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企关键岗位廉政建设现状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

使其成为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关键岗位权力的合理配置上要更加注意,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干事氛围,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随着反腐败工作地深入开展,在惩治腐败的同时,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针对容易产生腐败和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部门加大力量开展廉政建设工作。

所谓关键岗位,就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与企事业单位中掌握人、财、物、权的岗位。国有企业的管理职能较多,权力也相对集中,包括生产、供应、销售、人事、工资、财务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人员是职能履行的关键环节,涵盖了大部分管理服务事项,具有一定的权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权力运行就会失控,就容易出现滥用手中权力的行为,如办事徇私情,违规操作,吃、拿、卡、要等问题。所以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要求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关键岗位掌握着巨大的人、财、事、物权,在巨额利益驱动和诱惑下,其违纪违法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缓慢的影响,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中,仍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思维模式去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弊端,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一些人财物高度集中的国有企业,每个公职人员都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思想、动机不纯的人就会以国家财产谋取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漏洞大、监督乏力,有的单位领导人集党政权力于一身,搞个人或极少数人说了算,往往一句话就能决定职工的进出升降,一支笔就可以开支大额资金,有的甚至造成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单位效率低下,作风漂浮,执法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有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的腐败行为也得到了明显遏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关键岗位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合理配置。

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反腐败和预防岗位职务犯罪的重要保障,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权力的合理配置。解决好权力集中和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地控制、预防腐败和岗位职务犯罪的基本方法。将关键岗位上的重要权力,如人事权、分配权、资金审批权、物资处置权、商品购置权等进行科学分解或分工,使每个人负责一项或多人负责一项,并界定每项每级权力运用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形成上对下,下对上,纵向、横向、分散、集中的权力制衡关系,使越权、揽权、专权无法实现,从而控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