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月色之下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宁静,在村子的最南边住着一户人家。家里只有两个人芸香和她的爷爷,因为芸香家里面一点都不富裕,所以芸香的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在外打工,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够回来。不知不觉时间又到了八月中旬。天空中白云跟随着风儿缓慢的飘来飘去。阳光偶尔从云的缝隙里照射下来,己经没有了往日的威力。
午后的村庄里静悄悄的,空气里还充盈着一股淡淡的稻草香,令人神清气爽。
在村庄里的晒谷场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只有几只小麻雀在忙碌着,它们一会在草堆跳跃着,一会又飞到屋顶上、和电线杆上。早晨,清香袅袅,似浓似淡的晨雾,拥抱着整个村庄。不久,晨雾散了,鸟儿们起床了,一只只躺在窝里,叽叽喳喳聊着天。有的飞出鸟窝,在枝头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儿;有的在地上蹦蹦跳跳玩着游戏;还有的飞到田野里、果树上捉害虫吃……在田野里,总会见到几头牛羊正低头吃草。还有几头牛正在犁田,拉犁的牛一声不吭,从不埋怨自己的主人给他安排这么重的活。你还会看到几头水牛在河里游泳,打着水仗呢!芸香非常的懂事,年纪轻轻的就撑起一片天,家里面的各种事务基本上都是芸香一个人做完的,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出去做农活,因为家里面只剩下一个年迈的爷爷,家里面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芸香一个人身上。因为经历,所以懂得。”人生中所经历之事,所感触之多,有些如一杯百年纯酿,饮下后辛辣之感随之而来,但却令人回味无穷;有些如咖啡,饮下后苦涩之感随之而来,但却令人贪恋它的回香......虽不算经历丰富,但也阅遍酸甜苦辣。离别也许是我最不想经历,也不愿经历之事吧!对于芸香这个年龄来说,经历的离别不算多,却也令人不愿再次经历。那一天,是一个极为悲伤的日子(对于芸香来说)。大堂之上,空气似乎被凝固了,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止了转动。看着那面无血色而又熟悉的面孔,摸着那冷若冰霜而又长满了茧的双手,再看看亲人们那一双双哭红了的双眼,此刻的我不禁泪如雨下,芸香的心就像被无数双锋利的剪刀剪着。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那张慈祥而又布满了皱纹的苍老的面孔正对着芸香笑,笑得那么灿烂;那双粗糙的大手曾牵着我稚嫩的小手漫步在宁静的乡村小道上……不要再去想,越想心越痛,芸香在拼命的克制着自己。
芸香的爷爷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这一生忙忙碌碌,只为把那几个儿子抚育成人。年轻时,为了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他什么都做过。帮人家搬运砖头,扛电线杆……这些苦活脏活常常累得他腰酸背痛,但回到家中还不得空闲,家务活大半也是他做的,因为那时奶奶体弱多病。现在,儿女们都各自成家立业了,受了一辈子的.苦的爷爷本应好好休息,享受享受,但他还是很勤劳,还是独自打理了一个菜园子。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他就笑着对我说:“习惯了,怕闲出毛病来。”他很和蔼,常给我们讲一些他年轻时的故事,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啊,一位多么可亲可敬的人!
就这样,爷爷走了,从没有享到任何清福地走了,但留下了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一次,芸香尝到了离别的滋味;然而这会让芸香更珍惜,珍惜这眼前的亲情。自从芸香的爷爷去世以后,芸香和爸妈就搬到了华夏西南边的一个城市,城市,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人们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许多人把喧闹、繁杂作为城市的代名词。而SH市博会正在用它的主题告诉人们:其实真正让人们感到幽静旷凉的却是城市。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们向往的一片乐土。有人为那高高的乌纱帽而来,有人为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来,也有人为了洞察人性、感悟社会而来。这些人大部分来自乡村耕地,说到底就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梦想。这就是为什么城市的人口总是远远超过乡村的缘由。
有了这个因素,喧闹就被人们理所当然的冠在城市头上。但我们何曾想过,许多思想、文化,乃至世博的孕育,正是在这“喧闹”中产生的。
将近一个世纪前,一位出身绍兴的大作家影响了一代甚至好几代中国人。在他的葬礼上,人们用“民族魂”三个字来概括他的丰功伟绩。他就是鲁迅,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身前的大部分著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社会的腐化和劣根性。我们不禁要问,他是何以发现这些存在已久却无人问津的问题的呢?答案是因为他生活在城市。城市中制度完备、关系复杂,这是有识之士们更以看出人心的善恶、人民的疾苦、社会的矛盾。因为这一切都太显露,所以一眼就能识破。这就是为什么思想家、政治家那么向往到城市来一探究竟,因为这里的喧闹中充满了宁静。
城市,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隐居处”,更是创造者们的天堂。
大街小巷中,人来人往中,新鲜的事物总是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也因此激活了我们的创造灵感。无论是建筑的、绘画的、音乐的、文学作品的,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创业者们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双会聆听的耳朵。越是喧闹。他们的所见所闻就越是显得宁静、富有意义。芸香说“:这都市是繁华的,惟其繁华,所以喧嚣,人在其中,最易迷失自己。我,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