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三年七十

多哈马同样请成安公主在借条上注明只要辽皇出面调停,这张借条就算是成立了。

辽皇不是萧奉先可以控制的,萧奉先对于说动辽皇出面调停也没有必定的把握,更何况还要辽皇游猎雁门关?

所以,萧奉先只能保证尽量去游说辽皇,剩下的一切就得都看天意了,辽皇只要同意出面调停,那么就是萧奉先的功劳,这二十万贯收得心安理得;反之,萧奉先就是没办成事,得退钱,借条算是作废了!

多哈马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处处站住了一个理字,李乾顺也只能挥挥手赶紧让成安公主打借条盖印章。

同样收好第二张二十万贯的借条,多哈马距离今天的目标又进了一步,接下来便是第三张辽皇游猎雁门关的三十万军费借条。

多哈马始终牢记包定说过的那句:赚的每一个铜板都得占着理!就第三张借条与李乾顺展开了据理力争。

按照李乾顺的说法,这张三十万贯的借条必须是宋人愿意回到谈判桌上才能生效。

对此,多哈马有着不同的看法。

宋人愿不愿意回到谈判桌上来,这已经明显超出了萧奉先的能力范围之内,萧奉先只能做到说动辽皇效仿先皇游猎雁门关就已经是极限了,剩下的事就已经不是萧奉先能左右了!

而这三十万贯,只要辽皇大军出动便算生效,不然萧奉先凭什么说动辽皇?届时朝中的反对声音只需一句军费何在,萧奉先先前的一番努力便算是白费了!

这些情况李乾顺都清楚,之前的那番话其实是李乾顺在试探,如果多哈马一口应承了下来,那么李乾顺必定会起疑心!

如今多哈马每一句都说到了点子上,也表明了萧奉先只要拿了钱就必定会办事的态度,也绝不会胡乱应承超出能力范围之内的事,那么李乾顺也就放心了,让成安公主打下了第三张借条!

一天之内欠下了百万贯的巨款,若非多哈马在场,李乾顺是真的好想大哭一场,然而噩梦还只是开始,当多哈马向李乾顺表示这只是本金还没有算利息,李乾顺彻底奔溃了。

只要说起利息,李乾顺这个夏国王便有着述说不尽的痛苦体会。

之前哈桑出使赵宋回来,与此同时一张天价账单也随之而来。

当时的李乾顺年轻不懂事,痛快地认下了这笔账,原本想着二十多万贯就当是打点萧大王的费用了。

然而,在经过一番复杂的计算之后,这二十一万多贯就立马翻上了近两倍,成为了五十多万贯。

当时为了让萧奉先不在迎娶公主一事上从中作梗,李乾顺一咬牙也认下了这笔账,然后噩梦便开始了。

当时的西夏由于连年大战,李乾顺根本就拿不出这笔钱,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多哈马带着人在西夏境内到处搜刮,以致于怨声载道群情激奋。

李乾顺原本以为这就完了,然而现实狠狠地给李乾顺上了一课,这五十多万贯每天都有利息产生,多哈马搜刮的那些钱财只够每天的利息钱,也就是说折腾了这么多天,账面上的本金是一个铜板都没有少!

李乾顺当然不会就此认账了,将手下最精于计算的汉人官员李忠臣派了出来,要和多哈马对对账。

这一对账不要紧,反而将李乾顺尴尬地脸都快绷不住了。

经过三天三夜不停地计算,账面上的数字已经接近六十万贯了,也就是说,多哈马这些天的搜刮连每天的利息都不够。

理由有也很简单,有二:

一是西夏的民间实在是太穷了。

二是据哈多马所说萧奉先有交代。

萧奉先乃出了名的大善人,做事从不将人往死里逼,这次就交代了哈多马,百姓家中如果只有一只羊,那么就别拿了,至少给人留条活路;如果有两只羊,一公一母,那就将公羊拿走,留下母羊还能生个崽啥的,凡事都留有余地!

这其实是一番鬼话,真正的原因是萧奉先在包定的指点下学会了细水长流,要让这笔钱一直挂在账上,让西夏每天给自己创造财富!这么说吧,如果李乾顺一次性拿出一笔钱来还了这笔账,萧奉先还不带乐意的!

可惜李乾顺太年轻,还真信了多哈马的这番鬼话,看着三天三夜计算出来的数字面红耳赤,一发狠,下了一道旨意,凡是西夏境内,除了皇宫,就算是官员的府邸,多哈马也能进入拿物抵债!

民间不是太穷吗?那些当官的总有钱了吧!

然而,李乾顺还是太年轻啊,低估了人心和这些当官的无耻程度。

随着这道旨意的颁发,整个西夏境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挖坑藏钱行动,那些上朝的官员一个比一个穿着寒酸,只恨自己身上的那身官服补丁不够多,李乾顺直接成了丐帮帮主。

而且多哈马也不是李乾顺能指挥得了的,人家打定了主意要将细水长流进行到底,还美其名曰留有余地,每天收到利息便收手,反而被夏人视为千古一出的大善人,怨恨都转移到了李乾顺身上。

近六十万贯的利息就已经将李乾顺折腾地够呛了,如今再来一百万贯,李乾顺觉得简直是天昏地暗。

但是这笔钱又是如此的重要,关系着李氏王朝的未来,每一个铜板都不可或缺,不借,李乾顺也许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李乾顺与成安公主轮番上阵,就这笔借款的利息以及还款方式,与多哈马展开了激烈地谈判,却在多哈马的有理有据面前败下阵来。

突然,李乾顺及时醒悟,脱口而出:上次道宗皇帝没收钱不也游猎雁门关调解了吗?被哈多马一句:那是小梁太后用命换来的!给堵上了。

哈多马一点都没有说错,当年西夏灭国在即,是小梁太后用自己的一条命使得辽道宗不得不介入,宋人也不得不重返谈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