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字解诗:一字吟成诗境新
- 张素凤 孙春青
- 1197字
- 2021-04-13 16:12:34
独坐敬亭山[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秋游宣州时,距他天宝三载(744)被迫离开长安已有近十年时间了。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寂之感。这首诗非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孤寂心情。
“众鸟高飞尽”中“尽”字,字典解释为“完”,按照字典解释,这句诗描写的意象是静态的,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空中没有一只鸟的空寂景象。如果把“尽”的隐含义“逐渐减少的动态过程”融进对诗意的理解中,那么“众鸟高飞尽”展现的意象就成了动态的,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群鸟向高处飞去,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的生动景象。与之相对的“孤云独去闲”所描绘的景象也是动态的,即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正在悠然地向远处飘去。
对着这样的景象,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呢?“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厌”的金文字形“”右边是犬,左上是口,左下是肉,合在一起表示犬张大口吃肉,本义是“吃饱、满足”,由“满足”又引申为“嫌弃、厌恶”。“满足”和“嫌弃、厌恶”都是“厌”比较常用的意义。
“相看两不厌”中的“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厌”字意义的理解是解析这首诗主旨的又一个关键。如果把“厌”解释为“满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就是“只有敬亭山和我对视着,彼此看不够”。这样解释可以侧面衬托敬亭山的美好可爱,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落寞,能够说得通,但与前面对“众鸟”和“孤云”的描写联系不够紧密。
如果选择“嫌弃、厌恶”之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就是只有敬亭山和作者没有相互嫌弃,实际上是说只有敬亭山没有嫌弃他,这与前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结合得更为紧密,也就是说前面描写的“众鸟”和“孤云”向远处飞去或飘去是为了离开作者、躲开作者。一个“厌”字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眼中飞鸟和孤云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嫌弃自己,与“尽”字体现的众鸟飞离的动态感和画面感相互照应、相得益彰。在作者看来,世间万物似乎都有灵性,它们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茫茫的广大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寂寞、渺小。
我们再进一步理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不会动,是没有办法离开的,诗人说“相看两不厌”,这显然有“自作多情”之嫌。正是诗人的自作多情,衬托出“众鸟”“孤云”的无情。这首诗表面好像在说鸟和云无情,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却是人的“无情”,这种借喻和象征的手法,使诗人的情感得以外放,他通过“独坐”敬亭山出神的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凄凉处境。
总之,这首诗通过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出神地看着飞鸟和孤云远去的动感画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借助远远离开的“飞鸟”“孤云”和只能静止不动的敬亭山表现出来,情景交融,既有生动典型的意象美,又有深邃的思想内涵,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