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汝玲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董汝玲
- 11字
- 2021-05-20 11:32:09
第四章 癌症的調攝與養生
1 精神調攝
《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中醫相信心理因素可以致病,過度強烈或長時間持續的情感會影響體內氣血的正常運行,導致氣血紊亂,臟腑功能失衡,疾病叢生。現代醫學亦證明了長期的負面情緒會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間接導致癌症的生成。某些癌症如乳癌、食道癌的發生更是明顯與情志因素及精神壓力有關。另一方面,得知自己患上癌症的病人通常都會因為短時間難以接受現實、過度悲傷或無奈、或產生恐懼心理,懼怕手術、懼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帶來的痛苦,同時因為負面情緒導致失去食慾、失眠,進一步削弱自身的抗癌能力,對治療和康復更加不利,可謂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患者必需學會自我放鬆,排解精神壓力,舒緩緊張及不安情緒,以「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為原則,避免情志的不及或太過。生活態度方面可以嘗試接近自然甚至回歸自然,順應自然而生活,遠離城市急促的生活節奏、嘈音及各種污染,使身心真正能夠回復清靜,摒棄雜念,進入一種安靜的心理狀態。保持心靈純粹而不雜,堅守靜而不躁的思想情緒,能減少意識對全身氣血運行的不利影響,使經絡疏通,氣血通暢,陰陽調和,以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康復,防止復發,養生保健的目的。人際關係方面,患者應注意避免讓負面情緒減低自己進行社交活動的意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社交是與生理、心理並列為組成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孤僻的性格,狹窄的社交圈子容易使人產生負面思想和情緒,嚴重者可以使情緒抑鬱的患者產生輕生念頭。身邊的家人親友、朋友、病友和醫護人員宜多諒解、安慰和陪伴患者,鼓勵患者重新振作。患者自身亦應樂觀面對疾病,抱有強烈的求生意志,培養不怕痛苦的堅毅素質,積極與疾病作鬥爭,方能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