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载道

郭文斌

晓军是我固原师范的学兄,我八六届,他八五届。毕业后联络不多,但消息尽知,包括他在全国一些书法大赛中取得名次,每次都要向大家炫耀一番,就像是自己得了大奖似的。前年,我到教育厅讲课,我们在会客室见了面,还有我的同班同学王思旭,忆及当年,既感慨,又亲切。他们两位在教育厅工作,都干得风生水起。在教育厅工作的还有一位师兄张治荣,那天他出差。讲课时,晓军兄坐在前排,认真记着笔记,课后,又安排他的车把我送回家。不久,我就看到他任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公示。又过了几个月,晓军兄告诉我,他要出版一本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作品集,让我写个序。我说,我曾宣布过,在退休前,不题辞,不作序,但这本书是我愿意向读者推荐的,因为它把经典和书法做了很好的对接,这正是我这些年倡导的。而且,他现在高校工作,这本书的出版,会成为大学生学习书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好读本,更会给大学生以很好的示范。

我一直以为,教育就是示范。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和师生们共度第三十个教师节,座谈会上,他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在我看来,晓军兄的这本书就是他书法“传道”的探索,因为所书正是中华道统的关键内容。

细读晓军兄沉甸甸的书稿,我想到了王阳明先生的《教条示龙场诸生》。阳明先生用“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科目作为学生用功的方向,于此,晓军兄堪为典型。

能系统的把中华经典名篇梳理一遍,从训蒙养正读本,到大经大论,甚至阳明心学,曾国藩家学都纳入他的书写范围,没有一种文化大志做支持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位同学拿到本书,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阳明先生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也何所底乎。”

阳明先生讲,“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就是说,王阳明选学生,第一标准是勤奋谦虚,而非聪明灵巧。晓军兄的这本书法作品集,恰恰就是勤奋谦虚品格的展示。记得他当初问我起什么书名好,我建议用《陈晓军书法字贴》,他想了想,还是没有采用,而是起了这么一个非常谦虚低调的书名。我不懂书法,但对书法家充满着敬仰之情,尤其是对于系统书写经典的书法家。可以想象,于纸墨乾坤之间,挥毫走笔,那种意境,一如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谈。勤,大家自然能够从书本身看得出来。据嫂夫人讲,晓军兄为了把一部经典写好,常常几天不下楼,所有假期,都成了他用功的黄金时间。嫂夫人让我看他的手,他不好意思地展出来,食指中指都磨破了。

王阳明先生教导学生的第三法宝是改过,他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也。”从晓军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强烈的改过精神,几次建议让他调整书写内容,他都采纳了。往深层讲,书写经典本身就在改过,只不过是在心上改,每写一句古圣先贤的教导,都会对照自己平常的言行。因此,真的走进经典,本身就是改过,何况像晓军兄这样一遍遍书写。

王阳明教导学生的第四法宝是“责善”,他说:“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在我看来,引导学生读诵经典,习练书法,就是最好的责善手段。因为读诵经典,就像镜子,能够让人对照改过。同时,习练书法,让人心静,久久为功,定力出来,人的感受力、判断力、行动力、持久力、反省力就出来了。而人一旦有了这“五力”,自然不会到“恶”中去。于此,我在《醒来》等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在此不赘。

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后,完成了他的立功、立言、立德大业。于晓军兄来讲,晋升高校领导,更加方便他立功、立言、立德。更何况,我们的初心就是师范。相信晓军兄一定会在新的岗位把师道书道充分结合,以书传道,为宁夏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引路,也为宁夏人民“共圆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