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尴尬的刘彻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了解之后,刘彻对于自己现在的处境也是有了解。

首先,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定,刘启在他,定王刘泰恩,徐贵妃之子刘莽三人当中徘徊不决。

其次,他这个身体在自己穿越前便是公认的将才,十二岁之时率两万骑兵大破秦国五万大军。

最后,他现在才十五岁,两个弟弟十四岁。,,。

平静的度过一个月之后,一封从南方传来的急报,打破了朝堂之上的宁静。

大汉天烈十六年五月十三日。刘彻穿越到这的一个月后,清国突破汉军南部重要城池——威南城,兵锋直指汉朝南部岭南郡郡府交州城。

“此次威南城失守,主要责任还是你兵部尚书调配有问题!兵部应付全责!”作为大汉首辅的冯明第一个站出来,当然不是对当前局势进行分析,而是,,,甩锅。

威南城失守,五万最为精锐的骁卫军被爱旧觉罗努尔哈全歼,定国公常战战死。当今圣上大怒,昨日在后宫扬言要干掉此次战败主要责任之人。

冯明本就因为之前北伐赵国失败被骂了一次,这次,他可不想再被圣上责罚,否则,官丢了事小,脑袋丢了事大。

兵部尚书刘琳听到冯明一上来就把战败的锅往自己身上甩,勃然大怒:“什么叫本官调配有问题?什么叫兵部的原因?这次威南城之败,本就是铁板钉钉之事。我大汉十万禁军和骁卫军精锐都在河北三镇平叛,威南城只有五万骁卫军,怎么打?三个月啊,三个月,没有一兵一卒前去支援!!这也赖得本官头上?”

所谓的河北三镇之乱,是由成德镇节度使朱友恭挑起来的,从天烈十四年一直持续到现在,朝中七八位将领统兵出征都未能剿灭。相反,朝廷在平定河北三镇之乱投入颇多,但三十万大军接连败北,损失的人员、粮草、铠甲、战马、武器无数,已经严重拖垮国库。堪称当今大汉第一武将的纪信出马,也只能和河北叛军保持对峙之势。

“好一个铁板钉钉之事啊!”作为冯明的铁杆跟班,工部侍郎曲库新立马站出来反驳,“河北三镇之乱一年未平,不是你兵部无作为?十万禁军,十万骁卫军,五万云州铁骑,五万无当军共三十万人,一年都没有拿下区区二十万乱民,你兵部干什么去了?”

“你!”刘琳闻言想要反驳,但是好像也反驳不了。。。毕竟,河北三镇平叛就是兵部负责的。。

“曲大人好会戴帽子。”一旁的兵部侍郎朱凯见自家老大被反驳的说不出话,便站出来替老大解围,“河北三镇叛军官员互相勾结,我虽有三十万大军,但是如何打败这官员勾结的叛军?说到底,还是吏部吏治混乱!”

此话一出,将矛头直指冯明的另一个跟班——吏部尚书杨忠平。

然后就是兵部和冯明一派的互相撕比,互相揭老底。

一旁的刘彻很想搬两斤瓜子过来看着两边撕比,这比之前网上看人对骂爽快多了。这两边都快撸起袖子打起来了。

“成何体统!”

端坐在上面的大汉帝国最高统治者刘启猛的一拍桌子,呵斥一声。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这大老爷可是在气头上,要是惹了他,恐怕自己的脑袋就得搬家了……

“朕真是失望啊,尔等皆为朝堂重臣,现在竟如此这般推卸责任,尔等可配尔身之官服乎?”

完了完了,大老爷生气了。

当刘启说出“尔等可配尔身之官服乎”这句话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了,今天要有人丢官。

“臣等知罪!”几个吵架的官员急忙谢罪。

刘启压抑住怒火,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柱国将军马竞仁,问道:“事到如今,柱国将军可有策略破清国大军否?”

“臣有一策!”

刘启原本有些暗淡的目光又变得有些期待。

“速速说来。”

“当今只能征兵练兵,再成大军南下御清!”

“真是废话!”听到这刘彻当即反对。

忽然,朝堂变得安静无比,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了刘彻身上。

“臣之计是废话,难道太子有计划?”马竞仁有些不满。

啊这,,,刘彻很尴尬,自己的声音很小啊,怎么突然,,,都听到了?

刘彻声音确实小,但是,他不知道,能混到在这个朝堂上面站着的人,各个都是人精,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都是必备技能。只要你嘟嘟嘴,他都知道你要说什么。

所有人都干巴巴的看着刘彻。

“太子殿下若无更好的策略,那为何要说我的策略是废话?”见刘彻一言不发愣在那儿,马竞仁嘲讽道。你说我废话,你怎么不说说你的计划?用现在的话来说,你自己做的比我还差,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刘彻笑了,要是说我有什么好办法那我还想不出来,毕竟我是个高中生,历史功底和智谋就在那儿。

但是要是说你的话为什么是废话,这好说,毕竟我是个高中生,历史功底在那。

在另一个星球之上的历史上说这种话的人多的很,批判他们的也多。刘彻曾经看过很多诸如此类的批判。

对着刘启行了一个蹩脚的礼之后,刘彻笑道:“清军已经攻破威南城,兵临镇南关,现在征兵可来得及?且不论士卒战斗力,你就拉十万民夫都要十万副铠甲,长枪,宝剑,弓箭,这些不要时间准备?敢问将军,我们可有时间?”

确实,马竞仁也知道自己说的话等于废话,自己说的那番话只不过是要安皇帝的心,让刘启的怒火压下来。

他和那些大臣是万万没想到,太子殿下就直接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自己好歹是一个柱国将军,被这么个十五岁的小毛孩怼,脸往哪搁?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那太子倒是说说怎么办!”脸色难看的马竞仁很生气,大有今天刘彻不说个所以然出来你刘彻就别想走的气势。

“臣有一计!”

一个声音从一堆文臣之中传出来。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平平无奇的身穿从六品官员服的人走出来,朝着刘启行了一个礼。

“区区兵部职方司侍郎,能有什么计?”马竞仁瞥了一眼这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

所谓的兵部职方司,是兵部下辖的三司之一,其余两司分别是兵部武选司,兵部军械司。三司之中,武选司最肥,负责武将升迁,那那些武将的礼品大把大把的收。其次军械司,那些铠甲什么都是军械司负责,中间有很多油水可以捞。最苦的就是兵部职方司,简单来说就是跑腿的,只有不受待见的人才在那儿干。

很明显,这个人就是不受待见。

“报上姓名职位!”内阁首辅冯明眯着眼睛看着这个人。作为内阁首辅,他竟然不知道朝堂之前有这号人物。

此人朝着冯明拱拱手,说:“兵部职方司侍郎,胡文昭。”

“兵部职方司的人?”刘启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人,“且把你的计谋说与朕与众位大臣听听。”

“诺!”

胡文昭整理了一下妆容,侃侃道:“陛下,臣认为,此番清军北上,目的就是要攻破我大汉交州,在我大汉南方插上一个钉子,随时逼迫皇城。”

众位大臣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

见有戏,胡文昭继续道:“交州之要,在于镇南关,故而,欲保交州,需保镇南关。而现在关键在于,我军无兵。”

“说重点,朕要听的不是这些废话。”刘启有些不耐烦。朕也知道现在没兵,你特么倒是讲讲怎么变出兵来啊!

胡文昭继续道:“如今我三十万大军陈兵河北三镇与叛军成对峙之势,两年之内不能平之,故而,我军可从河北平叛军中抽十万大军南下御敌。”

“这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么?”说话的是内阁阁臣张植,“若是这十万大军南下不速胜,而河北三镇叛军趁我大军南下之际发动猛攻,我军陷入两线作战,该当如何?况且,秦国,赵国,齐国,蒙古鞑靼都是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大汉,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

“张大人所言固然有理。”胡文昭没等其余人出来说便接过张植的话,说,“但是,张大人要知道,现在是六月份了,还有两个月便秋收,清军国中本就人丁稀少,又连年征召,若是秋收还不回师,那努尔哈的十五万大军便无粮可食,必定退军。到时候我军便不战自胜。”

一番话下来,一旁的武将是纷纷点头。没错,清军战力是很强大,但是清军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粮草。

清国虽然疆土有四五百万平方公里,但是真正能耕耘的土地不足十分之三。

碰巧清军碰上了努尔哈这个喜欢打仗的主,连年征战,不是打秦国就是打齐国,要么过来找汉国的麻烦,总之不消停。他这么搞,清军后勤就惨了,粮草供应严重不足,每次秋收必须回去。

张植很有礼貌的对胡文昭拱拱手,说:“闻君一言,如醍醐灌顶。”

胡文昭也冲着张植拱拱手,说:“阁臣谬赞了,张阁臣一心为国,偶尔有思虑不周之处,正常之事。”

张植笑了,这个人会做人,怼了自己之后不忘夸夸自己,会做人会做人。

坐在上面的刘启捋了捋龙须,说:“不错,此办法甚好,甚好。只是,从河北大军之中抽十万大军,怎么抽,主将为谁,这些还需商议商议。诸位有想法的畅所欲言。”

“臣认为,因此番南下之军只需抵御清军于镇南关之外即可,故而只需调用十万普通士卒即可,放精锐于河北震慑叛军。”说话的镇南将军汤行。

“镇南将军之言可行,臣附议!”和汤行一样都是定王党的吏部侍郎徐凯站出来支持了他的观点。

什么?你问我这对不对?我怎么知道,反正老子的人这么说,我就跟着他这么说。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十几位大臣都站出来支持汤行的观点。

只有同为定王党的首辅冯明没有站出来,他那双小眼睛紧盯着刘启,想看看刘启的反应。

刘启依旧那一副谁也看不透的表情。

“那你们说说,主将谁来担任?”

所有人目光都投向汤行,想看看这位带头大哥怎么说。

“臣,自荐!”汤行说出了这句震惊无数人的话。

尽管汤行挂着镇南将军的头号,但是,他真实水平大家也是知道的,也就朝廷里面斗一斗,真要带兵打仗,那就一白痴。

等等。

他们意识到了一点,这次带兵只需要死守镇南关就大功一件。这种东西简直就是送给你的战功,就算白痴也能得这个功劳。

妙啊……

自荐,来表明自己很有信心,表现自己的忠心。果然是定王党的人,聪明,不像太子党和刘莽党那帮蠢货,现在还不站出来。

“镇南将军忠勇无双,臣举荐之。”

“镇南将军军功赫赫,臣举荐之。”

然后就是一大堆镇南将军怎么怎么样,臣举荐之之类的话。

然鹅,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定王党老大,当朝首辅冯明竟然没有说话。

天下都知道冯明是定王的人,他不用隐藏啊,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说话呢。

一些大臣看向冯明,突然发现冯明用一种怪异的目光审视着汤行。

有问题,有问题。

冯明盯着汤行,仿佛看出了什么。

“陛下,镇南将军之言,荒谬无比!”

!!!!!

说话的人是太子党的门户,当朝铁血内阁阁臣,孙知奇。之所以铁血,是因为这人曾经和皇帝对喷,,,,。

“不知孙大人有何高见?”汤行一向看不起这个从穷山沟里面爬出来的寒门子弟,尽管孙知奇比自己大四岁,比自己官大,他见到了孙知奇,也不行礼。

孙知奇走出来,道:“镇南关于德威朝便未有战事,戍守士卒毫无战斗力,若是再添十万老弱病残,那只不过是给努尔哈送战功罢了。所以,镇南关必须要派精锐!”

“镇南关关城坚固无比,即便四十年未逢战事,也可阻挡清军。八旗骑兵野战无敌,但是,攻城拔寨便是八旗军之缺陷,孙大人未经战阵,怎知八旗军可破镇南关?”汤行反驳道。

孙知奇闻言哈哈大笑,说:“威南城比镇南关还要坚固,为何三个月便被攻破了?别忘了威南城里面可是有五万骁卫军,定国公常战统帅啊!!”

汤行沉默了,这么一说,好像也是这个道理啊。

孙知奇怼完汤行后,转身对着刘启,道:“臣认为,此番南下御敌之军。必从骁卫军,云州铁骑之中抽取。而统军大将,必须太子!”

啊这,,一旁吃瓜的刘彻大惊,大锅,你装逼可不要带上我啊!!!!

“太子当年以两万铁骑大破秦国五万朵颜三卫,善战多谋,故而臣举荐太子!”孙知奇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刘彻崩溃了,尼玛那一仗不是我打的啊大哥。刘彻想这么说,但是,他要是这么说,恐怕自己会被当成疯子。那一仗确实是刘彻打的,但是不是现在这个刘彻,而是这个身体本来的那个人打的。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众太子党站出来,纷纷表达了对于刘彻的支持。

“臣举荐太子殿下统军!”说话的是冯明。

!!!!!冯明?内阁首辅冯明?这个可是定王党死忠啊,为何要举荐太子????

众大臣惊掉了下巴。特别是汤行,朝着冯明瞪着眼睛。

你不应该帮我么?

刘启思索了一会,道:“好,既然如此,就以太子殿下为统帅,从河北大军之中抽出六万骁卫军,四万云州铁骑!”

尼玛,这,,,不问问我怎么看?作为当事人的刘彻便是很突然。

自己就这么当上了十万大军的统帅?起码问问我愿不愿意干吧……

……无语…………

在这里说一下大汉的军制。

大汉军队分边军和禁军。

边军就是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分为东卫军,西卫军,南卫军,北卫军。四支军队人数大概在三十万左右。由朝廷派人征召。

禁军则是驻扎在皇城的军队,主要来源是从边军里面抽出来的精锐。禁军分为皇城禁卫司和殿前禁卫军以及普通禁军。皇城禁卫司人最少也最神秘,大概一万人左右。殿前禁卫军大概五万人,而普通禁军有十万人的规模。

除了禁军和边军,还有几支特殊建制的军队。

首先就是本文多次出现的骁卫军,这是由兵部从普通百姓里面招募的人,训练苛刻。人数大概在八万左右,但是为了震慑别国,刘启将一些边军抽出人马调进骁卫军,导致骁卫军现在参差不齐。

然后就是云州铁骑,这是从高皇帝之时就存在的一支部队,经常和蒙古鞑靼干架,战斗力强悍

最后就是天雄军,这是一支由流民组成的军队。

一般的边关告急,然后朝廷派出禁军去解围。但是因为禁军人数不够,而皇城只能驻扎这么多人,充当救火队员的骁卫军就产生了。

骁卫军产生之后,因为天天救火,所以战斗力强大,这也导致了禁军成了摆设,战斗力腐化严重,经常干败仗。在这些国君眼里,汉朝禁军就是送菜!现在的骁卫军明着是十五万,实际上只有八万是真正的精锐。其中就包括刘彻带的六万。

云州铁骑是为了对付行踪不定的蒙古鞑靼,由于经常出塞,战斗力强大,加之又是骑兵,所以也成了救火队员。。。

天雄军,因为是流民组成,流民格外的卖命,战斗力较强,倒是因为近些年蒙古鞑靼入侵,这只军队被调去了西北守榆林。

现在汉朝军队整体概况是,边军的精锐调进了禁军,禁军却不训练也不打仗,精锐腐化,不能打。一有战事就靠骁卫军,云州铁骑。

要是骁卫军,云州铁骑没了,汉朝也就歇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