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石油化工建设

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1949年以前,我国石油工业不发达,主要依靠进口原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5年,我国政府正式成立石油工业部,全面负责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随着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发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之后大港、江汉、辽河、长庆、河南、华北、中原等一大批油田也相继发现并投入开发,我国石油产量迅速攀升,石油工业飞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石油工业从最早的甘肃玉门油田开采,到克拉玛依油田开采,有力地支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在能源方面给我国的工业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一直到发现大庆油田,原油的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改变了我国原油基础落后的面貌。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后,石油勘探队伍进入了我国渤海湾地区,1965年成功探明了胜利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1976年,大庆油田的年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为全国石油年产量上1亿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以国家当时的石油部为主,又陆续新建了十多个大中型的炼油厂,以提高生产指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邮政部发行有关石油、化工建设的邮票,真实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特67《石油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现已成为我国现代能源的支柱产业。石油用途广泛,也同样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近代的石油工业由于起步晚,直至20世纪初还依然是使用“洋油”的时代,之后又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及艰苦历程,我国石油工业的底子十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我国石油发展的转折点在1960年—— 一场关系到我国石油变革的大庆石油会战,当年参加石油会战的包括铁人王进喜同志,他从千里之外的甘肃玉门油田赶往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大庆石油会战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由于自然灾害和外援的中断,加上大庆的早春乍寒,以及北大荒的不毛之地,给开采石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凭着4万多工人的体力,人们一步一步地把几十万吨的设备,挪了几十里地,搬到了茫茫的荒野上。要开钻了,没有水,工人们来回奔跑好几里地,一盆一盆地去端水,保证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生产用水。当年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大庆石油会战。

为了庆祝祖国石油工业在20世纪60年代初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第十五个国庆,1964年10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特67《石油工业》邮票,全套共5枚,分别反映了地震勘探、钻井、采油、炼油、运油的场面。

《地震勘探》为工人利用仪器检测地震波的情景。地震勘探是利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从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运油》清晰地描绘了运油的过程——是由一列运油车将成品石油装入油罐车。一般的运油分为海运、汽运和火车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交通工具便捷度提高,大大提高了运油的效率及安全性。

《钻井》图案为机械钻井的情景。机械钻井指的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地层钻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孔眼的工程。按岩石破碎方式和所用工具类型,又可分为顿钻和旋转钻。在地质工作中,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的直径较小、深度较大的柱状圆孔,又称钻孔。钻井直径和深度大小,取决于钻井用途及矿产埋藏深度等。钻探石油、天然气以及地下水的钻井直径都较大。

图1-1 《地震勘探》

图1-2 《运油》

图1-3 《钻井》

图1-4 《采油》

图1-5 《炼油》

《采油》是介绍采油工程的画面。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其目标是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和原油采收率。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可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采油工程面对的是不同地质条件和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各种类型的油藏,只有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动态变化,正确地选择和实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炼油》的图案是石油冶炼厂的生产情景。在1964年,由于大庆油田的开发,祖国原油产量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稳步发展。在此期间,先后扩建了炼油厂,并在1963—1965年先后攻破了被喻为“五朵金花”的硫化催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配套所需的催化剂、添加剂等5个关键项目。

2.特69《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等生产化学产品的部门。按照物质化学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结果,一般分为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产品,可以代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木材、棉花、皮革、天然橡胶等工业原料,它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以及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飞跃,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到1964年,通过引进设备、技术,消化吸收,我国的化学工业已基本建成为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新兴工业部门。

1964年12月30日,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的伟大成就,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化学工业》特种邮票,共8枚,画面为8种不同的化工产品。

本套邮票的图案设计采用了套色版画的形式,主图精雕细琢,黑白对比强烈。背景是与主图相关的化工部门生产设备或厂房。

《肥料》的主图是一位农民抱着一袋化肥。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用矿物、空气和水等为原料,经化学及机械加工制成。其特点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和贮运方便。仅含氮、磷、钾三要素之一的称单元肥料;兼含两种以上要素的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化肥厂,1964年仅合成氨产量已达120万吨。我国农民已从农业的丰收中认识到化肥的重要作用。

《塑料》的主图是一名女工正在操作生产塑料的设备——聚合釜。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塑化物,具有质轻、绝缘、耐腐蚀、美观、易加工等特点,可以作绝缘材料、建筑材料、各种工业的构造材料和零件以及日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只能单一地生产酚醛塑料,利用进口的压塑粉进行加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塑料生产受到重视,新厂不断增建,品种不断增加,除聚氯乙烯外,已能生产聚苯乙烯、聚乙烯、氨基等多个品种。到1964年,各种塑料的产量已达9万多吨。邮票画面以生产塑料的主体设备聚合釜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女工推出各种塑料制品的情景。

《医药》的画面以制药厂生产车间的青霉素发酵设备为背景,展现了一位工人正在用分装机包装药品的情景。我国的中药生产历史悠久,药源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增强人民体质,防病治病,我国制药工业发展迅速,许多药厂如雨后春笋,研制和生产出许多新药、特药,如抗菌素类就有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地霉素、四环素等,到1964年,全国已生产各类化学药品达1万吨。

图2-1 《肥料》

图2-2 《塑料》

图2-3 《医药》

图2-4 《橡胶》

图2-5 《农药》

图2-6 《酸》

图2-7 《碱》

图2-8 《合成纤维》

《橡胶》的画面以橡胶厂生产车间的硫化机为背景,描绘了工人正在检查轮胎质量的情景。

橡胶是一种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天然橡胶主要由橡胶树割取的胶浆经加工而成,合成橡胶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没经硫化的生橡胶,遇冷变硬,遇热发黏,抗张强度低、弹性小,成形后不易保持一定形态,因此,不能广泛应用。生橡胶经硫化后,即在生橡胶中加入硫黄、过氧化物等硫化剂及促进剂,变成熟橡胶,拉力强度、柔韧性及弹性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橡胶工业只能生产胶鞋等少数几个橡胶制品,汽车轮胎完全靠国外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兴起,我国橡胶工业发展很快,合成橡胶的品种和产量均有很大提高。到1964年,生产汽车轮胎外胎已达200多万条,各种胶鞋2亿多双。

《农药》以农药厂生产“六六六”的氯化合成筒为背景,描绘一位农村女社员在喷洒农药的情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农药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加强了对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农药工业受到重视。最先生产出大量的六氯环乙烷,即“六六六”,这种药剂对于防治蝗虫、稻螟虫、小麦吸浆虫等多种农业害虫和蚊、臭虫等卫生害虫,效力强大。但其对瓜果、蔬菜等易积累残毒,对人体有害,因此,逐渐被“敌百虫”“乐果”等高效低毒农药所代替。现在我国已能生产多种农药及各类除草剂、生长剂、调节剂等。1964年,全国农药总产量已达19万吨。

《酸》以硫酸厂生产车间运输硫酸的槽车为背景,描绘了工人操纵开关生产硫酸的情景。硫酸是一类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溶液具有酸味。分为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和有机酸(如苹果酸、磺酸、羧酸)两大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硫酸年产量只有10万吨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制酸工业发展很快,1964年硫酸产量已达210多万吨,并为更大规模的生产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碱》的主图是烧碱厂的包装工人正在为烧碱铁罐加盖,背景是烧碱厂的电解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的碱厂技术落后,产量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制碱工业发展迅速,著名的“侯德榜制碱法”已风靡海外。1964年,我国纯碱产量已达80多万吨,烧碱也增至50多万吨。

《合成纤维》的主图是一位纺织女工正在检验用合成纤维织成的各种花布,背景是合成纤维工厂的绕丝设备。利用人工合成纤维,是从1938年研制成锦纶之后开始的。1941年氯纶问世,1942年腈纶诞生,1950年维纶研制成功,1957年研制出丙纶,这一系列合成纤维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通过引进设备、技术,建设了保定人造丝厂,工人们掌握了建设粘胶纤维工厂的技术。此后,南京、上海、新乡、杭州、吉林等地也建成了一批粘胶纤维工厂。20世纪60年代,我国引进维尼纶和腈纶的成套设备、技术,开始发展合成纤维工业。到1964年,我国已生产化学纤维近5万吨。

3.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

四川省合江县泸州气矿32111石油钻井队,承担了塘河一号井的钻探任务。由于测试气层压力太高,井口放喷管于1966年6月22日凌晨一点突然爆炸,形成宽50多米、高30多米的一片火海。60多米高的钢铁井架被烧塌,钻机被熔为铁水,整个大气田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全队职工及家属为保住新开的气井,奋不顾身地扑向火海,经过30分钟的生死搏斗,终于扑灭了大火,保住了大气井。在这场搏斗中,6位同志牺牲,21人被烧伤。

1967年3月10日,为了纪念32111钻井队血战火海的英雄事迹,邮电部发行了《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纪念邮票,全套3枚。

邮票《毛主席语录》选取了毛泽东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金字红底,气氛庄重。

《公而忘私》再现了32111英雄钻井队与井喷大火奋力搏斗的场面。

这套邮票是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字头纪念邮票的最后一套邮票,自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共发行了124套(406枚)“纪”字头邮票。

图3-1 《毛主席语录》

图3-2 《火光就是命令》

图3-3 《公而忘私》

4.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已发现和使用石油了。《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今陕西延长县)有洧(wěi)水(即石油),可燃。”这是中国关于石油的最早记载。唐代《酉阳杂俎》中称石油为“石脂水”。到北宋,才正式使用“石油”这个名称。

据说,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在一个严寒的冬天,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奉旨到延河附近的古城鄘延做官。他一进城池,便被一幅奇异的景色吸引住了:延河两岸的上空烟雾缭绕,地面冰雪消融。沈括即兴吟诗一首:“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他发现,这里人烧的不是柴禾,而是被称作“石脂水”的一种黑色液体。沈括对“石脂水”的形状、性质等进行了实际考察,发现这种黏稠似漆的液体,是和泉水、砂石一起从山石的裂缝中流出来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使用了“石油”这个名字。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元代开发石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石油工业是采掘和加工天然石油、油页岩及天然气的工业,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炼制,油、气集输和储运等多种专业。石油作为一种高热值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其他能源很难取代。近30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石油、天然气,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石油资源丰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只生产出270多万吨石油,当时国内需要的各种石油产品,甚至包括铺路的沥青,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扼杀中国的石油工业,不仅长期控制中国的石油市场,而且还编造了“中国贫油”的谬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政府正式成立石油工业部,全面负责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石油产品已基本实现自给。邮电部于1978年1月31日发行了《发展中的石油工业》特种邮票,全套6枚,以庆祝蒸蒸日上的石油工业。这套邮票清晰地反映了我国石油工业从用进口洋油到自给自足,再到不断走向成熟化的发展过程。

《钻机整体搬家》以辽阔的油田为背景,描绘了石油钻机整体搬家的场面。为了节约用地,提高井场利用率,需要对钻机进行近距离搬迁。利用钻机自身动力对钻机进行整体搬迁,加快了搬迁速度,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石油矿厂的机械化水平。

《采油》以茫茫的海湾为背景,描绘了油田的采油设备和采油场景。

《油田建设》以输油站为背景,描绘了紧张铺设输油管道的场面,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油田建设景象。

《炼油》以祖国壮丽的山川为背景,描绘了一座石油化工厂外景。炼油是将原油或其他油脂进行蒸馏,改变分子结构的一种工艺,也就是把原油等裂解为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重油等燃料。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陆续在南京、大连、乌鲁木齐、茂名等城市建成了10多个炼油厂,目的是扩大成品油的产量。

图4-1 《钻机整体搬家》

图4-2 《采油》

图4-3 《油田建设》

图4-4 《炼油》

图4-5 《输油》

图4-6 《海上钻探》

《输油》描绘了一座油港的输油设备和繁忙的输油景象。输油同样是石油工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上钻探》描绘了海上钻探石油的壮观景象。我国在1961年探明了胜利油田,这预示着我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海上石油钻探成为了我国当时新兴的石油工业之一。邮票中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映红了海面,把整个画面渲染得很热烈。近处的钻井平台和远处的海上巨轮都沐浴在温暖的朝阳下,预示着我国石油海上钻探工业有着光明的前景。

5.T25《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一般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溶液或熔体,再从喷丝头细孔中压出,即成为纤维。产品可以是连绵不断的长丝,也可以是未曾切断的丝束或切成一定长度的短纤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只有一家化纤厂——丹东化纤厂,年产粘胶纤维230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才第一次从德国引进了一套化纤设备,建成了年产6000吨的保定化纤厂,并相继设计建成了南京、杭州等一批人造纤维厂。20世纪60年代,中国主要发展粘胶纤维(即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发展较慢,只有兰州从国外引进了人造毛生产设备,保定从日本引进了维尼纶生产设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化纤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引进了四套大化纤生产线,建起了上海金山石化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等大型化纤企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又建成了仪征化纤联合公司。到1986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大国,产量突破1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化纤生产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1978年6月15日,为了反映了我国自1949年以来30年间化纤工业的成就和中国化学纤维的生产面貌,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化学纤维》特种邮票,全套5枚。

《原料》的图案是原料浸溶机的聚合釜,表示化学纤维纺织的第一道工序。主景是一个原液釜,背景为相应的厂房和设施剪影,各种原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在原液釜中形成具有一定黏度的原液,最后脱去气泡并进行过滤,供下步抽丝使用。

《抽丝》的图案描绘了化纤溶液或熔体从纺丝泵的喷丝头喷出的情景。主景为喷丝头喷出的细丝被“品”字形的收集辊收集和卷绕。背景是抽丝车间的剪影。

《纺织》的图案是纺织机的纱锭和织梭,描绘了化学纤维纺纱织布的过程。丝束经过牵伸,再经过以纱锭和织梭图案为代表的纺织加工工艺,就成为经、纬纱分明的坯布。背景上锯齿形的厂房,便是纺织车间。

《印染》通过印染机染色印花配色的三原色样块和印染出的花色织物,简明地表现了化学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印花的工艺过程。主图是红、黄、蓝三个长方形色块,代表三种原色,经过染色或印花,白色的坯布就变成五彩缤纷的色布或花布。

图5-1 《原料》

图5-2 《抽丝》

图5-3 《纺织》

图5-4 《印染》

图5-5 《成品》

《成品》的图案是一个堆置成品的放布架。花色精美的布匹堆满货架,一套鲜艳的衣裙已赫然成形。至此,化纤纺织品的工艺流程结束。

按化学纤维纺织品生产的工艺过程,这套邮票用连续的图案描绘了我国化纤工业所达到的水平,这在我国邮票史上还是第一次。主流程线条粗犷有力,简洁地勾勒出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背景处理也恰到好处,取舍得当,起到很好的补充和烘托作用。深暗厚重的背景底色与鲜明有力的主图色调相互配合,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和装饰效果,各枚邮票均不用边框,加强了图案的连续性,使整套邮票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