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大力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是全面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需要,是北京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需要。2017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北京在“十三五”期间要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国际城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构建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我国主场外交活动异常活跃,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办,9月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取得圆满成功,而2019年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更是吸引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成为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届国际园艺盛会。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展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成绩和北京扩大改革开放成果提供了重要契机,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2020年肇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首都北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克服重重困难,以更大力度、更扎实的工作,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百年未有之变局,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客观催生了非国家行为主体城市对外交往的勃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北京作为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国际化城市框架持续推进,国际资源集聚步伐加快,国际交往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报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十四五”时期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现实要求,深入探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历史方位和内在规律。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国际国内都鲜有先例可循,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破解难题,进一步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已成为具有重大历史使命、任务艰巨的课题。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北京作为首都,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既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内涵,在很多方面示范引领国内城市对外交往,也有着需要厘清的方方面面的压力问题。基于阶段性建设要求,当前北京国际交往中心重点是加强能力建设,在“硬件”上推进国际交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项目和各类服务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在“软件”上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引进国际高端要素资源,持续优化涉外服务环境。本报告正是围绕以上内容开展编撰工作。

世界需要一个东方国际交往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站位高、涉及面多、协调统筹推进难度大。希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的出版,能为实践中解决当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国际交往交流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宏观思考维度。

刘波

2020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