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一、本《阿含经》乃以《高丽大藏经》为底本,参考《南传大藏经》、《碛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经》、《正仓院圣语藏本》等不同藏经,并在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作相应校注。
二、本《阿含经》中各单经序号,皆依现代最为通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补上,方便读者对照《大正新修大藏经》。
三、本《阿含经》将原经繁体字皆转为现代通用的简体字,并分段、加上现代通用的标点符号。如原“谛”字一律改为现代通用的“滴”字,原“踰”字一律改为现代通用的“逾”字,原“沈”字一律改为现代通用的“沉”字,原“鉾”字一律改为现代通用的“矛”字,原“著”字若为心行则保留不变,若为身行则改为现代通用的“着”字,且在页注中不再作注释。《阿含经》正文中的……乃是译经者当时翻译时的省略,注释中的……多是校注者对经典正文的省略,注释中()内的文字是校注者依文意所作的补充或说明。
四、本《阿含经》注释中所提到的各种藏经名,高丽藏是指韩国海印寺版《高丽大藏经》;宋藏、元藏、明藏分别指由中国先后传入日本的宋代开版藏经、元代开版藏经、明代开版藏经,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校注中分别简称为宋、元、明;碛砂藏是指南宋延圣院版大藏经;圣藏是指日本《正仓院圣语藏本》;大正藏是指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汉译《南传大藏经》是指台湾元亨寺翻译的《南传大藏经》。
五、本《阿含经》注释中所提到的《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及别译《杂阿含》,其卷次、品类、单经序号、经文皆依照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如《杂阿含·四一经》,是指《杂阿含经》总第四十一经;《中阿含·七二·长寿王本起经》,是指《中阿含经》总第七十二经,经名《长寿王本起经》;《长阿含·二一·梵动经》,是指《长阿含经》总第二十一经,经名《梵动经》;《增一阿含·结禁品·第二经》,是指《增一阿含经》中《结禁品》之第二经;别译《杂阿含·一六九经》,是指别译《杂阿含经》总第一六九经。
六、本《阿含经》注释中所提到的汉译《南传大藏经》,如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三·蕴相应·罗喉罗(一)》,是指汉译《南传大藏经》之《相应部》第三册之“蕴相应”中的《罗喉罗(一)》此经;《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蛇喻经》,是指汉译《南传大藏经》之《中部》第一册之《蛇喻经》;《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一·梵网经》,是指汉译《南传大藏经》之《长部》第一册之《梵网经》;《南传大藏经·增支部经典五·八集·阿那律》,是指汉译《南传大藏经》之《增支部》第五册之第八集中的《阿那律》;《南传大藏经·增支部经典四·六集·三十八》,是指汉译《南传大藏经》之《增支部》第四册之第六集中的第三十八经;《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义品·摩健地耶经》,是指汉译《南传大藏经》之《小部》之《经集》之“义品”中的《摩健地耶经》。
注释中《南传大藏经》经文中的……或……乃至……,一般是巴利原本依文意的省略,个别地方的……是校注者对经文的省略;经文中的[……]或[……乃至……]则是日译《南传大藏经》权宜上的省略;经文中的[]内的词句,是译者为补足行文语气及帮助读者了解而添加的;经文中的()内的文字,是校注者依文意所作的补充或说明。
另外本《阿含经》注释中少数地方的《南传大藏经》经文与台湾汉译《南传大藏经》经文不尽一致,系本校注者依巴利本原意对引用的台湾汉译《南传大藏经》不太妥善的译文所作的改动,其中包括错别字与不规范的标点。
七、在各部阿含经文的页注中,前面经中已经注释过的相同的人名、地名、法相名词,在后面经中一般不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