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商业: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开启大规模群体协作新时代
- 赵大伟
- 3362字
- 2021-03-23 16:37:26
社交互联:重新定义群体互动范式
企业组织是由一个个“个体”构成的,市场是由一个个“企业”组成的,本质上也是由若干“个体”构成的。那么,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组织和市场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关键词来理解。
关键词1:社交裂变
2020年3月腾讯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1亿。微信,对人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交软件,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人这种社会属性的动物,微信满足了每个个体在线社交的需求,具有极强的网络效应。对于各类内容创作者、App开发者、新晋创业者而言,也成了操作系统一般的存在,说是“微信OS(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并不为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微信平台提供了“社交裂变”这种超级能力。“社交裂变”是新一代互联网创业项目崛起的重要杠杆点。
拼多多何以在如日中天的淘宝眼皮底下生长出来,且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便登陆纳斯达克?除了其在下沉市场的差异化客户群体定位之外,微信所提供的“流量红利”功不可没。拼多多基于微信小程序,设计了多人拼团的促销机制,迎合了其目标客户群体对低价的诉求,实现了快速裂变。加之当时微信生态与阿里巴巴生态的博弈,微信迫切需要扶持一批能与阿里巴巴相抗衡的电商平台,拼多多把握住了这个时机得以野蛮生长,并且后续引入腾讯作为战略股东,获得了更为全面的资源支持。
拼多多所开启的社交电商浪潮,孕育了像云集、斑马会员、爱库存、花生日记、粉象生活等一系列社交电商平台。社交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除了相对成熟的电商供应链做支撑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充分利用了“社交裂变”机制的红利,这种社交裂变机制一方面是基于微信所提供的人人互联社交网络,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一套设计精妙的利益分享机制。
可能有人会说,微信现在对营销类分享的管制很严格,已经不容易裂变了这种看法是一半正确,一半错误。虽然微信现在确实对营销类分享加强了管制,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容易裂变。引发社交裂变的6种因素包括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共性、实用价值、故事。每一种诱因如果运用得当,都会收到不错的裂变效果。
比如每日优鲜这一生鲜电商App,专门设立了首席增长官的职位,非常重视社交裂变的价值。增长团队围绕小程序,利用攒零钱、订单、提现、瓜分仙币等机制,在三个月时间内取得了小程序周活跃增长4倍的成绩,同时转化率也大大提高。快速聚合消费者,并高效导向销售,正是社交裂变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关键词2:网红效应
网红,即网络上的红人。这里的“网红”,更接近于KOL(意见领袖)这个概念。
在互联网高效的传播机制下,只要你有某种特殊的技能或天赋,就足以吸引一部分群体甚至广大网民的关注,这样你就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以某种方式将这种影响力变现。
火遍大江南北的90后四川姑娘李子柒,截至2020年7月,微博粉丝超过2000万,抖音粉丝超过3000万,YouTube粉丝超过1000万,获得由《中国新闻周刊》颁发的“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成为2019年年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红人物。李子柒的短视频内容,以中国人古朴传统的生活为题材,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人们迷恋镜头中的她以及她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三月看桃花,四月摘枇杷,五月酿蜂蜜,六月把桑麻,大自然四时流转,休养生息,她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应季而食,把人们平日里琐碎的生活日常,过出了唯美的田园诗意。李子柒的短视频,契合了当下都市青年对“田园诗歌”的情感需求,而且每个视频都带给人一种愉悦感,让观众得以释放压力,放松情绪,从而产生“治愈”的感受。
有如此影响力加持的李子柒,自然也有着极强的商业变现能力。有网友专门测算过李子柒在天猫店的月度销售收入,已经达到千万量级。
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媒介革命的变化,催生了新的内容创作形式,也催生了新一批“网红”,这种“网红效应”也成为这个时代一种特别的传播力量。《引爆点》一书中提到了引爆流行的三个法则:个别人物、附着力、环境威力。个别人物往往具备数倍于普通个体的能量。
2019年,当很多人在感慨生意难做的时候,被称为国货之光的“完美日记”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诞生不到三年,就能够赶超老牌经典,反超海外大牌,并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11”彩妆榜首的国货品牌,完美日记的发展如此势如破竹,与其KOL营销策略密不可分。从2017年年底起,完美日记就开始布局小红书,投放的明星、头部KOL、腰部KOL、素人的笔记几乎席卷了小红书,种草爆文在小红书上不断被二次传播。完美日记与各个阶层的美妆博主合作,首先通过明星的种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继而通过头部和腰部KOL分享体验,引导消费者购买,最后通过素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形成二次传播和声量叠加。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及微信视频号的加入,视频内容将会催生新一批网络红人,这批红人对自己的粉丝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能够影响粉丝的消费决策。这种“网红效应”值得企业决策者去重视。
关键词3:社群经济
知名社会学家霍华德·瑞格尔德在1993年发表的《虚拟社群:定居在电子前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虚拟社群”的概念,他指出,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突破地域限制,彼此沟通交流、分享信息和知识,形成相近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共鸣,这种特殊关系网络就是“虚拟社群”。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共同体组织,在里面寻求存在感和归属感,这就是社群形成的驱动力。当一批人聚在一起时,交易也就产生了。他们会交易物品、知识、财富,并且越来越频繁,慢慢就形成一个市场,一种经济,即“社群经济”。
工业社会的产业分工,使得人群逐渐演化出了一种职能化、层级化的树状结构,进而促进了工业社会的生产活动。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智能终端和社交网络的加持下,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的社群关系。这种社会结构有两个特征。一是六度效应,即从一点出发,通过信息连接,就可以覆盖到网络上所有人,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完全不同于树状结构的传播,从而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信息传播和人群组织的路径;二是挤出效应,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层,每个节点都更倾向于相信自己临近的节点,于是来自于网络外部的声音对这个节点的影响力就会变弱,这种挤出了外部信息影响的现象叫作挤出效应。
数字经济时代的人群结构,已经不只是聚集于以城乡为主体的物理空间之中,更多会聚集在以数字社群为主体的网络空间,并形成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二维关系网络,这种网络社会关系正是孕育新商业物种的重要土壤。在这样的人群结构中,挤出效应使得市场传播模式从传统的广告模式,开始向基于六度效应的传播模式转变。企业一旦有了自己的虚拟社群网络,就拥有了在数字经济时代属于自己的“媒体”,每个企业借助数字社群网络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甚至演化为一种“社群型企业组织”——把分布于不同城市中的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等用虚拟社区的方式整合起来,并用社区的组织方式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产品、服务连接在一起。
近两年崛起的基于线下社区的社群团购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社群经济”。每个小区的用户都有采购蔬菜、水果、日用品的日常消费需求,且用户之前多是在线下门店或者线上商城购买。社群团购的操作模式是,以小区为单位,招募社群团购的团长,负责组建线下社区用户的线上微信群,每日在微信群里收集消费订单。因为用户的这些日常消费需求基本较为稳定,所以每个用户也都愿意预付费,供应商端在收集到消费订单之后会组织配送,省去中间中转环节,直接配送至社区自提点,然后由用户自行提货。这种模式对于供应商而言,不仅省去了线下门店成本,也省去了针对每个用户专门配送的成本,还预收了货款,减少了库存成本,自然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实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需要在线下社区自提,但是采购价格便宜不少,对那些价格敏感型的用户,这种销售模式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种“社群经济”利用了社区居民线下物理空间所形成的基础信任,又借助了数字社群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聚合能力,同时还反向调动整个供应链进行协同,注定会具有长期的生命力。
网络社群所带来的海量“链接”,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利用各种新技术开发可能存在于自己周围的大量“链接”,并基于这些“链接”建立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开发利用“链接”资源,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走向数字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