷兰的手,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道:“兰儿,你以后就是别人妻了,但莫忘了你在京城还有个家,你永远都是母亲的女儿,你永远都是伏家的嫡长小姐...”她擦了擦泪水接着说道:“定要万事小心谨慎,与夫君恩爱一生,相伴到老。”

伏谷兰隔着盖头没见到父亲母亲的表情,但终究也是听出来了。她心情复杂,不愿放开母亲的手,一直摇头,更是忍不住哭了出来,只听到她低声叫着:“母亲,母亲……”

伏夫人不忍,但还是把手挪开,坐回了座位上。

站在一旁的上官锦绣和秦玉柔眼中也都掺杂着泪水。

最终伏谷兰被人牵出去,走到门口时,又被哥哥背到轿中。

一人喊道:“奏乐,起轿!”

奏乐响起,伏谷兰的轿子也随之而去。

上官锦绣与秦玉柔就站在门口,望着八人抬着的大红花轿,街上的鼓乐喧天、人流如潮。

上官锦绣感慨道:“我特别羡慕伏妹妹,能嫁心爱之人,一生无忧无虑。”

在旁的秦玉柔也道:“是呀,婚姻大事,你我都不得擅自做决定,不过我也不求其他,只愿能留在京城之中,还能与你们常有联系。”

上官锦绣看向眸中闪烁着泪光的秦玉柔,慢慢安慰道:“姐姐放心,姐姐家世显赫,又是嫡女,秦伯父定不舍得让你远嫁。”

秦玉柔则低头吞吞吐吐地讲道:“怕、怕是……怕是我不能留在这京城当中,与妹妹们相伴了……”说完一颗颗的泪珠,像条直线打落在地上。

上官锦绣有些慌了,她从未看到秦玉柔这样哭过,亦不知晓究竟发生何事,此话又为何意。

上官锦绣还没反应过来,秦玉柔就突然又振作了起来,想到此时站在伏府大门口,人们来来往往路过,断不可失了大家风范。上官锦绣不明所以,却又不敢过问。秦玉柔突然微笑道:“让妹妹见笑了。”刚刚说完,她便匆匆离去。

上官锦绣本想追过去,问个究竟,却被不远处的杨骜拦住。

行礼之后,上官锦绣对杨骜问道:“不知二殿下为何不前往苏府?”

“姑娘难道不想去吗?据在下所知,姑娘与伏姑娘是闺中好友。”

“殿下怕是说笑了,闺中女子,怎能前往?”

杨骜笑道:“确实。”过了一阵子,他又开口说道:“那姑娘可想随我去见一人?”

上官锦绣奇道:“何人?”

杨骜并未回答,他招了招手,只见不远处来了位男子,应是杨骜手下。他牵着两匹马,手中拿着一个帏帽,交给杨骜,而杨骜又转给上官锦绣,道:“到了便可得知。姑娘可会骑马?”

上官锦绣并未立刻回答,她戴上帏帽,骑上马,方才答道:“殿下明知故问。”

杨骜一笑,二人骑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