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国经略非洲研究》[1]系“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之国别研究成果。“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研究”是2012年1月获准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究项目(该项目又于2015年9月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成果由国别研究《大国经略非洲研究》(学术专著,86万余字)和综合研究《中国经略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战略构想》(研究报告,10万字)两部分构成,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后者偏重于应用研究,二者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的递进关系。“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研究”项目于2016年12月通过结项并被评为优秀等级。此后,课题组成员又根据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耗时一年多时间对书稿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

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

中国与非洲关系在不同层次、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尽相同。《大国经略非洲研究》在非洲问题研究中属于非洲国际关系研究范畴。非洲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涵盖非洲与域外国家关系、域外国家与非洲关系、非洲国家间关系,以及域外国家在非洲关系等诸多层面。本书主要涉及域外国家与非洲关系中的“大国与非洲关系”及域外国家在非洲关系中的“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大国与非洲关系”及“大国在非洲关系”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术界则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殖民时期。不过,大致截至20世纪末,由于中国尚未成为非洲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主角,在“大国与非洲关系”研究方面,学界关注的更多是曾经被称为“列强”的欧洲国家,诸如法国、英国、葡萄牙等与非洲的关系,以及美国、苏联与非洲的关系。在“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方面,在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在非洲的争夺成为“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的主角;在冷战终结后,法国、英国与美国在非洲的争斗一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其间,学界有时也会关注中国与非洲关系及中国与其他域外大国在非洲的关系,但这种关注大多是围绕某个事件展开的,不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特别是2006年北京峰会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中非关系中的“国际因素”、大国在非洲关系中的“中国因素”的发酵及其交互作用所激发的大国在非洲新一轮博弈的展开,国内外学术界纷纷加大了对非洲国际关系的研究力度,中国与非洲关系、中国与其他域外大国在非洲关系(包括合作、竞争、摩擦、对抗等)亦随之成为非洲“地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非洲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前沿。其研究主题或内容涉及:中国“走进非洲”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反响;中非关系中的国际因素特别是“大国因素”;大国对非洲政策走势对中非关系的影响;大国与非洲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中国在非洲活动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影响;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竞合关系;西方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博弈;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攻防态势;大国在非洲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力量结构的变化;中非关系在国际体系层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大国战略关系变化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影响,以及大国在非洲关系中的“非洲因素”;非洲形势变化对大国与非洲关系特别是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影响,中国经略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战略构想;等等。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并行发展及其交互作用趋势不发生根本性逆转的前提下,基于对非洲在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中非关系的既有基础和发展态势、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特别是中国与其他大国在非洲的攻防态势等要素的综合研判,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仍将是我国拓展在非洲利益和影响的战略机遇期,如果把握得当,中非关系或将跃升至一个新台阶,而战略运筹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性条件。作为中国对非洲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研究所关注和试图解析的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以维系中非关系与国际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减缓中国“走进非洲”的国际阻力。为此,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与非洲关系的来龙去脉,它们对待中国在非洲活动的态度,以及这些国家与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和攻防态势。

作为国别研究,《大国经略非洲研究》在世界主要国家中选择了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以及印度、巴西、俄罗斯8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国”。择定上述8国主要是基于对下列因素之综合考量:其一,这些国家与非洲关系非同一般,它们或与非洲历史渊源深厚,或与非洲现实关系密切,凭借其在非洲的利益存在和力量存在,它们对非洲事务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二,这些国家构成了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也即中国在非洲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走进非洲”或在非洲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它们发生利益交集、利益摩擦,甚或利益冲突;其三,这些国家无论是各自与非洲关系,还是它们各自与中国在非洲关系,都是颇具代表性的,基本反映了“大国与非洲关系”及“大国在非洲关系”的主要类型;其四,这些国家多为地区大国或强国,有些还是享有全球影响的大国或强国,它们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其中5国为“七国集团”成员,3国系“金砖国家”成员,它们对待中国崛起及中国“走进非洲”的态度同样也是颇具代表性的。

二 本书的内容结构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所激发的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是专门研究中非关系发展在国际体系层面所面临的各种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其中又以分析、研判中国与非洲关系或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战略关系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演化趋势为重点。具体而言,就是以分析中国在非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的变化,研判在国际体系层面影响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他变量条件为重点。如何应对中国“走进非洲”在国际体系层面面临的问题或挑战,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后者既涉及具体的“利益攸关方”,也涉及具体的事项,而且涵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安全、价值观,乃至地缘政治等诸多层面。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国际学部“创新研究项目”侧重于应用对策研究的总体要求,为了满足国内职能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现实需求,考虑到目前国内学界对本课题研究的实际状况,同时结合课题组成员的学术背景、学术专长和科研能力,《大国经略非洲研究》一书采取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对象的特点,本书在结构设计上,以“研究对象国”为单位,把每个“研究对象国”辟为一章,全书合计8章;每章由三节构成,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侧重于“大国与非洲关系”研究,旨在搞清楚“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关系的来龙去脉,以便为第三节“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做铺垫。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节和第二节虽然均围绕“大国与非洲关系”研究展开,但二者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又各有侧重。各节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序”或逻辑关系如下。

第一节“研究对象国”对非洲政策的沿革与特点:以“研究对象国”对非政策为基轴,以“历史研究”为切入点,侧重于纵向梳理“研究对象国”对非工作的演化轨迹。其时间跨度为自20世纪50、60年代非洲国家赢得政治独立至今(当然也扼要地追溯了“研究对象国”与非洲的历史渊源),目的是通过系统梳理“研究对象国”对非政策沿革的脉络,揭示“研究对象国”在不同时期对非政策内涵与特点(阶段性特征),进而通过比较研究,抽象归纳出“研究对象国”对非政策有别于其他域外大国的特征。

第二节“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合作的领域和效果:侧重于横向展开“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关系的具体合作领域,旨在深入理解“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包括对非投资、贸易和援助)、军事或安全、文化等;研究重点是对“研究对象国”在非洲各领域合作的政策措施、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等;其时间跨度为21世纪头15年(2000~2015年),特别是2006~2015年这10年。当然,为了交代清楚“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各领域合作的传承关系,也会扼要追溯此前的相关情况。

第三节“研究对象国”对非洲政策走势及其与中国在非洲关系的前景:在前两节研究“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关系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本节侧重于进行“研究对象国”与中国在非洲关系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其时间跨度为未来5~10年甚或更长时间;内容涉及“研究对象国”对非洲的需求和欲求;“研究对象国”对非洲政策的走势研判;“研究对象国”对非洲政策的变化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影响;“研究对象国”与中国在非洲关系的前景分析,以及中国处理与“研究对象国”在非洲关系的对策建议等。

三 本书的研究价值

中非关系的主体虽然主要涉及中国与非洲双方,但是在以全球化著称的国际政治时代,“大国与非洲关系”或“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也会引发“大国在非洲关系”的联动。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中国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和“走进非洲”步伐提速,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关系。从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实际状况来看,中非关系的迅猛发展已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撼与热议,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意图给予高度关注,中国在非洲的政治、经济活动更是牵动着西方大国的神经。它们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强势存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和既得利益,打破了大国在非洲原有的力量平衡。[2]据此,西方大国在加大对非工作力度的同时,也纷纷针对中国在非洲的活动采取了诸多反制措施,随之,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国际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伴随着大国在非洲的新一轮竞争与博弈,中国与非洲关系及中国与其他域外大国在非洲关系也呈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或新特点。择其要者而言之:其一,中国虽非大国在非洲力量存在中的最强者,但中国业已不经意地走到了非洲舞台的中心,并且成为“大国与非洲关系”和“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双重主角;其二,随着中国在非洲利益和影响的快速拓展及“中国因素”的发酵,一些具有地区甚或全球影响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也纷纷加大对非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进而引发了大国在非洲新一轮的竞争;其三,随着国际因素特别是“大国因素”的介入,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反应在加大,中非关系业已超出中非双方的范畴,越来越具有三边甚或多边的性质,诸如中—法—非、中—英—非、中—美—非、中—日—非、中—印—非关系等;其四,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攸关方”不断增多,中国在非洲活动触及的利益关系日益广泛而复杂,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五,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矛盾,既有商业利益层面的博弈,也有价值观念层面的冲突,还有地缘政治层面的竞争,并且它们之间有时是相互重叠的,甚至互为因果关系。凡此种种都表明,“大国在非洲关系”已步入了群雄争锋、多方博弈的时代。

从趋势上看,竞争中的合作与合作中的竞争仍将成为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常态,“大国与非洲关系”或大国战略关系与“大国在非洲关系”之间的联动性也更加凸显。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中国“走进非洲”及在非洲活动造成不小的干扰,也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在国际体系层面所面临的问题或困难将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如何应对中国“走进非洲”在国际体系层面面临的问题或挑战,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

在大国与非洲关系、大国在非洲关系、大国战略关系及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迁等“多重关系”交互作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提升对非关系战略层级的动因和目的,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家与非洲关系的特点、优势,厘清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合纵连横”关系,有助于国人深刻理解中非关系的国际背景和国际意义;有助于辨析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纠葛和价值冲突;有助于务实、理性地看待和处理中非关系在国际体系层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化解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非洲政策的误解;有助于减少国际摩擦、增强战略互信和维护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和利益;有助于判断和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大国在非洲博弈的演化趋势,从而为中国平稳、安全、高效地“走进非洲”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也是我们设定、论证、研究这个课题的初衷所在。

四 本书的新意或特色

从文献检索中得到的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在非洲国际关系研究中关注更多的是外部世界与非洲之间的关系,这之中又以“大国与非洲关系”,诸如法非关系、美非关系、印非关系特别是中非关系居多。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随着中国“走进非洲”步伐的加快和在非洲活动的激增,这一趋势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反观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研究,诸如对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具体反映在:对“大国在非洲关系”全景式的多边研究少有涉猎,对中非关系发展在国际体系层面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尤为欠缺,涉及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运筹研究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国内学术界在“大国与非洲关系”研究领域也存在一些缺憾:其一,现有的研究成果尚缺乏系统性、时效性、针对性,特别是前瞻性和理论深度;其二,现有的研究成果没有覆盖与非洲关系密切的世界主要国家,除了中国、美国、法国、印度等国之外,对德国、巴西甚或英国、日本等国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其三,现有的研究成果往往偏重于大国与非洲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如经济、文化,对政治、安全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另则,即便是在经济方面,各领域研究也不平衡,其中对贸易、援助涉猎较多,但对投资则偏少;其四,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某一国家与非洲的双边关系,对涉及中国的“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多边研究则相对滞后,对中非关系在国际体系层面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方略的研究尤为欠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概言之,目前国内学界对“大国与非洲关系”研究特别是“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亦滞后于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关系的实践。此外,现有的成果多系纯学术研究,而非应用研究,因而难以满足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合作主体的实际需求。本书撰稿人均有赴“研究对象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留学、访学、调研、客座研究或学术交流的经历,并与研究对象国的智库学者维系着良好的工作关系。另则,本书的多数撰稿人长期跟踪“研究对象国”相关情况并与国家相关部委职能司局、大型金融机构或国有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欧美非洲研究机构及非洲国家的学术机构也保持着良好的工作联系;此外,还有多位撰稿人有在中国驻非洲国家大使馆工作的经历,凡此种种均为课题组成员完成本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对于本领域已有研究成果,本书具有如下新意或特色。

(一)在研究方法方面的新意

基于非洲国际关系特别是本项目的特点,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系统研究与动态分析、理论探讨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尝试了下述研究方法并收到成效。

其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大国与非洲关系的演化过程。本书将研究对象置于全球化和多极化这一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以中非关系中“国际因素”及大国在非洲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为切入点,从“微观”(大国与非洲关系)、“中观”(大国在非洲关系)、“宏观”(大国战略关系)以及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迁等不同层面及“多重关系”互动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大国与非洲关系及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演化趋势并据此研判、运筹中国的应对之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组关系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或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大国与非洲关系的变化更多是在商业利益等事务性层面对大国在非洲关系产生影响。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主要在地缘政治等战略层面对大国在非洲关系产生影响,大国战略关系的走势还受到处于此消彼长中的大国综合国力及其利益诉求动态变化的影响。中国正是凭借持续加大对非洲工作力度的累积效应以及自身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的显著提升,进而通过传导、联动或共振效应,从大国与非洲关系和大国战略关系两个层面或两个方向影响并改变着大国在非洲关系(包括利益关系和力量结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中国自身在非洲的国际处境。

其二,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研判大国在非洲的攻防态势。如欲对大国在非洲的攻防态势以及中国在其间的实际处境做出比较恰如其分的评估,除了需要借助“大国与非洲关系”“大国在非洲关系”“大国战略关系”等分属不同层面的多重关系之间的传导、互动效应来加以解析之外,还需要对“大国在非洲关系”本身的不同层面进行分层解析和综合评估。确切地说,就是要在对大国在非洲不同层面的利益关系、力量结构或攻防态势进行分层研究的基础上,再对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做出综合评估。大国在非洲关系的不同层面,自下而上依次是:(1)处于基础部位的、在历史积淀和传承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大国与非洲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和力量结构;(2)处于中间部位的、在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基于大国与非洲关系变化而形成的大国在非洲利益存在和攻防态势的变化;(3)处于表层部位的、随机或即时发生的大国围绕与非洲或与非洲相关的某一特定事件的回合较量。需要指出的是,大国在非洲上述三个层面的关系同样不是孤立或绝缘的;换言之,任何一个层面关系的变化都会传导到其他层面,进而引发所有层面的联动或共振效应。

(二)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尝试

本项目不同于以往的非洲国际关系问题研究项目,它专门研究中非关系发展在国际体系层面面临的各种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其中又以分析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及研判国际体系层面影响中非关系走势的各种“环境因素”或其他变量条件为重点。因此,本项目虽然兼具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的双重功效,但侧重点则是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应用对策研究,旨在为中国妥善处理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关系提供智力支持。据此,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科研方向,着力探讨中非关系在国际体系层面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全局性、综合性、趋势性或前瞻性问题,力争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可靠并具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项目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课题组成员在项目执行期内除了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之外,还撰写各类研究报告60余篇,并报送相关机构。其二是最终成果,由国别研究《大国经略非洲研究》(学术专著,86万余字)和综合研究《中国经略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战略构想》(研究报告,10万字)两部分成果构成,无论在国别研究还是在综合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均在扎实的基础研究基础上做出了前瞻性或趋势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例如:在学术专著各章的第三节均涉及关于中国处理与“研究对象国”在非洲关系的对策建议;在研究报告的第六部分则提出了中国在非洲经略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指导原则、协同措施和操作方略等。

五 研究仍将持续

本书立足于21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国际现实,从“大国与非洲关系”“大国在非洲关系”“大国战略关系”等“多重关系”互动的视角,分析、研判、回应中非关系在国际体系层面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并就中国如何经略大国在非洲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总体而言,本研究成果达到了项目预设的目标,本书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关于“大国与非洲关系”及“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特别是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关系研究中较为系统、全面并有一定深度的一项研究成果。不过,由于参与撰写本书的5位学者的学术积淀不同,有些系长期跟踪研究,有些则起步时间较晚,加之,各位撰稿人的学科背景不同、治学态度不一,以及在文稿撰写、修改过程中所花费的时力不同,因此不仅各章之间的质量难免参差不齐,谬误之处亦在所难免。

尽管课题组成员勉力从事,但由于主客观因素,本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或遗憾。例如,由于各“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关系渊源不同,对非洲的需求不同,与非洲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同,在非洲利益和影响不同,因此,不仅国别各章所占篇幅大小不一,而且由于各“研究对象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或安全、文化等领域与非洲合作的疏密程度不一(例如,有些“研究对象国”与非洲基本不存在军事或安全合作),因此,在同一章节中的各个部分所占的比重也不尽相同。实际上,即便是在经济合作层面,各“研究对象国”在贸易、投资、援助等领域与非洲合作的疏密程度同样存在差异,例如,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相比,新兴国家对非经贸合作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因此笔墨的着力点在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另则,由于统计数据滞后原因,加之,个别“研究对象国”,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统计资料很难查阅、收集,甚或在对非投资、援助方面难以找到系统的统计资料,因此,基于“整齐划一”之考虑,本研究成果的经济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

概言之,本研究成果仅仅是“大国与非洲关系”研究及“大国在非洲关系”研究方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搞清楚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攸关方”特别是西方大国对非洲政策、与非洲关系及对中国在非洲活动反映的一些基本事实。书中纰漏之处,尚祈学界同人和读者斧正;如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便聊以自慰。由于本书撰稿人在学识和能力方面的局限性,本研究成果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均尚存缺憾,对于本书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系由撰稿人自行负责。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研究”在“一期研究”(2012~2016)结束之后,又于2016年底获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立项,“二期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7~2021年。此外,“中国对非洲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一期研究”(2012~2016)的另一项成果——《中国经略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战略构想》也将付梓。

本书撰稿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张宏明、张永蓬、朱伟东、徐国庆和刘中伟。张宏明作为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设计、组织、统稿和定稿工作。为了尊重学者权益,本书在每章标题之后,以“星号”形式注明撰稿人的姓名和单位等。本书各部分标题及撰稿人如下。

前言(张宏明)

第一章 法国对非洲政策及中法在非洲关系(张宏明)

第二章 英国对非洲政策及中英在非洲关系(朱伟东)

第三章 德国对非洲政策及中德在非洲关系(刘中伟)

第四章 美国对非洲政策及中美在非洲关系(刘中伟)

第五章 日本对非洲政策及中日在非洲关系(张永蓬)

第六章 印度对非洲政策及中印在非洲关系(徐国庆)

第七章 巴西对非洲政策及中巴在非洲关系(徐国庆)

第八章 俄罗斯对非洲政策及中俄在非洲关系(徐国庆)

主要参考文献(刘中伟)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谨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由衷地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撰写和出版本书所给予的资助和支持。本书得以面世也倾注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高明秀和王春梅的心血,她们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书增色不少。最后,我要感谢课题组的全体同事为本书付出的心力,许多人是几易其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张宏明

2018年12月25日


[1]本书原名称为《世界主要国家与非洲关系及其与中国在非洲关系研究》,该名称虽然更贴合本书的内容和主题,但或许是过于冗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成果处建议下,经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商,改为现名。

[2]张宏明:《如何辩证地看待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兼论中国何以在大国在非洲新一轮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西亚非洲》2014年第4期,第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