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1.案例分析题

(1)广深高速公路项目的背景与成功经验。

案例背景:广深高速公路是我国大陆第一条成功引进外资修建的高速公路,1987年4月部分项目开工建设,1994年1月部分路段试通车,1997年7月全线正式通车。项目总投资折合人民币约122亿元,贷款总额折合人民币约115亿元。广深高速公路项目资金的筹措采用了类似BOT的融资模式,但又存在较大的差别。以项目公司——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主体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项目经营期为30年,期满时整个项目无偿收归国有。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全部由外方股东解决,政府未投入资金。但是,政府在公司中派出了产权代表,并通过协商占有公司50%的权益,这是与BOT融资模式不同的地方。

广深高速公路项目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融资模式,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财政资金相对紧张;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市场上资金紧缺,很难满足项目需求的巨额资金,并且资金成本也相当高。因此,该项目大胆引进外资。这样的融资模式,在当时的确算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新,结果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既解决了当时国内资金缺乏的问题,又保证了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大大节省了借款利息,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经验分析:①项目融资必须得到决策者的重视与支持。上级单位的决策者对于公司债务结构的调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项目融资协调小组”负责债务结构调整工作,从而为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②该项目深入分析了债务结构调整的成本与效益。公司及相关部门就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利率优惠等问题经过精心预测、反复计算及多次论证分析,权衡利弊,并与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多次谈判,使银企间达成共识,得出的结论是:公司债务结构调整的效益将远远大于调整的成本。③论证法律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公司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原有的债权人同意提前还款;新债权人同意融资;相关银行具备外汇融资贷款的实力,从而确认该项调整具备法律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

广深高速公路融资工作的成功,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积累了以下经验:①在大胆利用外资的同时,融资的模式和策略要与时俱进,勇于在观念上创新,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子。②建设期间融资工作的重点是选好融资模式,即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当时的市场环境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③建成后,应结合变化的市场环境采取适当的融资策略。经验表明,合理调整债务结构,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和财务风险,经济效益明显。

(2)拟讨论的问题:

1)结合本案例分析项目融资的作用。

2)你认为该项目成功实施项目融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本案例中的融资结构是否适用于中国目前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情况?

2.思考题

(1)何谓项目融资?项目融资与一般公司融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在中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中采用项目融资会有什么好处?

(3)既然融资成本较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项目融资获得广泛应用?如何弥补该不足?

(4)请分析项目融资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基础设施项目?

(5)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在中国成功进行项目融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试分析在中国成功实施项目融资的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