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汉喃文献与东亚汉字整理研究
- 何华珍 (越)阮俊强主编
- 1399字
- 2021-04-23 18:26:08
一 越南17~18世纪后神碑概述
越南碑刻是对中国传统创造碑文影响的接受,又在越南的文化体系社会生活中继续发展,也是越南汉喃文献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越南民族文化的传统历史特征,是中古时期越南社会发展信息的重要载体。汉喃研究院现藏金石碑刻拓片60000多号,其中20世纪远东博古学院收集了11561家单位,共计20979号碑刻拓片,至2012年汉喃研究院又收集了40000多号的拓片。远东学院收集的拓片反映了越南的社会发展和风俗。远东学院搜集的拓片已经印行出版,并由前辈编制了8册目录提要,本文即对其中的1569份后神碑文进行研究。另汉喃研究院新搜集的拓片中,有526份后神碑,尚在统计、考订年代,基础工作尚未完成,本文暂时附之阙如。
后碑是越南独有的立碑传统,是民间乡约和民间风俗的直接体现。后碑广泛存在于越南的乡村,有很浓厚的造立后神碑的传统。后碑数量大,内容丰富多样,名称亦不统一,如后神、后佛、后圣、后贤、后、后乡等,但数量最多的是后神碑。人们造立后神碑是为了给有功劳的建设者留名,表达全体人民的感激之情,这成为具有信仰性质的全社会共同崇信的文化行为,并传承影响至今,因此后神碑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研究人员认为最早的两通后碑文是立于光兴三年(1579)的《本亭寄忌后碑》(N02917-2918)[3]和立于光兴五年(1581)的《本亭寄忌后碑》(N02921-1922)。这两通碑文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最早的后神碑文,并被用来说明16世纪流行的立后神风俗,但越南汉喃铭文拓本书目编辑组认为,这两通碑文拓本的年代作伪,碑文拓本的年代当在阮朝。
考察远东学院收集的后神碑拓片,可知在17世纪的弘定年间(1600~1619)最早开始出现后神碑,其中内容完整呈现了后神碑的造立和信仰。弘定十八年(1617)在海阳省南策县同溪社亭内的碑文《无题》(N012305-12306)记载:“进辅国上将军北军都督府右都督行谅山道都总兵使司都总兵使封赠北军都督府左都督沛阳侯柱国阳谏谥忠鲠有私土贰高在亭处许本社为亭外基并为市会所本社事为后神。”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统计的最早的后神碑文。17世纪末18世纪初,造立后神碑的情况已经变得极为普遍。但时间往后推移,后神碑的数量又开始减少,因此我们选择17和18世纪作为后神碑研究的时段。
黎敬宗弘定年间(1600~1619)到西山朝阮光缵的景盛年间(1793~1800)[4],中兴黎朝有1449号后神碑拓片,西山朝有120号拓片。这些后神碑文分布于越南19个省市区域,从北部到北中部,主要集中在北部三角洲地区。北部三角洲的1341通后神碑文,被该地区称为“越族、文郎-瓯貉古代国和越南传统文化形成的摇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越南后神碑文的整体面貌。后神碑文所在的地点主要是亭(1068/1569碑文,占 68%)和其他一些遗迹,如殿、庙、陵、寺、祠堂、文址、生祠等。造立后神碑在越南有广泛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民众社会活动之一,在越南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碑文记载了整个社区的记忆和每个传主的功绩。立于德元二年(1675)、位于河东省常信府上福县东究总贡川社的《后神碑记》碑文(N07862-7863)曰:“尝闻碑乃颂功德也,有恩义于民,当刻以铭之立。”正因为如此,这些碑文庄严敬谨地立在亭、殿、寺、庙、陵等越南信仰的空间之中,与世长存,供人瞻仰。
后神碑文是一种具有民间特征的功德碑文。后神碑往往提供了参加功德者的姓名、村贯、爵位,立后神碑原因、地点等信息。后神碑反映了越南17至18世纪的经济情况、越南人民在村社的民间信仰文化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后神碑文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是研究越南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