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与圈人

新一轮“圈地热”愈演愈烈。最近一个时期,国务院对此连续发文,下决心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同时,五部委(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建设部、审计署)组成10个联合督察组,对全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进行检查。当下各方面的情况表明,圈地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因此,这是当前受到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最近,一则“圈人”的消息令人鼓舞。上海市委、市政府日前宣布,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这一工程的基本构想是:在今后2~3年里,拿出1万个中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聘用1万名海外留学人员,以提高上海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加速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进程。这就是人才引进上的一个超常规措施,是适应上海新一轮超常规发展的有力保证。尽管要达到预期目标会有难度,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唯有釆取这样的举措,才能集聚符合发展需要的增量人才,人才带来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对上海是极其珍贵的。

土地和人才都是稀缺资源。从长期看,前者的供给量是既定的,后者只要教育发展、体制有效,其供给就会源源不断。由此似乎可以解释在工业化初期,市场对土地的评价要高于对人才的评价。英国在原始积累时期发生过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今天中国发生的以开发区建设为标志的“圈地热”,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经济史和经济学原理都告诉我们,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尽管在长期其供给是不变的,但在短期其交易量是可变的;尽管在长期其价格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在短期是会发生波动的,有时还会很剧烈。因此,对于土地这种生产要素,控制其供给,规范其交易,无论对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是加强土地市场风险控制都是必要的。

圈地所引发的问题是严重的。首先,在人均土地很少的中国,现在的这种圈地就是对资源的极度滥用和浪费。眼下在许多开发区,土地闲置、厂房闲置,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由于竞相杀价和优惠政策的出现,使土地价格大大低于其价值。其次,在将耕地转化为工业或其他用地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破坏是不可逆的。再次,圈地造成的社会问题,更是触目惊心:农民享有的与土地有关的权利,受到极大的损害;部分城市动迁户也因为征地,利益或多或少地受到损失;因圈地而引发的对法律的践踏和各种腐败案件,对社会是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为此,“圈地热”要降温,土地供给方式要市场化。只有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才能遏制屡禁不止的违规事件。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犯糊涂的时候也不少,所以,要形成市场化的制度与机制,要让市场(市场机制就是“拍卖人”)说话,让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福布斯》杂志正在上海举办活动,讨论为全球经济增加活力的“中国因素”。显然,在短期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作用的“中国因素”,是人们常说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是个极富想象力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每年都有巨大的需求在增长(即购买力)。这正是跨国公司“垂涎三尺”之所在,也是当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那么长期的“中国因素”是什么?我认为,首先应当正视这样两个事实:其一,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如何开发人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是中国根本的强国之路。我想,现在提出的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并列的“人才强国”战略,就是基于这一事实。其二,新增长理论揭示,在未来的经济形态中,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起主要作用的因素(要素),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技术知识一部分物化在物质资本上,更多的内化于人力资本上。因此,人力资本是决定未来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

把以上两点结合起来,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对全球经济增长作贡献的长期“中国因素”是人力资本。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本大国。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的数量,人力资本则是指凝结在劳动力上的价值。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早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这个概念时就告诉我们,对健康、教育和培训的投资(经常表现为消费),以及“干中学”和知识迁移等方式,将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

对开发人力资源重要性的一般认识,在中国的各级政府、广大企业和老百姓中,都已经不成问题,如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企业日益重视培训,老百姓最舍得为子女教育花钱,就是证明。然而,成问题的是开发效率,以及怎样培养拔尖人才(注意,人才是人格化的人力资本),那些能够从事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的人才。可见,要使中国的人力资本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要让更多的中国优秀人才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一展身手,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人才管理体制,并培育完善的人才市场。在这方面我们任重道远。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一方“热土”,越来越多的各国优秀人才和“海归”在中国谋求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同时,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才流动——全方位的流动,这是人才提升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途径。中国给未来世界经济的最大希望,就是不断成长起来的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在本国奋发有为之外,能更多地走向开放的世界。只要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只要有更加灵活的体制和制度安排(包括国际的制度安排),勤劳、智慧和勇敢的中国人就会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加伟大的贡献。

由上可见,识时务者应当“圈人”,“圈人”要升温。对于企业和其他机构而言,这是比较长远、比较切中要害的措施。一个企业、一个机构汇聚了一批人才,又有文化的凝聚力,试问:这个企业、这个机构,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功?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原载于《东方经济》,2003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