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08:明清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7字
- 2021-05-13 11:46:10
第1章 明朝興亡
錦衣衞!皇帝的私人特務?
朱元璋家境貧寒,還一度出家為僧。元末之際,他掃平羣雄,於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朱元璋稱帝後不但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更設立了特務組織錦衣衞,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建都南京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開始着手使元末以來被天災、戰亂破壞的國家重上正軌,並鞏固自己的統治。首先,公元1379年,朱元璋下詔建都南京。原因大致有二:一,南京地勢險要,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二,南京處在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區,可以解決財賦問題。
南京經過擴建和改築,並新建皇城和修築城垣後,具有明顯的政治、經濟、軍事功能分區,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城市。
在營建南京城的時候,朱元璋還為自己建造陵墓,這就是著名的明孝陵。朱元璋於公元1398年病逝後,就葬於此。
明太祖朱元璋像
明皇城校尉銅牌
南京明宮殿遺址出土
為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南京皇城校尉(武職衞士)出入皇城的憑證。
廢除丞相
除了營建南京,朱元璋還取消了中書省,廢除了丞相制,把權力分散到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由皇帝直接指揮。
此外,在地方上,行政、司法和軍政由不同官員負責,互不統屬,加強了皇權對地方的控制。在軍事上,設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五軍各不統屬,使軍隊的訓練、管理和指揮權都掌握在皇帝手上。
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夜巡銅牌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政府在直接面對元朝蒙古殘餘勢力的大寧(今內蒙古寧城附近)設立北平行都司,轄16個衞。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第十七子朱權為寧王,藩地即在寧城。這塊夜巡銅牌,是北平行都司士兵夜間巡邏時佩戴的。
特務機構「錦衣衞」
公元1382年,朱元璋特別設立了組織完備的特務機構—錦衣衞。錦衣衞設有專門的法庭和監獄,由皇帝直接指揮,對臣下進行恐怖的控制和鎮壓。
明錦衣衞木印
明長隨奉御出入宮禁牙牌
明朝在內宮十一監設長隨奉御,官階正六品,牙牌是內宮侍從出入紫禁城的通行牌。
檢校(特務,不屬於正式機構)和錦衣衞是朱元璋時期最主要的特務組織,其中錦衣衞一直延續到明亡,與後來成立的東廠、西廠一起,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
《大明律》和《大誥》
公元1374年頒佈施行的《大明律》,是明朝的基本法典,目的是以嚴刑峻法加強專制統治,維護封建倫常秩序。之後,立法部門又根據實際案例對一些律條進行詮釋,編成《大誥(g à o)》。《大誥》除了具有闡釋《大明律》的功能之外,還起到法外加刑的作用。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明朝達到了專制的頂峯。
《大明律》封面及序
明御製《大誥》
《黃冊》和《魚鱗圖冊》
明初戶口混亂的現象非常嚴重,賦役負擔嚴重不均,因此,公元1370年開始,明政府派遣戶部官員到各州縣去普查戶口,要求百姓把全家人口性別、年齡、籍貫、產業等項內容填寫在「戶帖」上,作為編製戶籍冊的根據。
之後官府根據戶帖編製戶籍冊,每十年更造一次。因戶籍冊封面用黃紙,稱作《黃冊》,它是徵收賦役的依據之一,所以也叫《賦役黃冊》。朝廷還派人或由地方官主持土地登記,類編為冊。因田土圖形相接,有如魚鱗,所以稱《魚鱗圖冊》。
《黃冊》和《魚鱗圖冊》是明代徵收賦役的根據,皇帝通過它們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民編管起來,使人民附着於土地,以便向朝廷納糧當差。
徽州府祁門縣江壽戶帖
這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發給徽州府祁門縣(今安徽歙縣)江壽的「戶口卡」。
《魚鱗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