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刘文静怨言案”事件的发生

武德9年(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领部下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和侯君集等人在长安城内的太极宫北面的宫门——玄武门外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齐王李元吉被尉迟恭杀死,接着李世民又命令尉迟恭带领军队进入宫里,逼唐高祖李渊交出军权,最后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又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的许多儿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这场宫廷政变的爆发是由一场武德2年(公元619年)发生唐高祖李渊诛杀一名功臣的事件引起的,这位被李渊诛杀的功臣就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位重要谋士刘文静。

刘文静(公元568~619年),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人。唐朝开国功臣。

刘文静身材魁梧,长得一表人才,而且才华横溢、能力突出。刘文静出生于彭城刘氏家族,早年间因为父亲刘韶在隋朝年间战死沙场,刘文静就接替了父亲的职位,担任仪同三司的官职。年轻时刘文静看出来唐国公李渊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便立即和李渊结交,刘文静后来就成为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的好友。大业9年(公元613年),杨玄感兵变失败后李密在大业12年(公元616年)10月加入了瓦岗军,因为刘文静是李密的好友,而且和李密之间有姻亲关系。所以在大业13年(公元617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后刘文静被关进了太原郡的大牢里。

当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的天下已经开始大乱了,这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隋王朝已经无药可救了。李世民认为刘文静是一位善于谋划的人,能够帮助自己一起完成宏图伟业,于是李世民前往大牢里探望刘文静,刘文静看见李世民来看望他,十分高兴,然后他们就在大牢里交谈起来,刘文静先对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已经开始大乱起来了,那么就要有人来解救这场危机,肇仁认为只有像商太祖成汤、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这样的帝王之才这样的人才能救天下。”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请刘文静继续讲下去,接着刘文静就说:“现在李密已经带领瓦岗军包围了东都洛阳,而皇上远在江都,各地的起义军义军有数万支,杨广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现在只要有人能站出来,顺应天下的局势,高举义旗,就能够拯救苍生,并且在太原郡里有许多逃难的百姓,如果一旦把他们召集起来,就可以得到10万人,你父亲所率领的军队也有数万人,只要他能够起义,就没有人不敢跟随,到时候趁机攻打长安,挟天子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王大业就可以成功,所以二公子要回去劝一下你的父亲。”

李世民听完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刘文静说道:“先生今天说的话,正合我意[1]。”李世民回去就向父亲李渊求情把刘文静从大牢里放了出来。

太原起兵的有一种说法是李世民多次劝说父亲李渊起兵反隋,但是李渊好酒色,不想起兵对抗朝廷,所以李渊就此此不能下决心,李世民于是就和好友、晋阳令刘文静,以及晋阳宫监裴寂一起密谋,三人商量完后先让裴寂选几个晋阳行宫里长得漂亮的侍女,趁李渊喝醉酒后,让这些侍女陪李渊过夜,最后计划成功了。李渊第二天醒来后,知道自己已经犯下了灭门大罪,被迫在大业13年(公元617年)起兵反隋。

李渊起兵后自称为大将军,任命刘文静担任大将军府的司马。李渊采纳了刘文静的建议:“与东突厥结盟,让东突厥的可汗资助李渊兵马,以便增强这支起义军的实力。”李渊就派刘文静出使东突厥,东突厥的始毕可汗看到李渊的亲笔信里面写有承诺要和突厥和亲结盟,并且打下长安后,突厥人可以坐享财物,另外李渊还在信封上使用了“某启”一词,以示谦卑等内容,并且刘文静也对始毕可汗说:“可汗,现在的天下已经大乱,唐公已经起兵。唐公希望可以和可汗的军队一起进攻长安,平定天下后百姓和土地归于唐公,而钱财、金银珠宝就是可汗的。”始毕可汗就同意了李渊的请求,立即命令大将康鞘利率领2000人的骑兵和刘文静一起南下,而且向李渊献上了1000匹突厥战马[2]。后来唐朝建立后,刘文静成为秦王李世民的重要谋士,跟随李世民率领唐军平定天下。

裴寂(公元570~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唐朝开国功臣、宰相。

裴寂出生于河东裴氏家族,隋朝建立后,担任过齐州司户参军和驾部承务郎等官职,后来裴寂在担任晋阳宫监期间成为唐国公李渊的好友,大业13年(公元617年),裴寂帮助李渊、李世民父子策划晋阳起兵,成功后担任大将军府长史,赐爵闻喜县公,然后协助李渊攻占长安,担任相府长史。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拜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册封为魏国公,接着又担任司空等官职。贞观3年(公元629年),僧人法雅妖言惑众,裴寂受到牵连,被唐太宗李世民免职流放于静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裴寂最后带领家丁成功地抵抗了静州的山羌叛乱。贞观6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念其功,下诏召裴寂回朝,裴寂病逝于途中,李世民追赠裴寂为工部尚书、相州刺史和河东郡公[3]。

刘文静和裴寂曾是好友,武德2年(公元619年),刘文静认为自己的才能在裴寂之上,而且又屡立战功,功劳很大,但是自己的地位却远不如裴寂,所此刘文静心里有点不平衡,而且每次在朝堂上议论政事时,只要是裴寂赞同的事情,刘文静都要立即出来反对,从此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有一天,刘文静和兄弟刘文起在一起喝酒时,刘文静喝醉后抱怨自己命运不公,然后又拔出自己的佩刀向大厅的柱子砍了过去,声称一定要杀死裴寂。后来刘文静身边有个失宠的小妾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兄长,让他向皇帝诬告刘文静谋反。

唐高祖李渊命人把刘文静关进大牢,接着又命令裴寂和宰相萧瑀审讯刘文静。刘文静直接说道:“晋阳起兵时,我是司马,和当时担任长史的裴寂地位相当,而现在裴寂官至宰相,我虽然战功赫赫,功劳很大,但是我的官职和赏赐却远不如他,我确实对我现在的地位有不满的情绪。”萧瑀和另外一位宰相李纲就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之心,只是酒后失言,李世民也向李渊求情道:“父皇,刘文静只是酒后失言,并非有谋反之心,希望您能看在刘文静曾经辅佐您晋阳起兵等功劳上,免除刘文静的死罪。”

但是裴寂已经给刘文静定了谋反的罪,而且他害怕刘文静被放出后会真把自己杀死,于是趁机对李渊说道:“皇上,刘文静的才能和智谋的确在众人之上,但是他也是一个阴险奸诈的小人,而且他经常口出狂言,他的丑态和怪行已经暴露。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外面又有强敌,如果现在赦免刘文静,必定后患无穷。”

李渊本身就怀疑刘文静有谋反之心,而且李渊又非常信任裴寂,于是在听完裴寂的话后李渊就马上下令把刘文静连同兄弟刘文起一起斩首,时年52岁,然后又命人抄没了刘文静的全部家产[4],这就是“刘文静怨言案”事件发生的过程,这是唐朝建立后第一次发生了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件,这起事件引发了后来玄武门之变的暴发。贞观3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刘文静平反,恢复他的官职和爵位。大中2年(公元848年),唐宣宗李忱将刘文静的画像挂入凌烟阁内。

注:[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岳麓书社,第1399—1400页。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岳麓书社,第1401页。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岳麓书社,第1396—1399页。

[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岳麓书社,第14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