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轰鸣震聩的耳语者是谁?肖一茗忽然很气愤,此人之言太为一己之好,偏机之极,他甚至忘了旁边几个人的感受,直接怼那人道:
“你真是大错特错,陈平可不是什么‘墙头草’,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堪比那三国时的关羽,徐庶,荀彧,你定是不服气,我且给你细细讲来:
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讲起,其并立魏咎为魏王。于是,这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后来又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土。陈平得不到项羽重视,郁郁不得志。那日,他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就认定刘邦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才华横溢的陈平就处于‘身在楚营心在汉’的矛盾之中了。正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等于软禁。刘邦问计于张良,可张良也身陷敌营,一筹莫展。这时,他们想到了陈平,张良决定孤注一掷,暗中去找陈平。
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临别,张良直言来访的意图,陈平思考片刻后,说:‘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首先要调虎离山,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几天,不然怎么也不行。’
第二天,陈平设计: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送他到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此号召天下了。陈平的话,正中项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见项羽,项羽对范增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时,肖一茗觉得自己差点被一雷夯死,天摇地动,但他坚持面不改色地讲下去:
“接着,项羽把陈平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对范增说了一遍,并说是自己想起来的,自己的主意。范增立即附和说:‘大王,这事儿还真得解决,宜快不宜迟。而且,这事儿还就得我去。’但范增毕竟也是谋士,临行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项羽答应后,范增才走。陈平估计范增走远了,就趁着早朝奏上一本说:
‘刚安定下来,必须节约。现在诸侯们聚集咸阳,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了。’
项羽一听,大吃一惊,马上传旨:天下诸侯,路远的给10天期限,路近的给5天期限,在限期内作好回国的准备;唯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肖一茗这时清清楚楚地听到一声夹杂着苦笑的长叹:
“呵呵呵,项王如此认为的吗?陈平小儿这么想的吗?我是这么痛快地离去的吗?还‘宜快不宜迟’。还‘这事儿还就得我去’,气煞老儿!气煞老儿!”肖一茗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他不动声色地接着讲下去: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