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线的起源与传播

K线图源于日本18世纪德川幕府时代的米市交易,被当时日本米市的商人用来记录米市的行情与价格波动情况,后因其细腻独到的标画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货市场。K线又被称为蜡烛线、日本线、阴阳线、棒线等。美国人史蒂夫·尼森在1990年将“日本K线图”引进西方,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之父”。由于蜡烛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发音为“K”,所以K线的命名由此产生。因为用这种方法绘制出来的图表形状颇似一根根蜡烛,加上这些蜡烛有黑白之分,所有也叫阴阳线图表。

本间宗久是日本的技术分析先驱,最著名的传奇式人物。在18世纪,本间宗久通过在大米市场上的交易积聚了惊人的财富。

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是一个和平的年代,百废俱兴,处处充满机会。丰臣秀吉认为大阪是日本的首都,需要将其发展起来,于是便对它开始大力扶持。慢慢的,大阪成为了日本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17世纪下半叶,大米交易市场发展成为大阪的一个正式机构——堂岛大米会所。1710年之后,堂岛大米会所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合约——“大米库券”,由于它没有具体的实物大米参与交易,所以大米库券又被称为“空米”库券。随着大米生意的经纪业的繁荣发展,大米库券的交易也变得非常活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间宗久迈进了日本最大的大米交易市场,投身于大米期货交易。凭着其过人的市场见识,以及对大米市场的深刻研究,本间宗久在日本大米市场上呼风唤雨。而他在大米市场上所采用的交易策略便是现代日本蜡烛图方法的前身。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改进,如今K线图已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外汇和期权等证券市场,在我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广为流行。现在的股市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图就是K线图,K线的形态最能反映出主力资金的操作心理,职业投资者在进行大盘转折判断和潜力股套利时最常用的也是K线图。

通过K线图,人们能够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况表现完全记录下来,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档后,在图上会形成一种特殊区域或形态,然而这些不同的形态显示出不同的意义,人们能从中摸索到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出来。

K线图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透彻地观察到市场的真正变化。我们从K线图中,既可看到股价(或大市)的趋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每日市况的波动情形。

K线图的缺点在于绘制方法十分繁复,是众多走势图中最难制作的一种。另外它的阴线与阳线的变化繁多,对初学者来说,要想掌握分析这方面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

K线图的雏形就是为了分析预测市场米价的涨跌规律而绘制的图形,所以K线图能让我们全面透彻地观察股市的真正变化,从而预测股票市场的走势。

K线包括实体、上影线和下影线。实体即开盘价与收盘价之间的部分;上影线是实体以上的部分,即实体上方的细线;下影线是实体以下的部分,即实体下方的细线。

如图1所示的是K线示意图。

图1 K线示意图

K线图的特点是直观、立体感强、信息量大。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K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