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定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践与探索
- 王珲
- 2字
- 2021-05-12 17:58:26
上 编
一、概述
县情简介
彩云之南,千里彝山,孕育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魅力之乡—牟定。
牟定县位于楚雄州中部,地处滇中之中,距昆明186公里,楚雄32公里。东连禄丰,南依楚雄,西接南华、姚安,北毗大姚、元谋。平均海拔1758米。全县土地总面积1464平方公里。辖3乡4镇89个村(居)委会,耕地面积19.9万亩。全县总人口20.17万人,人口密度为139.8人/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58米。境内物产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文化悠久。牟定是“彝族左脚舞之乡”,民族文化绚丽多彩,还有历史悠久的集民族文化经贸交流于一身的传统节日“三月会”等。滇中佛教圣地、省级风景名胜区化佛山颇具知名度。牟定能工巧匠众多,被誉为铜匠、铁匠、篾匠、木匠、泥水匠五匠俱全的“匠人之乡”,地处全州腹地的牟定,县境呈周矮中凸状。境内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1%,河流少,较大河流均沿县境边界环流,全县水库、坝塘的有效库容仅为7482万立方米,蓄水量居全州之尾,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880毫米,常多干旱。“区位居中而无优势”,成昆铁路、楚大铁路、楚大高速、320国道等交通主干线均擦边而过,只有一条2011年11月建成通车的元双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在彝州已建成的路网构架中处在相对闭塞角落。特别是牟定县的农村经济属发展相对缓慢的山区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造血”功能较低;农村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等23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2.1%。2010年乡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1.9%,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0.8%,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8%左右,农村发展建设任重而道远,光荣而艰巨。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五年来,牟定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传承苦干实干之风,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胜了金融危机、多次地震、特大干旱的挑战,实现了经济发展由低谷徘徊向加速推进的重大转折,社会局面由交替复杂向日趋和谐的重要转变,成为牟定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从城镇到农村、从经济到社会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牟定县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变化,不断深化县情认识,集中力量突破工业经济、县城建设、特色农业三大重点,始终不渝强化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多方融资三大抓手,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跨过20亿元大关,达21.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3%,高于计划目标2.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达1.32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高于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尤为可贵的是,我们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龙虎水库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植,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安益钒钛铁矿资源整合、星焰公司深部开采、业胜公司多金属冶炼、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兴工强县注入了活力,元双公路、“彝和园”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滇中楚雄特色大城市建设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进入了厚积薄发、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坚持把县城建设作为提升形象、聚集要素、统筹城乡、推动发展的重点。东北片区开发、中园西路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县城面貌明显改观、品位大幅提升、功能日趋完善,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4.25平方公里,凤屯、安乐等集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县城镇化率达28%,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县乡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农田、水利、生态、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五年共争取上级项目897个,争取资金10.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5倍。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畜牧业、林产业、绿色食品业等农民增收致富产业逐步壮大,群众饮水、出行、安居等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风貌发生巨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14元增加到3356元,年均增长10.7%。
三、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政府机构改革和教育、医药卫生体制、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与重庆市渝中区、西南大学、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地区和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实现了央企、省企、大型民企入驻牟定,建成了一批支撑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撑财源增长的冶金矿产企业和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房地产项目,五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9个,引进县外资金9.6亿元。
四、和谐社会呈现新局面
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明显,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富有成效,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校点布局调整稳步推进,牟定一中搬迁、校安工程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彝和园”项目建设、化佛山旅游开发顺利推进,左脚舞之乡得到省政府命名,彝族左脚舞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万人同跳左脚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牟定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展,地震恢复建设全面完成,扶贫开发成效明显。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协调性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好转,平安牟定成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五、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三项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培树了“支部+协会+产业”和为民服务体系建设等党建创新品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坚持唯德才、重公论、凭实绩用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干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综合采取教育、督查、问责、组织处理等措施整治干部作风,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有序推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2011年,牟定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重大发展机遇,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干旱少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凝心聚力促发展,加大投入惠民生,齐心协力保稳定,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预计2011年可实现生产总值2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亿元,增长20%;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2亿元,增长2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98亿元,增长20.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0元,现价增长1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7%;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56元,现价增长17.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13.3%。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情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2007年起,向全省13500多个建制村各派驻一名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并以乡镇为单位,组成1312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一年一轮换,时间暂定5年,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之后的三年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指导管理、创造工作条件,各派出单位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当好后盾,广大新农村指导员深入实践、主动作为、扎实工作,三批指导员先后办成了大量好事、实事,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到2010年下派第四批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时,省委省政府再次决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原则上从省州县三级后备干部中选派,各县(市、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总队长从2009年列入厅级后备干部的人员中选派,兼任县(市、区)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任期原则上为2年,挂职期间原任职务不免。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从省、州(市)派出单位选派,由处级后备干部担任,兼任乡(镇)党政领导副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通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部门审核的程序,从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央驻滇单位及乡(镇)后备干部中选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决定向全省农村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力措施,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具体做法。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起到积极作用,对我们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桥头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07年2月,中共云南省委决定向全省农村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云南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关于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意见》,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2007年4月,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云南省“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纲要要求要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村”建设为目标,尽快形成“六新”格局,切实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完善“六大体系”,着力抓好全局性、关键性的六项重点工作,即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水利、公路、环境、村容村貌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大改革力度,重点解决好城乡分割、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推进平安创建,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健全民主管理体制。
随之,一系列强有力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如雨后春笋不断出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响遍村村寨寨,牟定县也迎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天。牟定县委按照省、州党委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牟定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召开县委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州有关文件精神,研究牟定县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有关问题,制定出台了《中共牟定县委牟定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县级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迅速行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工作。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指导员按照20字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开展先进生产进农家、幸福生活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美化整洁进农家、和谐民主进农家的“五进农家”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求突破、提高农民收入求突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求突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求突破、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求突破的“五个突破”为主要任务。全力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工程,促进牟定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计划从2006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五进农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到2020年,全县50%的村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择10个左右30户以上的自然村(自然形成、集中居住的村落),整合资源,集中扶持,初步建成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宽裕、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民俗良好、公共服务配套、管理科学民主的示范村,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2007年3月,牟定县迎来了第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省、州、县下派的指导员全部入驻各乡镇、各村(居)委会,指导员们满载着省、州、县领导的殷切希望,怀揣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以派驻单位为后盾,倾情农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股坚强力量,牟定的新农村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自2007年,牟定县先后派驻了5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计424人。5年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入户,带政策解“惑”,带项目解“困”,带技术解“难”,带法律解“结”,带真情解“忧”,指导员们在项目资金引进、培育优势产业、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解决驻地民生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牟定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07年3月派出,共7个工作队、89名指导员,分赴全县7乡镇89个村(居)委会开展工作,其中:省级选派4人、州级选派13人、县级选派45人、乡镇选派27人。
牟定县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08年2月派出,共7个工作队、83名指导员,分赴全县7乡镇83个村委会开展工作,其中:省级选派4人、州级选派11人、县级选派47人、乡镇选派21人。
牟定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09年2月派出,共7个工作队、84名指导员,分赴全县7乡镇84个村委会开展工作,其中省级下派4名、州级下派13名,县级下派50名、乡镇下派17名。
牟定县第四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09年2月派出,共7个工作队、84名指导员,全县设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2名。分赴全县7乡镇84个村委会开展工作,其中省级下派4名、州级下派14名,县级下派50名、乡镇下派16名。
牟定县第五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10年2月派出,共7个工作队、84名指导员,全县设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2名。分赴全县7乡镇84个村委会开展工作,其中省级下派4名、州级下派14名,县级下派40名、乡镇下派26名。
(牟定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名单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