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
- 李跃乾编著
- 6824字
- 2021-03-26 14:47:01
(一)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建立的陆军军校
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胡宗铎前清荫昌主陆军部前,尚无正式陆军学校,仅保定有一陆军速成学校。荫依德、日章制,制成陆军军官培养章程,其程序为:
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入伍生队(6个月毕业)—陆军军官学校(无陆大)
当时速成学生毕业后,须经考试始能入军官学校就读。入民国后,段祺瑞出掌陆军部,不敢信任士官生,乃擢用速成学生。军官学校自校长赵理泰以下至连级官长,皆速成出身,仅少数士官生担任教官。学生哗然,酿成风潮。而军校与北洋速成遂各成派系,壁垒分明。蒋百里先生继任校长,速成出身干部皆与之为难,蒋因之愤而自戕。
刘士毅清宣统元年2月,正逢北洋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招生(该校即以后保定军校的前身),规定各省保送学生就读,多者几十名,少者也有十几名。那时一般青年学生鉴于甲午、庚子之役后,国势阽危,救国非从军不可,故从军之忱非常炽热。江西分配名额只十五名,而全省高等学堂以上学生参加考试者竟达三千多人,经过五次考试,结果正取十五名,备取五名,我是正取第五名,当然很高兴,其时我是22岁。
清宣统元年3月,我由南昌出发,经九江到汉口,再由汉口搭京汉路至保定参加复试。保定速成学校的督办为段祺瑞。那时北方有一习惯。见督办不行军礼,而要打千(即屈一膝请安之意)。此对南方学生殊不习惯,虽迹近侮辱,但没办法,仍须依样画葫芦,做起来姿势很不雅观。复试后,我取为正取第二名。江西正取生中有一姓陆的学生,学术科皆优秀,因曾留日与剪辫关系,复试时惨遭淘汰,另由备取生中取一名递补之。入学后,最初三个月为普通军事教育,而后为兵科分科教育。当时只有步、骑、炮、工、辎共五科,其中以步科人数最多。炮兵较少。因学炮科者,普通科学如数学等成绩要较好,我的志愿是炮科,炮兵队总数尚不到100人。
在军校期间,大家都留有辫子,陆军学生,尤其炮、辎、骑各科,不仅有操作,且须骑马,出操时,对辫子处理,极感困扰。因此有些学生便主张把它剪掉,但剪辫是犯法的,最后大家想出个办法,一千多个学生都剪辫,学校总不能将全体开除,因此一下子,除了旗人学生外,一齐剪光。这一来事情糟糕了,旗人学生向清政府打报告说:学校中革命党很多,一夜之间辫子皆剪掉,事情非常严重。幼稚无能的清政府,接到报告后,马上下令给驻扎保定的第二镇统制(相当现在的师长)马龙标,要他派兵包围学校,搜查革命党。督办段祺瑞知道消息后,即打电话向马说:“你不要轻举妄动!小孩子们剪辫全为出操方便,并无其他用意。至于诬告校中有革命党,我可以身家性命保证不确。若你派兵前来包围学校,学生都有武器,甚至比你部队精良,如不幸双方发生冲突,岂不酿成大祸。”此外,段又打电报至陆军部,说明学生剪辫全因操作不便,绝非革命党,如有不法之徒混进学校,请让他来查办。如此,陆军部才收回成命,最后,段督办开除几位品行不好,成绩较差学生作为搪塞,一场风波乃告平息。所以,后来我们这一期学生皆很感激段督办。蒋中正先生、张岳军、杨耿光(杰)皆是速成第一期学生。
1911年4月,我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速成学校,当时陆军部奖赏我们以指挥刀、望远镜、手表等物外,宣统皇帝并颁赐我们副军校(相当今中尉阶级)的官衔。按理,军校毕业仅是少尉阶级,但我因成绩好,故晋升一级。毕业后,我分发在北京第一镇见习,三个月期满后,又奉派回江西服务。
于达 民国3年暑假,等到保定前一期的学生毕业之后,学校才有空收容我们。隔了一年,适逢袁世凯称帝,当时袁世凯曾派兵包围保定,缴我们的械,我们总共守了三四个月。这期间也有同学跑去天津参加革命。那时我知识浅,对称帝的事知道得不多,报纸也不准看,我也没有参加什么活动。不久,袁世凯便死了。民国5年12月我们毕业时,黎元洪当总统,还到保定来过。
蒋鼎文在这几年东征西讨的生活中,不管在幕僚性的工作和决策性工作上,帮助我最大的是我的老师李筱和先生。在大通陆军学校的前身浙江讲武堂时代,他就担任教官。我进陆军学堂时,他教我们军事学、筑城教范。原来他是江北速成学堂出身,在他那个时代,北方有两个著名速成学堂,一是江北速成,一是保定速成,两个速成学堂的功课完全一样。后来保定出的人材较多,在北洋中占了优势,保定速成因而比较著名,江北速成反而不大为人所注意了。
龚浩 保定第一届校长赵理泰,是淮军出身,官僚习气很重,但又不修边幅,军服纽扣从不扣上,加以所请教官都是速成学堂出身,学生不服,罢课抗议。赵不能压制,王占元、段祺瑞也都来讲话,无效。段祺瑞甚至说:“是陆军部服从你们,还是你们服从陆军部?”于是段想将保定军校解散,赖荫昌提议,请蒋百里先生来主持,蒋是日本士官第三期第一名毕业,后担任士官学校区队长,再由日本保送德国军校。回国后任禁卫军营长,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参谋长。
蒋百里到校后,尽除旧规,完全仿照德国作风。穿红大氅,骑洋马,由一位副官随行到操场看操,亲自指挥连排长变换队形。军官们都怕他,但他对学生特别好。到校后首先改善伙食,重新裁制学生服装,改组军官团。教官有缺课的,无论任何课目,都由他亲自代课。他精通法、日、德语,中文尤佳。每星期另召集学生作两小时的演讲。学生敬之若神明,一学期中毫无风潮。
蒋百里莅校时致训语,只有数百字,结语说:“方震不称职,当自杀以谢天下。”我们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一学期完毕后,蒋百里报告陆军部,但军学司司长魏宗瀚故意刁难,所请的经费器材一律不发。蒋气愤而回,决定自杀以实践诺言。先一晚我们学生接到命令说次晨7时校长训话。后来听蒋的一位仆人谈起,蒋一夜未眠,先写一长信给段祺瑞,撕掉,再写一短信,然后给母亲、蔡锷、学校教官、学生各写一封。时天色已明,蒋喝了点酒,将手枪装好子弹,躺了一会,即准时至操场,蒋先生说的话很短,声音很低,一转身,就开枪自杀。子弹由右后背入,穿胸而出,真是有必死之决心的。他一倒下,千余名教官学生,哭声震天。蔡锷后来批评他,说:“方震勇于自杀,而怯于杀人。”
曲同丰继任校长,把蒋百里的高足一律开革。学生凡持有蒋的照片的,都搜出烧掉。
当时保定军官学校学员的待遇和士兵差不多,已不如前清时代。前清时保定学生都穿黄呢制服,威风凛凛,我们的制服便次了一等。保定军官学校师资很好,留学生很多,有留德的、有留法的、也有留日的,教学的内容也不大一致。到民国8年,我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余汉谋当时保定军校校长是杨祖德,总队长于柏汉是张学良的岳父。入伍教育只有半年,半年后我转入步兵科肄业,算是保定六期。这一期有1400多人,顾祝同、黄镇球、邓演达都与我同期。民国7年7月发生张勋复辟事件,北京换上了杏黄旗。我们在保定军校的党员对此不能观望,于是我伙同一些同学离开保定去汉口,向党部报到,参加反复辟运动。复辟平定以后才回到保定继续学业。
张乔龄我本应在民国9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这期因直皖之战延到民国10年秋才开学,我选入骑兵科。我在学校时校长先是孙树林,后是张鸿绪,教育长赵协章,骑兵科科长安俊才,骑兵队队长何柱国。这些人办教育认真严格,学习生活很紧张。学科有四大教程,术科除出操外常到野外训练。我们于民国12年5月毕业。
2.民国陆军最高学府——陆军大学
贺国光陆军大学设于北京西直门外,为陆军之最高学府,时校长为胡龙骧。我在陆大名为第四期,实应为第一期,因前三期为陆军军官学校,在保定,不在北京。且第四期以后学生之程度远比前三期为优,盖第一期为保送者,第二期为军中挑选之优秀者,第三期为直接招考者。第三、四期虽同为招考,但后者选择较严,各省先有初试(中央命题,北京阅卷),录取4500人,再集中北京复试,正取百名,备取二十名,正备取同时入学。学生以军官居多,且曾受过养成教育而在军中服务两年以上,故陆大学生,大多为军官学校毕业或同等资格者。本期选择,格外严格。
第四期起,陆大自保定迁来北京,正名为陆大,所订课程为高级陆军军事教育,与日本水准一样。各种课程有:基本战术、应用战术、战略、军制(编配、自排连至军团,详加分解,并比较各国军制)、战史、国际公法、外交史(教材为张焕伦编)、作战计划、兵要地理、传达输送、战斗输送、动员计划、秋操演习、海空军事。
此三年之课程,在学者因多实习演习,甚为忙碌。
学校之设备甚属完善,学员中有眷属者,可携至北京,住校外宿舍,单身则住校内之单身宿舍。
学员多为带职求学,官阶有高至上校、中校者,虽然如此,毕业后并非可立即获得适当位置,我于民国5年底毕业,民国6年初分发,返家乡湖北,不见用,又回至北京,遇郭松龄,彼亦同样不见用,在北京赋闲。再者当时军中对陆大水准与学生程度并不尽悉,将领并不特为陆大毕业生安插,凡军校毕业者,皆一视同仁,上官云相便是从弁目做起,惟后来晋升甚快而已。
余在陆大同学百人,后在军政界颇具影响者有徐永昌、林蔚、熊斌、姚琮、黄旭初、郭松龄等。
丁治磐一般人都知道保定军校,但对陆大的历史不太清楚。保定是中级的军官教育,课程只教到师战术,讲的只是战场指挥运用队伍,军官学校一般是归军政部门陆军部管辖。
毕业后原想参加陆军大学第五期考选甄试。陆大的规制仿效德、日陆军大学,考选的规定很严格,应试资格须受过军校养成教育,任官两年以上,再由各部队、各省依序考核成绩合格者,录取名额则按各省人口分配,每省一至数名。但他们不将我江苏讲武堂资格算入,而由江苏军官训练团算起。我资格不够,就未参加甄试,又重新下部队。
陆大则是进一步的深造教育,教的是国防计划、指导国家战争、大军统率、总动员等,属于军令部门参谋本部管辖。
陆军大学共总办了30余期,初为袁世凯练新军时所办的学校,民国前6年夏成立于保定,称为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属直隶总督袁世凯管辖。民国前5年清廷成立军咨府,即参谋本部前身,军政统一,即归军咨府管辖,至民国前3年又改称为陆军预备大学堂。1911年,军咨府改称参谋本部,学校迁回北京,同时改名为陆军预备参谋大学校。至民国2年11月,再改名为陆军大学校,此后即一直沿用此名称。总计在前清时办了两期半,第三期尚未毕业即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学生再回来上课才毕业。第一至第三期(民国前6年至民国2年)总办为段祺瑞,当时为改革军队,都是调统领等军官来受训,所以知名人物甚多。何遂,福建人,陆大二期生,为人聪明,能作诗文、工绘画,我曾问他为何经常考第一?他回答说:“我那些老统领同学都有将军派头,带着马弁上学,学骑术时,马弁牵着马说:‘大人请上马。’在这些老军官中,我当然考第一。”第四、五期(民国3年至8年)为湖北人胡龙骧任校长。第六、七期(民国9年至16年)换了几任校长,有熊炳琦、贾宾卿、师景云、韩麟春等人,到第八、九期时,已在北伐成功之后,由老总统担任校长,在此之前陆大是三年招一期,各省皆有定额。此后为每年招生,但毕业期限仍是三年,同时为安置闲散军官,还开办特别班第一期,入学考试较正期班简单。
到了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势力已威胁北平,华北局势危急,陆大就迁至南京。南迁后的第十至十二期,杨杰曾任校长,黄慕松代理校长。后黄慕松调去西藏,就由蒋先生兼任校长。杨杰任教育长,实际上等于是校长。杨原跟着何应钦在冀东作战,与何处不好回南京。杨回来时,我们十二期即将毕业,准备考选第十三期,他在前方见到日军压迫的情形,认为有增加名额的需要,就将录取名额增至120余人,同时还开办特别班。杨杰有些恃才傲物,难与人相处,他和何应钦、贺耀祖、陈诚的关系都不好。
陆大考试极为严格,我考的十二期尤其难考,黄慕松代校长,将录取分数提高,原预备录取员额为120名,但仅录取60余名,连同旁听生,也只有70多名。我这期是录取人数最少,也是素质最好的一期。因年轻人功课较熟,容易考取,所以正期班多为年轻人。正期班复试,先审查资格,再身体检查,然后举行学科考试。考试科目极多,有军事各科及军事辅助学科。经过一星期的学科考后,最后口试,看仪容、口才,总共要十几天。而特别班则只考一天。当时因受日军压迫,大家开始重视军校教育,冯玉祥部、桂系等都派员旁听,所以我这期旁听生最多。
陆大师资以外国教官为主,十二期多为德国教官,还有法国、俄国、日本等国教官,中国教官极少,其多半留日,教法不行。我受德国教官启示很大,德国教官都是教小战术,讲的很精细。有些年轻的同学上得不耐烦,认为要学大的战略、战术。德国教官说,德国在第一次大战期间,讲大问题的都是文人,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将师以下的战术学会,大的政略、战略、指挥容易,要紧的是战场准则。战场准则不确实,下面不能贯彻命令,指挥就成问题。像抗战时期,上头骂底下,底下骂上头,即北方俗语:“船头骂船尾,船尾骂船头。”这就是因为师以下的战场统率训练不够。这要平常训练,从尖兵动作起,高级军官都须了解,新兵器也要研究如何在战场配合运用,因时代进步,过十年八年,武器也推陈出新。训练方法则要自由统裁,对抗演习。日本教官存心害中国人,都是单方面教,教法呆板,而日本人自己的训练另有方法。
龚浩 民国5年冬,我投考陆大录取,民国6年1月入学,一班有90名同学,民国8年冬毕业。在陆大时,我拿川军中校阶级的带职薪,另加上湖南的津贴,每月有200元左右,生活极阔绰。川军薪饷按月由四川汇兑的。但毕业之后,川军已数易其主,只得到陆军部任科员。
3.北京城郊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
张乔龄民国6年秋,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四期招生,我应试被取。这学校校长是毛继成,后来由钱选青接任,所授学科仍以普通科学(数、理、化)为主,军事学科如步兵操典等亦颇重视,我偏爱马术训练。民国8年秋修业期满,我被分发至山东老第五师骑五团接受入伍训练。
4.革命党最多的军校——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龚浩 我于清宣统元年毕业,次年被保送湖北驻鄂陆军第三中学。第三中学的学生包括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我只记得仿佛还有甘肃的学生。校舍是张之洞新建的,规模很大。何应钦比我早一期,后来清廷挑选第三中学及各省速成学堂中习日文的学生去日本留学,何应钦、朱绍良、蒋中正先生都是这样去的,到武昌起义时才回国。清宣统三年我还差几个月就毕业,也参加了武昌起义。
胡宗铎报考陆军小学必须高等小学毕业。陆小毕业,入陆军中学。全国只有四所:第一所在清河,第二在西安,第三在武昌,第四在南京。第一、第三所先行开学,第二所未曾开办,第四所则于武昌起义后始行招生。清政府既倒,陆军中学改称预备军官学校。陆军中学两年毕业后,入入伍生队,而后入军官学校。
南京亦有学生军,陆军部命令改为预备军官学校。因武昌陆军中学早已开办,乃由学生军队长金永炎率队至湖北,拟在武昌陆中旧址成立第二预备军官学校。金至,又兼任都督府参谋长。当时湖北陆中已上课半年,校长刘绳武,与金为日本士官同学。由于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校长一职已发表由金担任,刘遂反对合并,后经陆中学生抗议,最后合并,已耽搁一年左右。
余汉谋当我在陆小毕业时,实际上只有两所预备学校,即北京的第一预备学校和武昌的第二预备学校。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学校时,曾经过一次淘汰,完全以体格为标准,合乎标准的留在预校,不合标准的分别进入军医、军需、军法等专业学校。
武昌第二预备学校一共有800多人,由于地理关系,以湖北人为最多。我被编到第五连,学生中有很多是革命党,就在此时,我也参加了。
5.冯国璋收容革命党的军校
丁治磐冯国璋南来江苏之后,开始整顿江苏军队,当时闲散军官很多,且小的革命举事不断。冯颇有脑筋,他为了安抚笼络所谓乱党,安置闲散军人,就于民国3年在南京成立江南军官学校,招考这些军官,但袁世凯为统一全国军政,不准各省私自成立军官学校,只得改称江苏军官补助教育团,内容仍是一样。学校在上海、镇江、扬州、南京等地设考区,总共录取正期生120名,我侥幸考取。该校名为江苏,实际上招收的学生长江几省都有。第二年改称军官训练团,开始调训各部队军官,作短期训练。我们正期班于民国3年8月入学,到民国5年底才毕业。等我们毕业后,只继续招短期训练班,就不再招正规班了。后来孙传芳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所开办之金陵军官学校,其前身就是江苏军官训练团。江苏军官训练团在南京小营盘陆军第四中学旧址,有十几栋大楼,很有规模。冯国璋自任学校督理,张宗昌任监理,等于代理校长,赵瑞龙(陆大二期)任教育长,教官多半是留学日本、法国、德国的留学生,素质不错。由于我们正期班多半是念过军校,在部队做过事的,所以学校的课程订得颇高,相当于陆大第一学年的功课。我侥幸平常都名列前茅,所以在学校毕业前就先行派到驻扬州的第七十六混成旅任职。旅长张仁奎兼通海镇守使。
6.比保定军校资格还老的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李文彬我小时就读昆明第一中学,当时我已具有革命思想,民国3年乃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云南因与越缅接壤,与英法时有接触,国防重要,故办此校,修业期限为三年,其创设比保定军校尚早,前后共办二十二期),尚未毕业,适护国军起,乃投效在蔡松坡之护国第一军麾下当排长。民国6年,开办云南讲武学校第一分校于四川,我入校补完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