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报表阅读与信贷分析实务(第2版)
- 崔宏
- 1224字
- 2024-11-01 01:54:45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理论框架的重要性
很多人特别是实务界人士,包括银行客户经理和授信管理人员,一提到理论,往往觉得没有必要,认为对实际工作用处不大。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当然,理论学习不能替代实践,这是必然的。但理论绝对有其重大价值,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早就教导过我们的。然而,理论的抽象性,甚至乏味性,一度使许多人对其敬而远之。为了消除客户经理等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对理论的偏见,且容笔者引经据典对理论及理论框架做点额外说明。
我们知道,理论本身来自实践,来自实践意味着我们在观察大量现象之后,从中发现了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从而形成理论。其实,“理论不是别的,只是概念的展开”。任何理论大厦都是由一块块概念(包括假定)做砖瓦盖成的。一般而言,概念是对社会现实加以定义的最小单位,同时也是理论的浓缩。“而特定理论,则是关于两个或多个概念的陈述。说得更通俗些,理论不外乎是在多个概念(包括假定)之间用推理来架起的因果关系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一个逻辑推理的框架也就搭建起来了。
框架的概念由贝特森于1955年提出,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高夫曼将这个概念首次引入文化社会学。高夫曼指出:所谓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能使我们确定、理解、归纳、指称事件和信息。因此,这个框架则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人们借框架建立了观察事物的基础架构,用来处理和分析外在世界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
理论和框架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的所谓理论框架,就是指某一学科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它通常是由这一学科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构成的。理论框架的建构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指导和推动这一学科所对称的实践的发展依据。
如果说以上对于理论或理论框架的解释还稍显抽象,那就再用“大咖”的话翻译一遍:在通常用法中,“理论”总是与“实践”相对而言的,且从词源学上考据,理论最初是与行动状态相区别的沉思状态。依笔者理解,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思考并用以指导行动的根据,而其思考和指导的范畴就是理论框架。这样,理论框架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了,它是具体指导我们实践行为的指针。
概而广之,我们进行企业财务分析这一实践活动,也需要在一定的“指南”下进行,这一指南就是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鉴于其对企业财务分析活动的重要作用,在本书开始进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之前,本章专门就信贷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财务分析框架进行论述,并对这一框架之下具体报表的分析切入点进行归纳,为顺利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搭建起一座桥梁。
[1] 资料来源:汪丁丁.我思考的经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44.
[2] 资料来源: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1.
[3] 资料来源:江天骥.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