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顱內腫瘤

顱內腫瘤是指生於顱內的腫瘤,簡稱腦瘤,常見的原發性腦瘤有神經膠質瘤、垂體瘤、腦膜瘤和脊髓腫瘤等。由於腫瘤生長在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大腦,影響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因此這些病患者在心理上產生自卑而受壓抑,神經功能活動多有障礙,並且最終難免擺脫死亡的結局。腦腫瘤侵犯的是人類重要的器官,所以患者、家屬以及醫生都能感受到這種疾病的劫難。隨着放射影像學,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及其他輔助治療如中醫藥的治療,使約50%以上的患者獲得良好的遠期療效。由於腦中樞特殊的生理地位,不管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如果不能根治的話,都可以致命。

腦瘤的預後取決於該腫瘤的病理性質、腫瘤侵犯的位置、病人的年齡、神經功能活動狀況及診斷的及時性、準確性、腫瘤對放療、化療等治療的敏感性等,以及有否其他輔助治療,如中醫藥的對證治療。在少數病人有着明顯的遺傳傾向。

在中醫學中沒有腦瘤這一病名,而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頭痛」、「眩暈」、「中風」、「癲癇」等範疇。顱內腫瘤的發病與肝、脾、腎等臟腑有關,其主要病因是由於風、火、痰濕、血瘀、氣滯相互作用而成。情志不和、思慮過度或飲食失調損傷脾胃,脾虛濕聚成痰;或先天不足或久病傷腎,以致腎氣虧虛,腎虛失於運化,氣化不利,以致水濕不化,凝結成痰;或由於邪熱煉津,凝結為痰,阻礙氣血運行,導致氣滯血瘀,或與邪毒相結,痰毒凝聚,上泛於腦,形成腫塊。而情志鬱結,鬱久化火,可以耗傷肝陰;或勞倦過度、久病體虛,氣血兩虛;或先天不足,肝腎陰虛,陰不制陽,水不涵木,陽盛化風上擾清竅。總之,感受邪毒、飲食偏嗜是外因;情志失調,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久病耗傷,正氣虛弱是內傷因素,痰飲、濕濁、瘀毒之邪積久成腫塊而積於腦。臨床上,痰濕內阻證見頭痛昏蒙,肢體麻木,身重肢倦,噁心嘔吐痰涎,納呆食少;氣滯血瘀證見頭痛劇烈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痛有定處,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肢體偏癱,口唇青紫;肝熱風動證見頭痛頭脹,如針錐刺,煩躁易怒,嘔吐頻作或呈噴射狀,面紅耳赤,口苦尿黃,大便乾結;肝腎陰虛證見頭痛隱隱,時作時止,耳鳴眩暈,視物不清,肢體麻木,大便偏乾;氣陰兩虛證多見於手術後或放、化療後的患者,症見體倦乏力,短氣自汗,口乾舌燥,飲食減少,或有盜汗,面色不華。

腦瘤的治療目前雖然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有一些特殊部位的腫瘤無法手術,而放、化療的效果又欠佳,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在這一領域發揮中醫的長處。在腦瘤早期,腫瘤尚小,正氣尚盛,瘀毒不深,治療以攻為主,扶正為輔;及後腫瘤發展至一定程度,正邪相爭,正氣進一步耗傷,治療宜攻補兼施;晚期正虛邪盛,則以扶正為主,少佐攻毒之品。中醫治療腦瘤,常用活血祛瘀、化痰散結的方法,藥用水蛭、三棱、莪朮、昆布、夏枯草、浙貝母、牡蠣等,並配合扶正的中藥如黃芪、白朮、山藥、黃精、枸杞子、菟絲子等益氣養血。另外,中藥可舒緩其臨床症狀,如嘔吐、頭暈、頭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