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意义

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控制红线,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的要求,针对当前农业灌溉用水量耗费严重、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的问题,以哈密地区三个典型灌区及茂名高州水库灌区、湛江雷州青年运河灌区、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示范基地为试点,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分析上述四地水资源现状、农业灌溉节水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农业节水措施,将农业节约的水量调整配置到工业、生活和生态建设上,实施以工业新增产值对农业节水给予补偿,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化运作、多方受益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优化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各行业的水资源配置,解决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农业方面,通过对农业灌溉用水现状的调查,开展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施高效节水投入机制、农业节约水量调控机制、农业节水补偿价格、农业用户基本用水保障等项研究。

在工业方面,通过典型工业用水户调研,进行工业用水户有偿用水机制、有偿使用的水量及水价格标准、新建取水工程或节水改造工程投资运行机制和农业节水工程补偿水价、反哺农业运行机制、工业用水的基本保障等项研究。

在水管单位方面,开展政府宏观指导、水银行运行体制,各利益体和社会公益关系,农业节水扶持机制,水管部门(水银行)有偿调蓄,农业节约水量的管理、价格机制、运行机制,向工业有偿配置水量的运行机制需要的政策保障等项研究。

在政府管理方面,开展节水工程建设扶持、水资源配置和区域内水资源使用补偿机制配套政策,价格及管理体系,补偿机制运行管理办法等项研究。

通过对哈密地区三个典型灌区及茂名高州水库灌区、湛江雷州青年运河灌区、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示范基地的水资源现状、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及工农业用水效益分析,提出补偿机制所涉及的农业节水户、工业用水户、水管单位等在实施农业节水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生态保护、获益反哺农业节水过程中的投入机制、水价确定、交易方式、操作模式、政策保障措施等,根据各灌区实际情况,进行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实践研究。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获益后反哺农业节水”的有效运行机制,进而加快农业节水进程,优化供用水结构,调整水资源配置方向,支持工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把水资源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社会各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用水保障,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的建立,对推动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权合理流转,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