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1]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

不畏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

【注释】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一带)飞来。

[2]千寻:“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寻”的甲骨文“”像一个人伸直两臂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伸直两臂时的长度大致相当于其身高,因此一寻大约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高度,也就是古代的七八尺,“千寻”是诗人以夸张手法写出飞来峰上古塔之高。

[3]缘:因为。


在本诗中,诗人通过对自己登临千寻塔远望经历的描写,抒发了其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飞来山上有一座高塔,听说站在上面可以在鸡鸣之时看到旭日东升,为下文写自己在飞来峰上的所思所想做了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字面意思是不惧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自己站在最高处。“浮云”就是飘浮在空中的云,“浮”的隐含义“向上、不固定”不仅与云的位置相吻合,而且表现了云飘浮不定、变化莫测的特点,也暗示了这些“遮望眼”的浮云终究要飘散、离开。古人常用“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暗示这些奸邪小人只是一时当道,不会长久得势。可见此处诗人用“浮云”作喻,蕴含着深刻的用意,也表现了他对前途的信心。这句诗也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全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