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心情日记1.28

更新啦,今天就讲讲上次的故事。

先说说皂荚树的故事,这个蛮有意思的。

高中的时候,学校和大学学习,也成立了不少类似社团的一些小社团。

每周到了周三下午,根据自己报的社团就去指定的地方参加活动。

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除外,因为时间被占了。

每周时间也不长,就一下午。

嗯...其实很多社团的类型我也都不太记得了,有印象的就剩下了三个。

一个是文学类的,班级里很多女生参加的比较多,大概是读书交流和新闻写作。

第二个是微视频类的,这个微视频高中的时候还是比较火的一个名词的,微视频社团,就是教你如何拍摄微视频的,以及联系一些能联系的地方,参与拍摄一下。

第三个是科技创新类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科技创新这个事情,尤其是“创客”,当时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这三个类型里后两个我参加过。

文学类为什么没试过呢?

主要是当时对文学不感兴趣,写作更是让我头疼,每次写作文都要苦思冥想,东凑一句西想一句,好不容易才把字数凑够。

听他们参加过文学社团的同学听说,还要写读书心得体会,偶尔还要交新闻写作的作业。

就劝退了。

第二个是微视频社团,到现在我还留着加过的老师的联系方式。

第一次参与活动的时候仍是记忆犹新,第一次社团活动在我们教学楼的阶梯教室里举行,来的同学很多,前半部分的座位都坐满了。

其中一个画面是我前面做的几个看起来有些非主流的两三个女生很活跃,时常和老师开玩笑。

第一次社团活动人很多,也很热闹,负责这个社团的老师看起来很年轻的感觉。

现在想想就好像研究生刚毕业不久的感觉。

这个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下微视频大赛的视频,又讲了一下微视频做好了能参加什么样规模的大赛,取得什么样的奖项。

结尾勉励了大家,表示只要好好学,即使零基础也能有所收获。

那时候见识也少,别说全国大赛了,人基本上都没怎么出过市。

看到老师描述的,加上放映的一个个精彩的短视频,心里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当时就感觉来对了。

嗯...结果吧...就第一次社团活动人最多,后来一次比一次少,我印象里也没参加过什么正规的培训,拍摄微视频好像也是让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想个点子拍一下,然后去筛选。

后来也没有什么参与感,我也没再参加了,但我还记得,这个社团最后还是拍出来了一个短视频,还贴在了学校的通告栏上。

是别的公司资助的,和红绳有关的一个短视频。

没看过。

这个社团就这样飘过了。

而最有参与感的其实是科技创新社团。

科技创新社团相比于其他社团就正规多了,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房间,据说好像还是一个985大学和我们高中联合修的。

还有块联合的铜牌挂在门口,不过不太确定是哪个大学了,因为那时候也不懂大学名字的含义,没去记。

参与这个社团也是在微电影之后了,总要报一个社团的,而我比较感兴趣的当时好像也就只有这个没怎么听过的科技创新社团了。

参加社团以后,第一次不太记得了,但有一次是专门领着我们来到那个大屋子,介绍了一下这个大屋子的来由。

而后我们几个人坐在一个宽宽的木桌子的两列,最前面是一套投影仪和电脑,老师放着ppt来讲一讲往年的师兄师姐们获得的一些成绩。

嗯,和微电影差不多,那时候也没见过投影仪,虽然教室也是信息化的了,但毕竟要坐在和平常教室设置一样的课桌前,没有很大的感觉。

而一个小角落,一台投影仪,一张干净整洁的实木桌子,几个人围坐在桌子前。

这种氛围确实没体会过,有些大学一些会议室的感觉。

感觉挺新奇的。

后来的社团活动主要是参观,参观不同的科学小仪器。

记忆最清楚的是一个加点水会一直捣食物的塑料鸭子,前后来回晃来晃去。

还给我们演示了稀有气体通电以后的现象,好像是击穿气体的现象。

稀有气体放在一根透明的玻璃管里,玻璃管是密封的,两端可以加电。

不同的稀有气体击穿后颜色不一样,只记住这个结论,具体什么颜色完全不记得了,哈哈哈哈哈。

很多次活动都是参观,因为那个房间真的很大,大概是一层楼把各个房间打通的感觉,所以有很多仪器可以看。

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进行科学实验的社团。

这个社团和之前的社团一样,随着时间推移,来的人一次比一次少。

主要是同学的新鲜感过了,有的偷偷用这个时间在校园里自己玩去了,有的则是体验其他社团去了。

我这次倒是没换,因为感觉还蛮有意思的,虽然只是参观。

就一直来,后来次数多了,留下了几个固定的人,这几个人就被老师记住了,还分配了一下任务。

比如管理每次社团活动的开门关门,或者到后来不仅仅是参观的时候负责一下部分工作。

是的,后来不仅仅是参观了,也开始科技创新了。

后来想想,老师这种做法还是挺有道理的,能把因为体验新鲜感而来人筛走,而留下有兴趣的人,也保证工作可以更积极的完成。

这个科技创新还是挺出乎我意料的。

估计你看了也会出乎意料。

那个房间里有机械人部分,还有轨道车部分。

机械人嘛,大学普遍很火的,各种奇奇怪怪功能的机械人。

我们社团的是篮球机械人,还有格斗机械人。

嗯...就是会投篮球,而且要保证它的精准度,以及机械人互相打架,看谁厉害。

轨道车就是一个正方形区域里,地面上有感应的东西,放在上面的车可以识别并按照规定的轨道跑来跑去。

有点类似送快递的那个机械车。

我还以为我们老师要让我们做的也是这种很火的类型。

没想到啊,真没想到。

是研究皂荚树的种子。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皂荚树,老实说我在这个科技创新之前完全不知道...

感觉都是树,无非是树叶长得不一样,或者高度不一样而已。

结果我们老师给我们讲了两个关于皂荚树的故事,让我一下子对皂荚树有了兴趣。

第一个。

我们高中是新高中,老校区在另一个地方,在建新校区的时候要绿花,就买了好多树移植过来,包括很多树龄比较大的树。

结果种下去之后基本都枯萎了,包括那几颗比较贵的老树。

唯一活下来的的几棵,就是皂荚树,基本全活了。

而且老师跟我们讲,皂荚树不招虫子,因为好像有毒,皂荚树还全都是刺。

至于要研究的皂荚树种子,那就更不得了了。

说到这,他拿出几颗皂荚树的种子给我们看。

不知道提起种子,你会想起什么样的种子。

种子的感觉在你印象里是什么样子的?

我当时没接触皂荚树的时候提到种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橘子种子...因为每次都要吐。

因此我对种子的感觉一直就是软,种土里浇水加上温度适宜就会发芽。

拿出种子的老师给我上了一课。

皂荚树的种子特别硬。

他当时和一个东西对比了,忘记了,只记得是很硬的东西,好像是金刚石。

后来他拿了一把锤子,就给我们演示使劲砸种子,结果种子崩飞了,捡起来一点变化都没有。

砸完,他还拿出了一个自己做的黑色板子。

用手砸了砸。

说是用这个种子和塑料做成的,很硬,而且有种香香的味道。

他还说,皂荚树的什么东西可以抗癌,皂荚树很有用。

但皂荚树的种子不和其他种子一样,种下去加水加合适的温度就发芽,而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有时候即使很合适的条件它也不发芽,不合适的条件它反而出来了。

就导致没办法大规模批量种,来获得这种抗癌物质。

第二个故事。

他说据说耶稣那个年代装圣经的盒子就是皂荚树木头做成的。

虽然那时候不懂什么是圣经,只知道挺出名的,但感觉也很厉害。

当时听完就觉得皂荚树不简单呀,一下子起了兴趣。

所以大概的科创目标就是研究种子发芽规律。

正好我们教学楼旁边就有皂荚树,就下课过去看了看,确实长得树枝都是刺,掉下来的种夹我拿了一个。

回去扣出来几个种子,仔细看了看,发现种子表面纹路特别有美感,你可以有机会看一看。

后来就慢慢试一试,其实说是试,也没有什么素材。

只是依靠有的东西试一试。

啊,说到这又有一个额外的故事。

鸡蛋的故事。

一天早上买鸡蛋,买到一个特别大个的鸡蛋。

特别大。

当时还拍照的,把鸡蛋立起来放在大盒益达口香糖旁边,有四分之三个盒子那么高,抓在手里四个指头方向基本是竖直向上的。

双黄蛋,特大的双黄蛋。

后来我最后恋恋不舍吃掉的时候特意小心翼翼的剥壳,留下了完整的半个鸡蛋壳带到了教室。

再后来正好让我们除草,除一种可以吃的野菜,不过开花就不能吃了,忘记名字了,小白花,那年满校园都是小白花。

让我们拔草。

拔着拔着我看到一株径长得特别直的,花也好看,就把径从中间折断连带着上面的花带回去了。

但不管它很快就会失水蔫了,当时放了一会会就蔫了。

正好有个鸡蛋壳,就立在铅笔盒和一堆书的缝隙里,把特大蛋壳浇点水,把花放到里面倚着蛋壳了。

过了一夜回来再看发现不蔫了。

保持了一个周多,就立了一个周,有的老师路过看到了还逗逗花。

再后来吃了个大橙子,橙子皮留下来了,碰到要验证种子,就把种子放在一个瓶盖里,加点水,然后拿一大块橙子皮盖在瓶盖上,想试试酸环境。

瓶盖也放在鸡蛋壳旁边。

于是...不知道为什么,鸡蛋壳水被感染酸化了,花就彻底蔫了,换水也没用了。

被迫扔掉了...

结果种子没变化...

后来这个事情就扔一边去了忘记了。

但皂荚树一直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