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腐朽的科举

“在想啥呢,这快大半个月没回家,是不是想家里的妻儿了。”谢恒轻轻拍了拍马明义的肩膀半开玩笑道。

这下马明义的脸显得更加通红了。

“没事,你看你我也是榜上有名,再过几日你便可回家向你妻儿报喜了,想必那时她们也很开心。”

谢恒以为自己说中了马明义的心事开口安慰道。

马明义红着脸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二位原来也是榜上有名,恭喜恭喜!”周有林听到后微笑着恭贺道。

“哪里,我们可没有天泽少爷和广生那般有才华,不过是二等列而已,不值一提。”谢恒谦虚道。

虽然是这样说,但他脸上还是遮盖不住开心的笑容,对谢恒来说,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他爹听到了一定也很开心。

岁考二等列以上都可以参加下次的科考,这意味着他依旧有机会获得来年乡试的资格。

现在他们可以称得上是茂才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秀才。

当然秀才也是分层次的,大致分为三种:禀生,增广生和附生。

最好的是禀生,这类人国家发给禀米,大约每人每年发给禀银4两。条件是岁考和科考都是一等前列的生员,且该县原来的禀生有出贡或者拔贡中举等出缺的,他变可按照名次先后顺序递补,叫做补禀,俗称禀生。

剩下的,岁考科考一等,但不享受禀禄,称之为增广生员。

其余的便是附生。

谢恒的父亲谢宏是本地有名的大地主,谢家在本地有良田数十顷,所以禀生的这点银子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事。

当然禀生还有一个好处,当你从禀生升了贡生,那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不过需要等很久,最少十年以上的时间,还不如去考举人。

顺便提下,在这个时期,不仅仅是举人、进士有做官的资格,五贡、监生同样有做官的资格。这些统称为出身(做官的资格),当然出身当中进士出身最高,其次是举人、贡生,国子监的出身反而是最低的,而且倍受同僚鄙视。(原因后面再说。)

所谓五贡即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的统称。

其中前4个贡生是从秀才里面选拔(基本上从禀生里面挑选。)最后一个跟乡试有关。

岁贡,禀生食禀禄十年后,挨次升贡的叫岁贡。

恩贡,凡遇国家庆典例如皇帝登基础,册封太子等颁布恩诏升贡的头等叫恩贡。其余的仍叫岁贡。

拔贡,十二年选拔一次,从历年岁、科考优秀者中选拔,故称拔贡(多为禀生)。

优贡,学政三年任期满前,照例考试优贡一次,由县教官将历届科、岁考,常列一等及品学兼优者,呈报学院,谓之举优,共考两场,合格者,第二年再到京礼部考试,考取一、二等的以知县、教谕录用,三等以训导录用。

副贡,乡试中名列副榜的为副贡。考举人时有文理优长,限于名额,取作副榜,准入国子监读书。考试优秀的以府、州推官用,次知县,次州佐用。

相互之间客套完之后,聂广生再次双手作揖道:“依照约定,是在下输了,我已提前在富贵酒楼定了一间雅座,还请周兄、天泽少爷不要推脱。”

提前订了酒楼倒不是聂广生未卜先知知道自己一定会输,而是他自觉周有林帮了自己太多,也欠对方一个大人情,所以这顿饭不管输赢他都会主动邀请。

“哪里,各位榜上有名,皆大欢喜,我家天泽侥幸榜首,周某也很开心,正所谓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人生难得几回,这顿饭还是我请吧,哈哈。。。”周有林拍着胸脯笑道。

富贵酒楼周有林是知道的,这是省府最有名(贵)的酒楼,在这里订一间雅间可不便宜,况且上次聂广生已经请过了。

“周爷,还请不要推让,这顿饭还是我家少爷请吧,周爷您大仁大义,这一路多亏了周爷,不然我跟我家少爷定要吃不少苦头,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钱财的事您不用替我们担心,前两天老爷托人带了一笔银子,原本是要让老奴上下打点,把少爷从牢房里面救出来,但老天有眼,老奴还未来得及打点,少爷已经平安出来了,并且我家老爷也在信中要老奴替他好好感谢周爷。”柳新解释并且坚持道。

“哪里,柳兄言重了,举手之劳不值一提,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周有林也是作揖拜谢道。

“周兄谦虚了,那就这么定了,等我跟天泽面见过学政大人,我们前去富贵楼不醉不归。”聂广生点了点头微笑道。

按照以往惯例,放榜之日,学政面见成绩优异的考生,给予勉励,最初是给钱财,这个时期只是作个形式,走个过场。

很多东西到了清朝后期都已经“变味”。

就拿这次的岁考来说,按照规定,考取的书生可以进县学和府学学习,进县学的叫县学生员,进府学的叫做府学生员,并且有月课和季考,然而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废了,徒存虚名,生员只是在县学或者府学挂个名而已。

这也不奇怪,就连最好的学府国子监都已经废了,跟何况是地方的。

如果周天泽愿意,凭借周有中的关系,周天泽进国子监学习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别说周天泽不愿意,就算周天泽愿意,周老爷也绝不会同意。

原因很简单,国子监不仅仅是废了,说是臭名昭著也不为过。

清朝的监生有四种,分别是恩监,荫监,例监,优监。

所谓恩监皇帝特许进入国子监的生员。

荫监,官员之子特许进入国子监成为监员的,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拼爹。

例监就更夸张了,又称捐监,顾名思义,靠纳捐获得监生资格的,到了后期,纳捐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成了清政府一大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那些未入府、州、县学想要参加乡试的,甚至直接未经科举想要当官的,都是通过纳监取得监生出身,并且基本上不会在国子监读书。

最后一个优监,从优秀的贡生里面选拔。看起来是唯一公平合理的入选来源,实则不然。因为选拔标准徒有虚名,乾隆以前,监生选拔很严格,到了现在,仅仅是以食禄膳年久者为先(传说中的资格老),这些人乡试无望,学业早已经怠废,大多年长无学识,所以监生成绩很差,名不副实。

以上便可以看出监生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不夸张的说,这个时期的国子监那就是一缸老鼠屎夹杂几粒米。

所以这也是被众多学子鄙视的原因之一。

再过几年,鄙视变成了习以为常,为啥?捐监的太多了,后期清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来源,不但不禁止,反而变相鼓励,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晚清的腐败。

在天泽跟聂广生前去面见学政的时候,周有林跟其他人先行前往富贵酒楼,这时,周有林忽地想起来他没看到秦坚,他记得秦坚是跟他们一道过来的。

于是开口对老何问道:“寿长呢,你们看到他人了吗?”

“没有呢,也不知道他人去哪了?”老何摇了摇头。

“周爷,之前我看到他从榜前人群中出来,摇头叹气,面色不佳,估计是落榜了。”林三回答道。

“我要去把他找回来吗?”

“算了,估计是一个人回去了,你们回去后好好安慰下他,如今他父亲也不在人世了,一个人也不容易。”周有林想了想道。

“我知道了,周公子。”老何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