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唐装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派客会议期间,因为当时把色彩艳丽的唐装作为会服兼礼服,由各国的形状不一、高矮不一、胖瘦不一、肤色不一、政见不一、气度不一的领导人们穿上在电视机上频频露面,使唐装在去年春节前后还成为一个有点卖点的衣服。但一般的国人,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对这种今天造价昂贵的,在不少的官方的文化人看来有着优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服”,兴致并不是很浓。因此,唐装只是“回光返照”式地重现在王府井、秀水街等地方的商铺中,到这些地方去的人多数兜中都有余钱、不愁生计。

虽然,今天唐装没有因各国的领导人们穿上就身价倍增,但它在以往确实是普通老百姓的常服。在改革开放前后,客家文化圈的男子,有不少的人都还穿着这种唐装,在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普遍。唐装衫在这里实际就是式对襟衫的俗称,它是客家男子劳动、居家、外出活动最为常穿的服装。

唐装它少有变化,结构造型单一:对襟,主体部分上窄下宽,无领或者浅领,配上窄口的长袖。在裁制唐装衫时,主体部分一般分为左右两半,背部沿脊椎部位缝合而成,肩部适当选形后,挖好袖口和领口,再缝上衣袖和衣领。左右的两只衣袖也都分成两部分,手肘以上是斜口圆筒形,斜口处接缝衣服的主体,手肘以下是平口圆筒形,两部分缝接起来就是长衣袖。衣服的主体前片下部可以缝上浮出的衣袋,纽扣是从上到下一字排下来的九对布纽扣。

不像那些领导人们穿的大红大紫、深绿深蓝并有不少纹饰的艳丽的唐装,这些曾在客家地区盛行的唐装是非常素朴的。早期一般就用人家自己手工纺织的棉布或者是葛布为衣料,直到近代才慢慢地用机织的棉布为衣料,这些衣料一般都是蓝、黑、灰等数种单色调,成品没有任何的花饰,符合劳动者的生活特征,耐磨、耐洗、耐穿。由于它裁制简单、不繁复,体形特征不明显,无论高矮胖瘦的人穿,衣服尺寸的变化都不大,所以客家女性们也喜欢裁制这种服装。

但现今仍然主要居住在山区的客家人并不封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山装就渐渐地取代了唐装的位置。因此,今天唐装就被不少人聪敏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