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合格专业的物流顾问

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运作与生产工厂类似,工厂生存的灵魂是拥有一批有专业技术才能的员工,核心技术一定是公司内部掌控,而不是依靠其他合作伙伴来提供支持。专业物流顾问与技术工人一样,他的作用比企业领导更重要,合格的顾问能够给项目带来许多领导所不知的东西,他需要去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而这些事情常常与外包的成败相关联。企业领导仅仅扮演监督员的角色,如果缺乏具有项目设计和作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那么,物流企业运作将无从谈起。

知识链接

供应商在外包的发展上存在的制约因素

目前,供应商在外包的发展上存在两方面的制约因素:① 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和系统评估。既然物流外包是要得到报酬,供应商就应该聘任合格的专家来规划和管理具体操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几乎找不到合适的专家。结果,许多供应商不能对客户希望的服务要求做出全面、满意的回复。② 专业物流顾问的评估效果失真。想要聘请合格的专家来对项目进行设计并评估是很困难的,顾问的身价令一般供应商望而却步,既使聘请到一流的物流顾问,也并非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的情况是,物流顾问将物流外包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交给了资质一般的人员或其他非专业人员来做,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一些供应商声称专门聘请专业物流顾问设计,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2. 服务跟踪不彻底

目前,多数企业不以服务为导向,仍把短期利润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一心想得到更多的客户以扩大规模,获取更多收入,在履行完毕一个合同前就经常签订或转移到另外一个项目上,这样周而复始,无论是企业,还是内部员工,一旦获得了客户,尽快完成合同、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就消失了。甚至有的供应商为了赢得业务,在没有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的情况下,根据客户的要求即匆忙提供服务。这种情况国内普遍存在,尤其是运输业务,供应商商务人员向客户口头承诺后,并未签订书面协议即转交操作人员,使得操作无章可循,商务人员忙于其他客户,无暇对进行中的操作进行监控,导致操作失控,服务并非客户所预期,业务合作常常被迫中断。

3. 工作范围不明确

工作范围即物流服务要求明细,它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工作范围的制定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供应商都知道其重要性,但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或者只是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认真对待。工作范围不明确已经成为任何其他导致物流外包失败及黑洞出现的因素中的首要原因。工作范围是客户告诉供应商需要什么服务并愿意付出什么价格,它是合同的一部分,即对物流服务的细节进行具体描述。工作范围应该具体规定想要什么,供应商们在投标时应给出明确答复。

4. 物流行业系统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但是通过吸取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及教训,可以取得后发优势。我国物流行业也开始从单纯侧重于销售、采购环节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逐渐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并且发展迅速,第四方物流的萌芽也开始显现。尽管我国当前物流行业整体上尚显粗放且系统化不够,但多样化的业态已经形成。基础物流设施已不再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物流行业中已经出现了现代物流先进业态的代表,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已在向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发展。综合国外物流行业发展规律及我国物流行业现状,可以预见我国物流行业在产业升级、行业整合等方面存在诸多机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5. 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这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但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不多。在如何促进生产流通企业外包、释放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增强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

知识补充:

菜鸟推云客服秒查包裹讯息http://tech.sina.com.cn/i/2016-11-09/doc-ifxxneua4522607.shtml

041-01

二、物流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

1. 政策环境的影响

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虽然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需要抓紧落实。例如不少企业反映,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明确标准,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界定;在企业登记、发票使用、税收抵扣、企业资质评定等管理中,都有自有车辆数量的硬性规定,这是整合社会资源的一大障碍;物流企业业务外包时,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除运输费用以外其他外包的物流费用不能抵扣,大型物流企业异地分支机构还不能统一缴纳所得税;在养路费、运管费、货运附加费、过路过桥费等方面收费过高,企业负担重;由于各地限制货车进城,不少物流企业采用小型客车送货,既不安全又增加了成本,还影响到及时配送;从总体上来说,海关与动检、卫检、商检、外管局等相关部门还不能联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也没有接口,又不允许企业预录入,延缓了通关速度等。

2. 市场竞争的“失信”和“失范”

目前,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诚信缺失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如有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借机乱收费、乱罚款,甚至还有黑恶势力欺行霸市;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招标中的不规范、“暗箱操作”等问题也比较严重。据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货运企业反映,在他们参加过的货运企业招标中,90%以上的招标价低于成本价。这些都影响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正常秩序的建立,需要抓紧解决。

3. 物流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认识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在现阶段,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仍然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而我国的很多传统企业一方面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集中资源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意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和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此外,对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层次比较低。即使有一些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没有建立长期、稳定、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知识补充:

畅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千米http://news.163.com/16/1110/02/C5FPNOM4000187VF.html

041-02

4. 物流企业管理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转型而来。很多的企业自身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简单物流的水平上,提供的物流服务也集中于简单的、低水平的物流服务。因此,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物流设施重复建设、设备简单、完成业务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等弊端,完成不了规模的网络运营模式。由于无法完成对物流需求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整合、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使得物流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5. 物流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物流企业虽有一些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科技的工作手段,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目前的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单点应用层次、流程优化层次、综合管理层次和公共平台层次。而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实现了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条形码技术、物料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这都极大地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