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到多年以前。
川渝名字听上去是巴蜀人,这一点在他长大前经常对名字有些疑问,自己明明生活在中原一带啊。
每当老师与同学听到他名字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总会忍不住多问一句,你老家是巴蜀哪里啊。
至于巴蜀在哪里,童年里他没有一点概念,只知道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唯一耳熟能详的印象,就是课文里那句唐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关于这个话题,他曾经问过父亲。
父亲告诉他,他的老家的确是巴蜀大地,不过他很早就来中原地带打拼了。
为了怀念自己的家乡,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大名川渝,小名小渝。
父亲还告诉他最初起的名字不是川渝,而是川豫。
当时夫妻俩也是马虎,在给辖区户警报名字的时候,户警根据他俩的口音就写上了川渝,夫妻俩也没看户口本就回家了。
回到家发现字写错了,他俩又重新返回派出所。
漂亮的女户警笑吟吟说:“单纯从字面上看这个渝比豫字好,有山川有河流,小时候不是有首古诗词陋室铭嘛,有山则名,有水则灵,名字里有山有水不是更有灵气嘛,不过呢,也看你们意思了,我只是建议。”
夫妻俩想想也有道理,就不再更改乐呵呵回家了。
夫妻俩颜值都不高,老沈低矮肥胖,妻子身材瘦小,属于站在人群中找半天都找不着的人。
可是儿子川渝恰恰相反,从小就是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白净少年。
别人问起这个话题,夫妻俩总是笑吟吟回答:是漂亮的女户警起的名字好啊,有山有水灵气了。
父亲告诉川渝,他的老家是巴蜀大地长江边的一个城市,后来打工来到了中原地带。
每次谈起老家,父亲总是眉飞色舞,老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建城历史有2200年,而酿酒历史超过4000年,酒文化源远流长,被称为“中国酒都”。
整座城市飘散着酒曲的香味。
童年的川渝瞪着天真的眼睛说:“爸爸,为什么那里被称为中国酒都啊?”
父亲耐心地用四川话回答到:“酿酒历史悠久,气候条件优越,拥有优质酿酒水源与粮食以及独特的酿酒技术。”
气候条件优越还是他初中学习地理课时才有了深刻体会。
当地年降水量丰富,气候湿润,热量较高,无霜期长,冬季不太冷,春秋季节暖和,夏季炎热,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酒类发酵,拥有酿酒的优越气候条件。
父亲打小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上的是当地职业高中,学的是川菜厨师专业。
上学时因为看了少林寺武打电影,迷恋上了武术,毕业后就独自跑到中原地带省城来打工了。
打工期间结识了在纺织厂织布车间工作的母亲,母亲是独女,他就做了上门女婿,留在了省城。
那时候单位分房都是双职工优先,单职工靠后,因此婚后没有分到楼房。
川渝从小随着父母以及姥姥生活在厂区后边靠河的瓦房里。
他记事时就没见过姥爷,后来长大些母亲告诉他,姥爷很早就有病去世了,是姥姥一人开了一家缝纫店缝缝补补把母亲养大的。
母亲高中毕业后也没考上大学,再加上家里没有任何门路,母亲就进入当地一家纺织厂织布车间工作。
母亲的工作是三班倒,一人看好几台织布机,上班就得不停地来回走动,看到哪台设备出现断线,就得赶快接好。
母亲工作强度大,她每次下班回家都是躺在床上休息,吃饭都是父亲喊了好几次才起身。
他印象里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小时候他没吃过母亲奶水,都是母亲用奶粉喂养的。
这一点他后来非常奇怪,母亲怎么没有奶水呢。
从小都是母亲与姥姥带着他玩耍,因为父亲要在饭店打工,养家糊口。
他小时候非常喜欢父亲做的川菜,但是非常遗憾,吃到的次数并不是太多。
因为父亲每天都是上午九点上班走了,深夜才回到家,那时候他已经进入了梦乡。
后来父亲想了一个办法,提前把菜做好,中午时热热再吃,但是川菜的味道麻辣鲜香似乎不正宗了。
他周末很想让父亲带他去附近动物园游玩,因为很多小朋友都是父母陪着。
但都是母亲与姥姥陪着他去,因为父亲很少休息,而且节假日更忙。
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他记得从他记事起母亲就没再上过班了,后来才知道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肺心病。
每到冬天母亲就上不来气,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就得输液吃药。
全家花销全靠父亲工资了。
父亲从无怨言,而且把烟酒都戒了,虽然他很喜欢喝家乡的浓香型白酒。
印象里父亲对姥姥、母亲很少发脾气,永远脸上笑眯眯的,一幅如来佛模样,一直默默打工为全家赚钱,维持全家生计。
姥姥弓腰驼背,但是姥姥身体不错,一直坚持晴天出去拾破烂,每天虽说拿回家的钱财不多,但是偶尔也能买一些蔬菜带回来。
他家住的瓦房环境很差,特别是附近公用厕所经常堵塞,院子里弥漫着一股臭味。
小时候他经常与小伙伴在河边玩耍,爬高上低,欢乐无穷,因为他们居住地离河边不远。
他在幼儿园只上了一年学前班,一个原因是为了省钱,母亲那时候已经下岗在家,不属于厂里职工,上幼儿园收费高价。
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里离幼儿园距离非常远。
他小时候非常羡慕小伙伴很早就去了幼儿园,眼巴巴看着他们穿着新衣坐在父母的自行车后边离开小区。
而他躲在路边非常落寞,因为那时候没人陪他玩了。
好在一点,母亲经常带他逛新华书店,不用购买,可以坐在那里随便翻看各类书籍。
因此他读的书比小朋友多多了,遇到看不明白意思的时候,他就请教母亲,母亲会为他耐心讲解,因为母亲毕竟是高中毕业。
这一点他非常感激母亲,她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看问题一针见血。
她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少听从别人意见。
他们家能搬进楼房完全托政府开始治理河道的福,河边违建全部拆除,他的家也在其中。
瓦房居民团结一致,那就是不妥善安置不搬家,在政府部门的督促下,厂里无奈做出了让步,把厂前区最旧的楼房分给了他们。
每栋楼都是四层,每家四十平米左右,算是小两居室。
他家分在了二楼。
每家都有独立卫生间与厨房,比起以前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虽然房子破旧,面积不大。
而且楼下还有运动小广场,广场上有一幅篮球架。
这无疑于让川渝觉得进入了天堂,再也不用踩着砖头上厕所了。
没想到一住就是很多年。
搬到新房后,离厂里幼儿园距离近了,不到五百米,再不上幼儿园不行了,因为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母亲给他报了名,他可以和儿时嬉戏的伙伴一同上学了。
幼儿园开始他就坐在后排,因为他个子高大。
不但是幼儿园,而且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坐在教室后边。
最初年纪小他对身高问题没有怀疑,上初中生理卫生课时,学过遗传知识后,心里产生了疑问,父母个子都不高,自己为啥那么高呢。
父亲身高一米六五,母亲身高一米五八,父母给他的解释是属于特殊情况吧,他也没有深问。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渐渐成了全家甚至小区津津乐道的小学霸。
他就是在夸奖声中长大的,家里凸凹不平的墙上布满了他的大小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