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

22.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查阅词典】

①二月:指农历二月,是江南早春时节。 ②拂堤杨柳:指杨柳的枝条下垂,好像是轻轻抚摩着堤岸。 ③醉:沉醉,陶醉。 ④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起来的雾气。 ⑤散学:放学。 ⑥纸鸢:指制成鸢形的风筝。鸢是鹰的一种。

【领悟诗意】

早春二月,小草钻出地面,长得绿油油的,黄莺在枝头飞舞。杨柳垂着长长的枝条抚摩着堤岸,好像沉醉在迷蒙的春烟中。小孩子们早早地放学了,他们连忙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蓝的天空。

【了解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

【交流感悟】

草儿生长,黄莺飞翔,杨柳拂堤,纸鸢飘荡……诗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选取了充满生命力的景物和自由自在的儿童作为描写对象,表现了早春二月万物萌生、充满活力的特点。诗中运用“拂”和“醉”,让杨柳像人一样富有动态的神情。写放学归来的读书郎迫不及待地放起风筝,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这首诗如同一幅美丽的风俗画,描绘了江南农村早春时节明媚的风景和富有情趣的生活习俗。

【拓展视野】

1.风筝最早出现在中国,相传是由春秋时期鲁班发明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风筝用竹木或牛皮制成。到了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才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名字的开始出现,据记载是在五代。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自宋代开始,放风筝更是在老百姓中普及了。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2.介绍几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读读背背,体会体会。

牧童

[唐]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