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爱
  • 杨薇薇
  • 1421字
  • 2024-11-01 10:11:22

写在前面的话

我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这么想出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这部充满个性又历尽坎坷的电影正是我们的“最爱”。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如同不眠不休地跋涉了几千里。徒步走过沙漠的荒芜与焦灼,一路望着海市蜃楼的幻景,已全然忘记嘴唇与脏腑的干涸,忘记了在滚烫的土地上赤足行走的疼痛;至于到达的地方有多美好,是清凉的绿洲还是一派耀眼的繁华,抑或只是一捧甘甜的清泉,其实早已不重要了。

经过并且到达,只想畅快地躺在草地上,仰望亘古不变的星空。那一瞬间,是享受,流了泪也全然不知是怅然还是满足。

这是我第一次全程跟进一部电影,从最初的构思、剧本的撰写到电影的筹备、开机……直至上映。在这之前,电影是什么,我不懂;拍电影是什么,我也不懂。可是这个词却有种强烈的吸引力——像是看着一群人坚信着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理想,为之激动疯狂,为之振臂高呼,于是你也盲目地受到鼓舞,情不自禁想要加入;像是大家结伴而行,说笑着经过艰辛,也许只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就让你忘记了艰辛。

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事,变成了一众人的事业,只因为大家想要它存在。革命时期,不怕苦、不怕累的红色精神深入人心,人人为实现英特纳雄奈尔的理想慷慨高歌;而我们为了这部电影忙碌的那段日子,真的很像那个年代。可能因为现场需要更换一只杯子,全剧组的人就立即疯跑着去找。所有人都希望拍摄顺利,影响拍摄的行为就是十恶不赦。在等待现场准备就绪、摄影机开始“rolling”的时刻,那只正确的杯子就宛如战场上炸碉堡的最后一包炸药,谁举起了炸药包,就在一瞬间成了全组人眼里的英雄。事实上,也许拍到的只是杯子的小背影,可能在剪辑的过程中,连这个小小的背影也不会留下。这样想想,我们真的有点幼稚,可是身在其中,谁都不会有这种感觉。或许,这也是一种浪漫?整部片子做下来,结果可能是观众扑面而来的指责和嘲讽,或者甚至连响动都没有,票房一片惨淡;果真优秀的片子尚有希望在若干年后被重新提起,可片子的导演可能早已在辛劳中郁郁不欢、难以振作了。

可是做电影的人,仍然常常会为一个新想法而无比兴奋,半夜里也要打电话说给人听呢,完全忘记了电影这个行业的种种风险,种种无奈。我想,这真的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浪漫吧。

于是,那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的理想,那坚定不移的步伐,众人生命中一段共同的经历和共同投入的情感,成就了一部电影,一个黑暗中的120分钟。我们想把这点浅薄的经历拿出来,和所有对电影、电影制作感兴趣的人分享一下。书中所述大多是些琐碎的小事,我也是第一次这样完整地经历了一部电影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请允许我带着我的一知半解说下去,权当你一位朋友出差归来,想跟你八卦一下旅途见闻吧!倘若有谁想知道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过程,也许本书能提供一点点来自“前线实战”的参考。当然我也想在这里与影迷和读者分享一些电影的内容。

讲到《最爱》,另一部片子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反歧视公益纪录片《在一起》。因为艾滋病这一不容回避的话题,两部片子共同组成了一个项目,它们可以算是姊妹篇。《在一起》也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一次中国艾滋病情况调查。

一个项目,两部影片,近四年的时间。为什么要出这本书?因为对于这个故事、这部电影、这些人们,这几年的时间,我有种难以言说、更难以忘却的感觉。也许这本书是为了记录那有限的胶片装不下的内容?是一个电影从无到有的诞生记?是只言片语的痴人说梦?是人生中一段星星点点?……或者只是不忍忘记我们为了《最爱》倾力投入的那份炙热,权当作个纪念吧。

杨薇薇

2011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