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古诗文130篇
- 童承基 费蔚编著
- 1486字
- 2021-02-23 15:54:15
39.司马光
《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①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④水中。众⑤皆⑥弃去⑦,光持⑧石击⑨瓮破之,水迸⑩,儿得活。
【查阅词典】
①戏:游戏,玩耍。 ②庭:庭院。 ③登瓮:爬到水缸上。登,爬上,踏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从故事情节看,此处应是一种高大的水缸。 ④跌没:指失足跌进水缸,而且被水淹没。⑤众:许多人。 ⑥皆:全,都。 ⑦弃去:丢下不管跑掉了。弃,抛弃,舍去。 ⑧持:拿着。 ⑨击:敲打。 ⑩迸:溅射。文中指缸中的水涌出。
【领悟文意】
一群儿童在院子里玩耍,有个孩子爬上一只大水缸,一不小心失足跌进去被水淹没了。(危急中)许多孩子都慌慌张张地丢下不管,自顾自逃跑了,只见司马光马上拿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交流感悟】
这个故事的情节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现在,我们来看看《宋史》的原文是怎样写人物的。
首先,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儿童天真烂漫、纯朴无邪的真实模样。“群儿”,那么多孩子在一起,怎么能不快活呢?所以,“戏于庭”,正常;那似乎顽皮的“登瓮”行为,其实也很正常;甚至出了事故后那些“皆弃去”的“众”儿,也难以责怪——自己无力营救,哭喊着去向成人求援,何尝不是一策?我们当然不能用成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去苛求那些幼稚的孩童,文章不过是记叙了一幅群童嬉戏不慎而乐极生悲的画图罢了。
接着,作者推出了主角司马光。他也是“群儿”中的一员。群儿无过,顽童无过,“弃去”无过,但能与众不同地在众人正常反应时做出不平常之举者,才是出类拔萃的智慧形象。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作者没有用诸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去浓墨重彩刻画这位“小英雄”,写他的,仅仅是“持石击瓮”四个字。其实,这正是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和思索空间的精彩之处。反复咀嚼这四个字,我们脑海中便有了清晰的司马光的形象:他的思路不平常,既然无力让人离水,那就反向思维,让水离人嘛;他的反应不平常,“石”——院中即有,“瓮”——陶制易碎,“击”——力所能及,于是,他的不平常之举一气呵成,作者的文笔也一气呵成,智者的人物形象也靠这一气呵成而传世不衰。
真实地写,而且抓住关键点要言不烦,是这一文言文小品在描写人物方法上给我们的重要启迪。
【拓展视野】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所以人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十九岁就进士及第,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温良谦恭,取信于人,节俭正直,刚正不阿,做事认真,刻苦勤奋,坚持“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生平著作很多,有《司马文正公集》。
2.司马光喜藏书。居洛阳时,买田二十亩,建“独乐园”,藏文史书籍万余卷。后又置“读书堂”,辟精善之本五千卷。连宋神宗也曾赐书两千四百卷。他十分爱惜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就设案曝晒书籍。桌案洁净,铺以褥毯。他读书时,不以空手捧书,唯恐汗渍湿了书籍。所以他藏书几十年,其书仍完好如新。
3.《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宋史》中编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