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周瑜的病势一来就牵延很久。

吐血的痼疾还没好,又感染了风寒。孙瑜谨遵周瑜的督令,按兵不动,让士兵进驻到麻保二屯的山上屯田。又四处寻找麻保二屯的水源。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孙权还没有得到丹阳郡的任何消息。

孙权心里嘀咕,这次的飞白书事件,对周瑜和自己的关系是个巨大打击。

周瑜自己提出去丹阳协助平灭山越人,孙权细细想来却并不欣喜。

他固然对周瑜的能力是放心的,只是觉得这整个过程完全不是周公瑾的风格。

虽然他们彼此没有明说,但自建安八年以后,周瑜曾不只一次地说过,以后再出征,都由主公挂帅,他自己做前部大督。

这表明了是要把战功和威名都留给孙权。谁不知道,公瑾做前部大督,作为主帅的人兵不血刃只要坐等捷报就行了。

那时的周瑜真正是把自己当成了哥哥伯符,因为以前打江东时,周瑜就时常是孙策的前部先锋。或者两人各领一支兵马,左右攻击。

而这次,周瑜问也没问他这个主公,就请命去了丹阳。

公瑾在丹阳是有人脉和根基的。当年他任春谷长时,颇得当地的士族乡绅拥戴,普通百姓也对周郎喜爱有加。而且现任丹阳太守孙瑜,虽然是自己的堂弟,却视周瑜如恩师一般。对周瑜言听计从,唯他马首是瞻。

他们在一起,会不会。。。孙权烦恼地摇摇头。心里另一个声音说:你太多疑了,周瑜是你的仲兄,在兄长的陵前曾经立过誓言,生死无悔,永固江东。你这样的猜忌,只会让公瑾哥哥寒心。

正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神色呆滞的孙权,早已经被吴太夫人仔仔细细地观察了很久。

“权儿,你是不是在担心公瑾?”

母亲的突然到来吓了孙权一跳。

“见过母亲,已经一个月了,既无捷报,也无例报。。。这不是公瑾的风格。。。我是有点担心”孙权低声说。

“是啊,你既然担心公瑾,派人到丹阳看看不就全清楚了?”

“母亲说得是,听说西面黄祖又不老实了,蠢蠢欲动。派武将去,怕公瑾多心,我们这里也离不开。还要防着黄祖。文官么,母亲看我廷上的文官,自张子布以下,谁有那个胆量到前线去?还是这么危险的前线。”孙权叹了口气。

“明日廷议之时,询问一下百官么。说不定有个人愿意去呢?”

孙权心里暗暗佩服母亲的洞察力,果然文官中有人自告奋勇去丹阳郡犒军,其实是去探听周瑜的消息。

“诸葛先生,这丹阳郡处于和山越纠缠之地,兵戈交错,先生不惧么?”

“主公,诸葛瑾食君禄,就当为主分忧,我微服前往,不带很多人马,只要不引起山越人注意,应该无妨。”诸葛瑾躬身道。

“好,有劳子瑜了。我即日挑选三五个能干的护卫陪同子瑜前往。”孙权点头。

---------------

诸葛瑾回到自己的府里,再次来游历东吴的二弟诸葛亮迎了上来。“大哥,吴侯准了?”

“你还说得真对,吴侯果然想让人去巡视丹阳。”诸葛瑾一边脱外衣,一边说。

“大哥,这不是明摆着么?周瑜一月前就去了丹阳郡,到现在还没任何消息,哪个做主公的不心里嘀咕?”诸葛亮笑笑。

“是,主公派我微服前去劳军,只带几个扈从,要不是为了你去丹阳游历,我何必去出这个风头?”诸葛瑾道。

“是,是,全是小弟之过,多谢大哥帮助”诸葛亮一揖到地。

“我发现你是哪里有乱世,就去哪里。”诸葛瑾讽刺地说。

“非也,所谓龙凤之才,必对世事了然于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不实地游历,如何能知之确凿。若不知之确凿,岂非如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笑着说。

“好,我们一起去吧,正好可以看看周瑜如何用兵。他在我们江东可是未尝一败的常胜将军。“

诸葛亮一撇嘴:“哦,兄长,你把周瑜说得过于神奇了,日后我定要和他决一雌雄。”

“孔明啊,有大志固然好。然打仗不是儿戏。你虽然熟读兵书,智计无双,毕竟没有上过战场。有很多时候,战场之上,不是计谋和策划周全就定能取胜。还有很多因素,主帅的个人魅力,毅力乃至他平时对待部下的态度都有可能成为胜利的关键。”

诸葛亮不说话,只哼了一声。

诸葛兄弟带着几个侍卫轻车简从地奔向丹阳。一路上观光旖旎的江左风光,品尝可口的南地美食。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