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苏子高见

肖一茗看来根本没打算给范增留面子,这一条条意见提的,往死里整:

“这四呢,得说你不知人、不识人,和项羽交往非止一日,知道项羽杀秦王子婴、火烧阿宫却无法制止,严重挫伤秦地百姓的心,杀死义弟,尽失楚地百姓之心。如此,怎能成就帝业,在这样的人手下,纵然得以重用,也很难一统天下。即使不被项羽逐走,也会遭到不测。这,你确定没有想过吗?”那范增竟半日不语,元旦几个人也不好言语,只能瞪着大眼等下文。偏偏肖一茗却不想等:

“恕我直言,真实想法。不过在你之后的一千二百年后,一个超级有名的文人给你写了一篇文章为你正名呢,我觉得更忠恳一些。”那范增爆叫:

“还等什么,不快快讲来!”肖一茗不慌不忙地诵讲道:

“苏轼做《范增论》,言,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之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