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涓涓深情泽故园——写在冯万治先生诗歌集《向往明天》付梓之际

罗明金

《向往明天》已经是冯万治先生继出版《秋叶知春》《流年拾梦》之后的第三本诗歌集了,那一首首晓畅而明快的诗歌,把一位七十多岁老人的款款深情,寄予他挚爱的这一方热土,寄予那充满希望的明天,给我们传递着一缕缕阳光的温馨,带来了一滴滴雨露的滋润。

冯万治先生从射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之后,以一颗奉献之心从事射洪关工工作(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担任了射洪市关工委执行主任。从此,他用创新开拓的精神履行着责任与担当,不但在短时间内筹集了大量关爱基金,还在巩固过去“五老”“三居”关爱模式的基础上,组织新班子创造性地搭建了“贫困青少年帮扶平台”“重点青少年帮教平台”“主题教育活动平台”,带领基层关工委、“三居”关工小组和“五老”志愿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组织体系,让射洪的关工工作大步迈向了新的时代,其经验被全省推广。

从事关爱工作之余,他有许多的感悟与思考,于是诗情或如涓涓的细流,或如澎湃的浪花,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不断挥洒浸润,不断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关工工作,不断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汇集而成的诗作《向往明天》,分为“关爱明天”“平凡出彩”“可爱射洪”三辑,均以深切的关爱情怀和满满的正能量激励人、鼓舞人。

“关爱明天”的三十多首诗歌中,他以诗意的语言诠释了孝道与感恩的传统美德。如:《母恩深似海》中,把母亲怀胎、分娩、抚育、期望、奉献中的苦痛与艰辛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风雨银膏染鬓髻,岁月金刀刻皱纹”“游子创业天涯去,拄杖倚门望云影;一支红烛泪枯尽,燃烧自己照后昆”等诗句,形象生动的具象中饱含对母亲的深情,读后让人为之动容;《伴母攻书》中,则以射洪“孝德之星”包天阳的故事为内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少年孝敬父母、奋发图强、读书成才;《睹园思故》中,则以“难忘身染疾,老师不离身;煮粥煎汤药,双眼泪盈盈”以及老师“愠怒含柔善,晓理指迷津”等关爱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孩子们尊敬老师、感恩老师。又如:《雨伞》《风筝》《波浪》等,喻物寄情,或语浅情深,或直抒胸臆,多有感人之处。

“平凡出彩”则把笔触伸向更广阔的社会,伸向各行各业普通百姓,讴歌和弘扬他们富有爱心、吃苦耐劳、朴实善良等美德,辑录诗歌近四十首。“理发师”“环卫工人”等劳动者的倩影均入其诗,将其闪光点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呈现给人们,形成一股股感动人心的正能量,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如:擦鞋匠“街边小凳旧木箱,埋头无语日日忙;拭尘上油双刷舞,脏鞋锃锃放亮光”,突出了擦鞋匠技艺的熟练;快递小哥“绿色轻骑骏,往来如穿梭;双轮通天涯,风尘连海角”,描写出快递小哥的不辞辛苦;三轮车夫“迎曦碾露出,披星戴月还。双腿前后舞,车轮滚滚前”,表现了三轮车夫的辛勤劳作;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先生深入生活关注民生、关注底层民众生活、亲近劳动人民的情怀。

至于“可爱射洪”四十余首,则多是站在时代的潮头,聚焦射洪的变化、发展,书写射洪的人文风光,凸显射洪的开拓进取精神,抒发对故土的热爱。如:《美丽乡村》组诗及《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描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农村的变化,以及脱贫攻坚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安康、美丽乡村给百姓带来的欣喜与希望;《敢为人先》组诗中《太和大道》《川中第一路》《螺电明珠》《防洪大堤》四首诗,讴歌了射洪的跨越式发展,赞美了射洪人团结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身处这个时代、拼搏于这个时代潮流中的豪迈情怀。而《清渠》一诗中“柳下花间三渠清,如带如练静有声;鱼儿对对嬉且戏,游人双双影随形”的句子,读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品之画面唯美,如临其境,语言蕴含的诗意更浓、意境更佳;《金华山》组诗中“琅琅书声犹在耳,落霞孤鹜出江天。群贤拜谒纷沓至,子昂遗风激人怀”“山青水碧映天蓝,榕荫蔽日暗生寒”“梵音袅袅绕瓦屋,夜半桨声到客船”等诗句,较之早期诗句,则在锤字炼句上更精妙,意境上更优美,格调上更具古风古韵。

读先生的《向往明天》不难看出,虽然先生为“老干部”,但他的诗歌已经走出了“老干体”的束缚,这就是非常可喜的突破;虽然与规范的古风、近体诗有一定距离,但从其诗歌始终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生活等来看,则更为可贵;何况先生的诗歌始终聚焦于真、善、美,始终以真心写真事抒真情,给人以启迪、以激励、以希望,暗合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的思想,也印证了先生对他钟爱的事业“倾注一生深情为之努力地奋斗,为之幸福地奉献”的初心,展示了他对“晚霞燃烧尽,托起朝阳升”的向往和期许。情志诗心如此,夫复何求?

缕缕余晖照来者,涓涓深情泽故园。在先生《向往明天》付梓出版之际,作文以贺之!愿先生体健笔健,精神不老!

二〇二〇年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