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优化栽培数模的研究

大豆在宁夏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种植铁丰18号,大豆产量一直在3 750 kg·hm-2左右,为了提高单产,前几年大量引种筛选,发现黑农33号矮秆,抗倒、耐肥、丰产。为了研究它在宁夏的丰产性,特开展了优化数模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X1)、公顷施尿素量(X2)、公顷施磷酸二铵量(X3)、公顷施氮化钾量(X4)农艺措施为决策量,以大豆产量(Y)作目标函数,其数学模型为:

各因素水平编码如表1。

表1 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表

供试品种为黑农33号,试验地土壤是灌淤土,前作小麦,0~20 cm土样化验含有机质为1.7%, pH=8.41,全盐0.87%,碱解氮96.5 mg·kg-1,速效磷13.93 mg·kg-1,速效钾224 mg·kg-1。试验设置31个小区,小区面积23.2 m2,随机排列。4月23日播种,5月10日出苗,9月15日收割。

2.结果与分析

(1)试验设计及结果 将小区产量折合为公顷产量,用Y 表示(单位:kg)和试验设计列入表2。

表2 试验设计及产量结果表

续表

(2)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根据表2,按通用旋转设计电算得出产量与四因素的回归模型为:

对此方程进行F检验:因F1=1.194,而F0.0(5 10.6)=4.06,故F1<F0.05,这表明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可进行显著性检验。在显著性检验中得出F2=7.45,而F0.0(1 14.16)=3.45,所以F2值>F0.01,这证明该回归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3)数学模型解析 主因素效应:该方程经过无量纲线性编码代换,回归系数已经标准化(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1、T2都达到极显著,T3为显著,T4不显著),这说明尿素和密度对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二铵起一定作用;而钾肥作用不大,这与灌淤土耕层速效钾含量高有关。

单因素效应:该模型采用降维法后可以分解出单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将其他3个自变量固定在零水平上,可以得出以下子模型:

若令Y i/Xi=0,则分别求得各因素的极值解:X1=2.4, X2=5.2, X3=-0.75,X4=0.49,根据上述各子方程可划出各因素对产量效应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单因素的增产效果。

两因素效应:本试验以X1和X2为例,用降维法可获得具体两因素子模型

从中可以得出它们与产量效应表3。

表3 密度与尿素之间互作与产量效应

从表3看出低密度、低尿素时产量低,随着两因素的增加产量也在增加,当密度增到零水平时,尿素在2水平条件下,单产就超过4 500 kg·hm-2大关,当密度再增加时,也在这高产范围上,又证明该品种是耐肥、抗倒丰产的良种,也是很多品种所不及的。

大豆优化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了寻求优化栽培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采用频数分析法解析-2≤Xi≤2的约束间,步长绝对值为1时,将各编码值代入方程计算得出综合方案625套,理论最高产量可达到5 818.5 kg·hm-2,而超过4 890 kg·hm-2的方案就有46套,将这些方案进行分析得表4。

由表4可知密度(X1)分布在-1、0、1、2水平上,-2水平上没有,说明该品种要获得超高产,必须要加大密度;从尿(X2)来看,96%都集中在0、1、2水平上,说明该品种是需氮,耐氮品种;从磷酸二铵(X3)来看也有相同趋势;但钾肥(X4)的分布就不相同,各水平都有,说明本地暂不缺钾。

表4 单产超过4 890 kg·hm-2的全频数分布分析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该品种与以前种植的铁丰18号大不相同,密度和施肥量都大大增加,而且没有倒伏,这是获得超高产的关键所在。

3.小结

(1)该试验建立了宁夏灌淤土超高产与密度、施尿素量、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四项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经数理检验能与实际拟合,模拟寻优趋势与生产相吻合。

(2)高产田种植黑农33号品种的最佳农艺措施是公顷密度42万~48万株,追施尿素447.0~523.5 kg,侧基施磷酸二铵505.5~576.0 kg,基施氯化钾117~234 kg,加上其他行之有效的综合高产配套措施,如适时喷多效唑和叶面肥等,大豆可望获得4 890 kg·hm-2的超高产。这些措施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原文发表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15卷,第4期,作者为李代兆,马金才,张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