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为什么要读唐诗

我们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读古诗呢?比起小说、散文来,古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青少年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哪方面的情操呢?民胞物与、家国天下、人格境界等,特别是陶冶我们的同情心以及无私、无我的精神,因为古今人性是相通的,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会跟着古代贤人们的喜怒哀乐后面走,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情和关心别人(包括古人)的欢乐和痛苦,沉浸在古诗创造的美的境界中,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我们的情操也得到了升华。审美鉴赏能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国家在近年又增加了中小学课本里古诗词的比重,还在高考和中考语文试题中增加了一道古诗词欣赏的题目。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古诗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说:“世界上哪些作品能与中国的唐诗和《红楼梦》相比的呢?”(《诺贝尔文学奖内幕》)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性载体,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唐诗现在已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就是因为唐诗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学各门类中鹤立鸡群,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有比肩。唐诗确实给祖国的文学带来了万丈光芒和无比骄傲!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优点

从唐朝到今天,唐诗的选本可以说难以计算,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还是清朝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名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此书从编成到现在已经风靡二百四十多年,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虽然今人又编选了许多《唐诗选》《新选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新编》等书目,各有新意,但似乎没有哪一部取代《唐诗三百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现在仍然是青少年最好的唐诗读本之一。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呢?蘅塘退士编选的时候大概有三个目标:首先是作为一本启蒙读物,其次也是一种唐诗的精选本,再次还是初学写诗者的范本。现在不强求青少年学写古体诗了,而作为启蒙读物,也比清朝的青少年增加了更多的难度,需要更多的注释和点评的帮助。

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实际选诗310首,为什么选310首呢?因为流传到清朝的唐诗大约有五万首,明朝人编的《唐诗品汇》(6700多首)和清朝人编的《唐诗别裁集》(1900多首)虽然影响很大,但对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来说,都选得太多了。宋朝人编的《千家诗》(唐宋小诗合集)倒很流行,但唐诗只选了130多首,又太少了,而且好诗坏诗分辨不清,太粗糙。唐末诗人韦庄编的《又玄集》(选唐诗共300首)选诗数量倒最适中,可到元朝以后失传了。明朝李攀龙编的《唐诗选》选唐诗465首,数量倒是适中,但编者观点偏激,基本只选初盛唐诗,几乎不选中晚唐诗,故不太适合作为大众读物。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蘅塘退士决定精选唐诗三百首,最终他选了310首,他没有明说原因,可行家一看就明白他的苦心。因为《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的老祖宗,一般认定是孔子删定(司马迁的观点),我国各个朝代的文人都读得透熟。《诗经》实际收诗311篇,其中“笙诗”6篇只剩题目,正文遗失了。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是知识分子中的领袖,蘅塘退士当然不敢和孔子争长短,于是选了310首,比孔子少1首,但也暗示要与孔子的书并驾齐驱的意思,孔子是万岁,我就是九千岁。可是后代的注释家及出版者没有理解他的用意,随意增加篇数,有的本子313首,有的318首,有的321首。本书用的是清朝陈婉俊补注、“四藤吟社”校刻的本子,共313首(其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蘅塘退士只选二首,另外三首是“四藤吟社”所加),因为这个本子比其他版本更为流行。

晚清和近代的人模仿《唐诗三百首》又编出《宋词三百首》和《元曲三百首》,但影响比《唐诗三百首》差远了。因为仅就数量来看,全宋词总共只有约两万首,如果按选唐诗的比例,选出100首还差不多(如近人胡云翼就编过《唐宋词一百首》);现存元散曲总共才4200多首,如果按选唐诗的比例,选出30首还差不多,选300首太多了。元曲之所以能和唐诗、宋词并提,主要因为还包括元杂剧。

为什么说《唐诗三百首》是唐诗的精选本呢?因为它选的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从题材上看,可以说唐人的各种生活内容应有尽有,比如山水、边塞、送别、相思、隐居、科举、贬谪、羁旅、忧国、忧民、上朝、应酬、宫怨、闺怨等等;从体裁上看,唐代的各种诗体“每体得数十首”,包括五古、七古、五七言乐府、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绝句体乐府等;再从诗人总数及各时期分配来看,总共入选的有77位诗人,有大家、有名家、有不太出名但有好诗流传的作家,初唐8家,盛唐、中唐、晚唐各20多家;最后从各家选诗数量的多少来看,入选10首以上的共有8位诗人,盛唐4人:杜甫39首(有3首是后人所加),李白29首,王维29首,孟浩然15首;中唐2人:韦应物12首,刘长卿11首;晚唐2人:李商隐24首,杜牧10首;这基本正确地反映了各个时期及各个诗人在诗坛上的地位。此外,《唐诗三百首》还选了一些篇幅较长、含义较深的诗,如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杜甫的《丹青引》《寄韩谏议注》、韩愈的《石鼓歌》、李商隐的《韩碑》等。这些诗反映了诗人的独特风格,受到历代诗论家的好评,所以被选入了。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缺点

当然,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不足,如不选李贺、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诗,主要是因为李贺的诗风格怪奇、语言秾丽、用典多、篇幅长(多数是乐府歌行),因而不合入选标准;罗隐等人的诗大多太通俗,又好讽刺、好议论,因而也不合要求。有人说,《唐诗三百首》没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是一个不足,那是因为《春江花月夜》直到近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有,杜甫和李白诗的数量差距较大,把李白降到和王维一个级别,反映了明显的扬杜抑李的倾向。

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里还有数十处“硬伤”或错误,比如:1. 作者张冠李戴。该书“五言绝句”下面收入《渡汉江》一诗,作者署“李频”,实际上作者是宋之问。七言绝句所附“乐府”下面收有《秋夜曲》一诗,署名“王维”,实际上作者是王涯。2. 诗体分类不当。该书“七言古诗”下面收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实际上《登幽州台歌》没有一句是七言句。该书将唐人的“七言歌行”皆编入“七言乐府”和“七言古诗”中,是不恰当的。3. 版本错误不少,贻害不浅。该书“五言绝句”下收王维《鹿柴》“返影入深林”的“影”错了,应为“景”。该书“七言古诗”下收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末句“军师西门伫献捷”的“军”错了,应为“车”。该书“七言古诗”下面所收李颀《送陈章甫》开头两句为:“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说“柳叶长”大家不会有疑问,说“桐叶长”不通啊,梧桐叶明明是圆的(鸡心形),可以说“大”,怎么说“长”呢?再查整个古代诗词里还有其他人写过“桐叶长”吗?没有的。原来正确文本应该是“桐阴长”,唐宋各总集(如《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等)、各版本皆是“桐阴长”,意思是夏天的梧桐树茂盛连成一片,形成长长的树荫。

本书与其他《唐诗三百首》注释本的主要不同

第一,本书首次采用分类编排。蘅塘退士原编本采用的是“分体”编排,其编排的主要意图是为初学写诗的人揣摩、把握各种体裁的特点,以便模仿写作。本书则采用“分类”编排,按照题材和主题分成十大类,便于读者按内容查找和学习。

第二,每类之中按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排,这样对青少年更为适用。本书按作家时代先后编排,对学生们更为适用,也更容易看清楚唐诗的发展历程。本书所有作家皆按生年先后来编排次序,生年主要根据学界最新最可信的研究成果。生年不详的,综合参考卒年或进士及第年以及文学交往活动情况,以插入适当的位置。并且,每个作家都有小传,力求准确、通俗、风趣,以便读者容易抓住该作家的主要特点。

第三,在蘅塘退士原编本基础上增补14首经典诗作。蘅塘退士原选诗篇310首加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补选的3首杜甫诗,共313首。我们在这313首基础上新补录了张若虚、崔护、李绅、李贺、陆龟蒙、罗隐、郑谷七位诗人共14首经典诗篇,在这七位诗人名下皆用括号注明“增补”,以示区别。

第四,纠正了蘅塘退士原编本以及各家注释本的数十处错误或“硬伤”。鉴于蘅塘退士原编《唐诗三百首》的缺点,尤其是若干错误或“硬伤”,当代各家《唐诗三百首》注释本都是将错就错,误导读者。本书在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基础上重新编排,重新注释,增补篇目,尤其是首次大量纠正蘅塘退士原编的错误,弥补该书长期以来的缺憾,因此,本书是特别严谨可信的读本。

第五,注释和点评尽量适合青少年口味,力求深入浅出,语言平易,富有启发性。不用文言词语,不搞烦琐引文,必要时注明典故出处。注释参考了古人成说及当今各家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笔者个人的研究成果。点评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少年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进入诗意美的殿堂,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搞烦琐的分析和引证。

怎样读《唐诗三百首》

首先,要除去偏见,尽量克服狭隘的兴趣。因为唐朝人的许多生活经历,今天的青少年已较为陌生,比如唐朝诗人大都热衷于边塞题材,几乎人人都写过边塞诗,今天的青少年不但很少去边疆,更没有体会过边疆忧患意识,所以阅读兴趣可能受到影响。又如唐代的送别诗特别多,而且大部分都写得很感伤,难分难舍或凄楚不堪,今天的青少年就不太理解,他们很少有这种感觉。因为古代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没有汽车、火车、电话、电报,亲人或好友分别一次还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再见到。再如隐居、贬谪、上朝、宫怨等,今天的青少年就更加陌生了。我们在读唐诗的时候,只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会觉得感情很真切,很动人,就会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享受。当然像爱国、思乡、亲情、爱情等古今变化不大的题材,今天的青少年会有更多的共鸣。

其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可以先读先背短小的绝句和律诗,再读难度较大的五古和七古。要充分利用注释和点评的帮助,但也不要受其束缚。唐诗中有许多典故,是我们阅读的主要拦路虎,但也不必害怕或厌烦,因为多数典故是作为比喻性质来使用的,用来传达作者的感受的,只要我们弄清那个典故的来龙去脉,就会觉得诗的含义更加丰富,更能引起我们的遐想;但也有一部分典故是作为借代性质来使用的,故意换一个古代的词语来表达意义,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常常会造成我们对诗意、诗境理解的中断。作者这种故意卖弄学问的作风往往会引起我们的反感,但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一个知识来掌握。多掌握一些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唐诗。

最后,要多朗读和背诵,有条件的还可以吟诵和咏唱,在读、背、吟、唱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诗词讲究音乐美,与散文、小说不同,所以必须在朗诵、背诵中才能更好地领会节奏美、韵律美和诗意美,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获得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因为诗歌和科学不同,很难说某首诗只有一种理解或自己的理解是唯一正确的,作者的原意和读者的理解不一定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也是常见的。还有,掌握一些诗歌格律方面的知识如平仄、粘对、对仗、押韵的基本规律,对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很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一些绝句、律诗,会更有深切的体会。

总之,希望本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唐诗的最佳入门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