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为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题词

妇女在抗战中担负了重大的责任,必须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必须有大批的妇女干部领导妇女工作。

1938年3月15日

川陕根据地建立后,为了改善广大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发动她们参加革命斗争,川陕省委重视发动和组织妇女,其中包括建立妇女会组织。当时妇女组织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发动和组织妇女群众支援红军作战,发展苏区经济”。在女工农妇会的动员下,成千上万的妇女参加到生产战线上来。当时“全根据地已有34万人组成的548个互助组,有2万妇女参加生产学习小组”。但由于政权不稳定,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妇女运动。

1935年9月和10月,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先后到达陕北,大大加强了陕北的革命力量,妇女运动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1935年9月14日,中共西北工委、少共陕北团委制定了《关于妇女工作的决议》。此外,妇女在参政、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加广泛的发动妇女群众,统一对妇女运动的领导,中共西北工委、少共陕北团委决定建立全省妇女代表大会筹备会,经过逐级选举,于1936年1月召开了陕甘全省妇女代表大会。大会的召开和《妇女代表大会组织大纲》的颁布,标志着陕甘地区妇女运动从零星分散状态逐步趋向统一。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前,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的妇女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一“妇女组织在乡以上直接受党的机关领导,无单独上层组织”,并且“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只是乡和村才有组织,只有劳动妇女才能参加”。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转变,这种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抗战时期妇女工作的要求,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党委也指出,“为使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抗日战争的工作,为便利团结广大的妇女群众力量,和教育妇女群众、改善妇女群众的生活,要有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组织。这是目前组织妇女参加抗日的有力武器”。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37年7月,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关于妇女组织的决定》,号召边区妇女建立各级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指出:“一、在老苏区内仍旧建立妇女代表会的组织;二、在没有组织起代表会的地方按照下列组织起。最好以乡村为单位,以妇女集中的地方组织妇女救国联合会的小组。”“这是目前组织妇女参加抗日的有力武器。”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一条全面的抗战路线。指出:中国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这种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是在广大人民中,只有动员和组织人民,才能抵抗强敌。根据洛川会议的精神,1937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妇女工作大纲》,陕甘宁边区党委作出《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决定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并进一步阐明了建立各界联合会的必要性,确定了联合会的性质、方针、任务和组织原则。进一步提出“新成立的各界妇女联合会,他是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妇女抗日战线的组织”。这一决定直接推动了边区各级妇女组织的建立和妇女运动的发展。经毛泽东、洛甫①、张国焘、罗迈②、李富春等边区各界人士发起与赞助,1937年9月12日,在延安成立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筹委会由15人组成,李坚真为主任,史秀芸为副主任。筹备委员会负责督促与领导基层妇女代表的改选,民主选举各级妇女代表,成立区县妇女联合会,负责做好召开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在筹委会的领导下,经过半年的时间,陕甘宁边区先后召开了延安、延长、延川、安定③、安塞、甘泉、鄜县④、保安⑤、固林等十几个县的分区、县各级妇女代表会,成立了各级委员会,并按照民主原则推选了参加边区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此基础上,1938年3月8日,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延安师范召开,130多名妇女代表出席了大会。妇联筹委会主任史秀芸作了《边区妇女运动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章程》,选出了15位执行委员,宣布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题词:

妇女在抗战中担负了重大的责任,必须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必须有大批的妇女干部领导妇女工作。

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后,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章程》的原则,边区各级妇女组织得到了建立和健全。全区建立了5个分区办事处、19个县妇联、2个市妇联、179个区妇联、1065个乡妇联,会员约27万。乡妇联下设妇女小组、生产组、识字组、放足宣传队。各级妇女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建立,使边区大多数妇女团结在妇联周围,为妇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 张小云)

① 即张闻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负责人。

② 即李维汉,时任中共中央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

③ 今子长市。

④ 今富县。

⑤ 今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