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寒地水稻群智慧调控技术

一、插前移栽田准备

(一)建立轮耕体系

稻田连年旋耕使耕层变浅,不能满足高产栽培的需要,因此要制定严格的轮耕制度——深翻一年、旋耕两年、深松一年,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20cm,充分发挥耕深效应及干土效应,使土壤能够释放更多养分。

(二)整地

地平是高产栽培的前提,对于不平稻田要提早泡田,提早整地,增加整地次数,确保高低差在3~5cm。条件允许情况下,每3~5年应进行激光平地一次,激光平地可增产10%~20%,可节水20%~50%,达到寸水不露泥。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水整地,达到稻田平、碎、软、深的要求。

(三)基肥施用

水稻施肥与土壤供肥能力、水稻品种、温度、壤质等密切相关,一般采用经验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水稻全年施肥量。推荐尿素、二铵和硫酸钾或氯化钾混合配比使用,根据不同的目标产量,氮、磷、钾施用量和施用配比也不相同,如目标产量9000kg/hm2,一般按照2∶1∶1.5(1.8)的比例施用,尿素用量一般为10~15kg/亩,二铵5.0~7.5kg/亩,钾肥5.0~7.5kg/亩,不推荐使用复合肥。尿素按照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施用,磷肥全部基施,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或7∶3施用。

(四)确定目标产量

水稻产量是由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等4个因素构成的,以空育131为例,其目标产量为9000kg/hm2,则要达到每平方米550~600穗,每穗7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

(五)杂草防治

依据除草剂物理特性及使用剂量,目前有两种施药方法:

1. 甩喷法

水整地结束后,待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选用60%马歇特乳油100~133mL/亩,或30%莎稗磷乳油60~70mL/亩,与10%醚磺隆可湿性粉剂20~25g/亩混配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采用甩喷方法,甩喷量15L/亩。施药后水层3~5cm,保水5~7d,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插秧后除草见5叶期。

2. 喷雾施药方法

(1)水整地结束后,待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选用80%丙炔噁草酮水分散粒剂6g/亩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采用喷雾(甩喷)方法,喷液(甩喷)量15L/亩,施药后水层3~5cm,保水5~7d,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

(2)在水整地时趁泥浆浑浊条件,选用12%噁草酮乳油200~250mL/亩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采用喷雾或甩喷方法,喷液(甩喷)量15L/亩,施药后水层3~5cm,保水5~7d,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

二、移栽时期

(一)根据秧苗类型,适期早栽

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期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可安排在插秧适期中期;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移栽。5月25日前栽插结束,5月末进入分蘖,是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的基础措施。

(二)移栽规格

移栽规格根据品种类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一般穗重型品种稀些,穗数型品种密些;活动积温高的地区可稀些,活动积温低的地区宜密些;肥地稀些,瘦地密些;栽培水平高的可稀些,反之宜密些。基本苗数应控制在100~120株/m2。机械插秧,以30cm×(12~15)cm为主,每穴4~5株,如有缺苗适时补插。人工插秧,以30cm×(13~14)cm为主,每穴3~4株,每平方米确保25穴。钵苗移栽,以30cm×(14~16)cm的规格为主,确保每平方米20钵以上。

三、4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寒地水稻机插中苗,返青期间即第4叶伸长过程。因此,也把第4叶叫返青叶。4叶的最晚定型日期为6月5日。返青后的第4叶,叶片比叶鞘色浓,叶态以弯为主;叶片定型长11cm左右,株高17cm左右。4叶定型时田间每平方米茎数应有130个左右,即10%植株带分蘖。生长量是衡量水稻生育状况的重要指标,生长量一般用植株干重和鲜重表示,尤其是干重表达得最为准确。此方法被科技人员用在科学研究上,但在生产实践中,农民没有条件来测量干重,因此,应采用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的平方米茎数作为衡量生长量的标准。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返青的诊断

幼苗插到地里要密切关注,及时、准确地判定返青。

诊断返青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在晴天中午看看幼苗,是否有50%以上植株心叶展开;第二种,早晨观察幼苗叶尖是否吐水;第三种,观察拔出幼苗是否发出新根。这三种情况,发生其中的一种就可以判定返青了。及时、准确地判定返青很重要。

返青后稻田保持浅水层3~5cm,立即施用分蘖肥,才能使分蘖肥的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盛期的叶位上,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

2. 虫情诊断

对水深苗弱地块,近水面叶片调查是否有潜叶蝇成虫或虫卵。

潜叶蝇成虫、虫卵的诊断:

(1)成虫。

潜叶蝇是一种小蝇子,灰褐色,具金属光泽,体长2~3mm,头部暗灰色,复眼黑褐色,单眼3个,触角黑色3节,末端扁而椭圆,有一根粗长的触角芒,上有5根刺毛。翅展2.4~2.6mm,翅膜质,平衡棒黄白色,足灰黑色,中、后足跗节的第1节基部黄褐色。一般5月中下旬,天气暖和时可以在稻田水面上看到许多小蝇子飞舞或停留在水面上,双翅重叠在腹部之上。

(2)卵。

乳白色,长圆柱形,长约0.7mm,表面光滑,有细纹。每个卵块少则3~5粒,多则20粒左右,排列不规则,多产在倒伏于水面的叶面上。

(3)幼虫。

乳白色小蛆,老熟幼虫体长3.5~4.0mm,圆筒形,稍扁平,头、尾两端较细,由13节组成,口钩及齿节片均为黑色。前足、胸足退化,各体节有黑褐色短刺带围绕,这种短刺带在腹面较宽,并稍有突起,恰似足状。尾端呈截断状,有2个黑褐色短刺,形成同心圆状。

(4)蛹。

褐色或黄褐色,长约3mm,宽1mm,末端有2个黑色气门突起。

(三)茎数的诊断

4叶期田间要有10%的植株的第1叶长出分蘖;在每平方米田间栽植100~120株基本苗的基础上,4叶定型时每平方米稻苗的茎数应有130个左右。这时站在池埂上横看苗垅,如果每两穴长出1个分蘖就说明达到茎数标准。

(四)田间调控

返青后稻田保持浅水层3~5cm,立即施用分蘖肥,才能使分蘖肥的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盛期的叶位上,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

1. 分蘖肥的施用

用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40%,一般常用尿素均匀撒施。分蘖肥分两次追施,第一次用蘖肥总量的70%~80%,第二次用蘖肥总量的20%~30%。第二次分蘖肥最晚要在6叶期前施用,以避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

2. 潜叶蝇的防治

若发现有成虫或虫卵,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g/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亩,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茎叶喷雾。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最好是在成虫期或卵时期做出诊断,及时喷药防治。

3. 水层管理

返青期是水稻生育中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此期水分管理的重点是避免秧苗过分失水,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加速发根返青。应保持一定的水层。具体水层深度视秧苗大小、壮弱,气温高低而定,一般秧苗较大、素质差,气温较高时可稍深,反之则应稍浅。水层最大深度以不超过苗高的2/3或不淹没秧心为原则,且深水时间不宜过长,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施肥或打药防虫。

四、5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返青后,4叶一定型就长出了第5叶。识别第5叶还可运用种谷方向法。长出的5叶为单数叶,和种谷方向是一致的(图1-3)。

图1-3 田间5叶期的长势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第5叶的最晚定型日期为6月10日,5叶长16cm左右,叶片色应浓于叶鞘,叶态以弯叶为主。5叶期田间每平方米茎数为150~180茎,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水层3~5cm,无病、虫为害。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茎数诊断

5叶期田间每平方米稻苗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这时站在池埂上横看苗垅,如果每穴长出2个分蘖就达到茎数标准。

2. 草情诊断

诊断草情的方法是用双手在水稻行间以多点捧出表面的泥土,仔细观察、判断杂草的种类,确定杂草叶龄,为药剂除草做准备。

3. 虫害诊断

调查田间稻叶上是否有负泥虫、稻冥蛉。

(三)田间调控

水稻4.5~5.5叶期,也就是插秧后15~20d,田间灌水层3~5cm,水层稳定后,依据稗草叶龄和阔叶杂草的情况,选用适宜的除草剂进行灭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d,保证灭草的效果。

1. 药剂灭草

水稻4.5~5.5叶期(插秧后15~20d),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选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酰胺类(或有机磷类)除草剂混配,如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15g/亩和60%马歇特乳油100~130mL/亩(或30%莎稗磷乳油60~70mL/亩),施药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d。

稗草叶龄大于1.5叶期,选用有机磷类除草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配施用,如30%莎稗磷乳油60~70mL/亩和10%醚磺隆可湿性粉剂20g/亩混配施用,施药后保持水层4~5d。

2. 防虫

针对潜叶蝇虫害,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g/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亩,兑水15L(背负式喷雾器),茎叶喷雾。针对负泥虫或稻冥蛉,选用30%甲氰菊酯·氧乐果乳油195~225mL/hm2,兑水喷雾,喷液量225L/hm2

3. 水层管理

除草剂施用后保持水层4~5d,保证灭草的效果。而后间歇灌溉。

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确选用除草剂,施药剂量要准确,不得任意增加用量;施药方法要规范,严禁采用毒肥、瓶甩的方法施药,选择甩喷法,甩喷液量为15L/亩;施药要均匀。

4. 药害诊断及缓解

此期药害是由苗床除草剂使用不当或旱改水田长残效除草剂产生的药害,可以喷施内源激素类的调节剂与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益普微生物菌剂缓解。

五、6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水稻6叶期,就要运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当时的叶龄。使用叶脉偏向法,须面对叶片正面,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左侧的为双数叶,反之为单数叶;使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叶龄有误差,要调查10株以上,以多数为准。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第6叶最晚定型日期为6月15日,叶长21cm左右,叶色浓绿,明显较叶鞘深,叶态以弯、披为主(图1-4)。6叶期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50%~60%。每平方米茎数为300茎左右,3叶分蘖(6叶同伸分蘖)出生比率高,超高产田的3叶分蘖出生比率必须达到100%。水层3~5cm,无病、虫为害,田间无杂草。

图1-4 田间6叶期长势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茎数诊断

6叶期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50%~60%。每平方米茎数为300茎左右,这时也是站在池埂上横看苗垅,如果每株长出1.5个分蘖就达到茎数标准。

2. 分蘖质量诊断

3叶分蘖(6叶的同伸分蘖)是所有分蘖中穗粒数最多的一个分蘖,这个分蘖利用的多少及比率,是判断水稻能否高产的重要指标。提高3叶分蘖生成比率的条件:一是秧苗素质好,2、3叶在此时生长完好,没有大缓苗现象发生;二是营养条件好,养分供应充足,也就是分蘖肥效果要反应在6叶上的原因;三是温度条件好,浅水增温促蘖。

3. 负泥虫、稻冥蛉诊断

6叶期间要调查田间稻叶上是否有负泥虫、稻冥蛉。发现负泥虫或稻冥蛉后,进行药剂治疗。

4. 延迟型冷害诊断

根据叶龄进程早晚,判断是否有延迟型冷害发生。观察田间水层状况。

(三)田间调控

1. 第二次分蘖肥

进入6叶期,如果分蘖肥有分两次施的,第二次分蘖肥必须在5.5叶期左右施完,避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孽临界期以后。

2. 药剂防治虫害

发现负泥虫或稻冥蛉后,选用30%甲氰菊酯·氧乐果乳油195~225mL/hm2,兑水喷雾,喷液量225L/hm2,进行药剂治疗。

3. 大龄稗草的防除

大龄稗草的防除是指5叶期以上的稗草防治。

(1)选择22%农地隆10~15g/亩,甩喷法喷药,施药量15L/亩,施药后水层3~5cm,保水5~7d。

(2)选择稻杰100~120mL/亩,撤浅水层(杂草露出水面),茎叶喷雾,喷液量15L/亩。

4. 水层管理

采用浅水层增温促蘖。

六、7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识别第7叶的方法和第6叶一样,也是运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当时的叶龄。运用叶脉偏向法,须面对叶片正面,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左侧的为双数叶,反之为单数叶。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第7叶最晚定型日期为6月20日,叶长26cm左右,叶色较第6叶淡,叶态以弯叶为主(图1-5)。7叶期田间每平方米茎数为450~500茎,达到计划茎数的80%左右。水层3~5cm,无病、虫为害,田间无杂草。

图1-5 田间7叶期长势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茎数诊断

田间每平方米茎数为450~500茎,达到计划茎数的80%左右。调查茎数的方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3~5个,每个查数连续10穴的茎数,再计算每平方米的平均茎数,田间每平方米茎数如果有450~500茎就达到标准了。

2. 药害诊断

观察田间是否有筒状叶,如果运用“三幼一基”理论判断是什么时间用什么药产生的药害,则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三)田间调控

1. 水层管理

采取间歇灌溉。

调查田间每平方米的平均茎数不足时做好增施调节肥的准备,以便在第7叶定型后及时施用调节肥。

2. 药害缓解

及时诊断是否有药害发生,如有药害及时处理。

七、8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7叶一定型就长出了第8叶。8叶及以后长出的叶片,除运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当时的叶龄外,也可用倒数叶龄值法识别当时的叶龄。倒4叶的诊断是用变形叶鞘法:横切上位叶的叶鞘,当发现叶鞘横切面的形状呈圆形时,其上一叶为倒4叶。11片叶品种的倒4叶即第8叶。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第8叶的最晚定型日期为6月25日,叶长31cm左右,叶态以弯、挺叶为主;8叶长出一半时,11叶品种的田间茎数达到计划的茎数;12叶品种的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是调节肥施用的重要诊断标准(图1-6)。这时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无病、虫为害,田间无杂草。

图1-6 田间8叶期长势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茎数诊断

田间每平方米茎数为550茎以上,达到计划的茎数。调查茎数的方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3~5个,每个查数连续10穴的茎数,再计算每平方米的平均茎数、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比例。

寒地水稻11片叶的品种,一长出第8叶时,就将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在8叶的后半叶,也就是7.5叶龄左右,水稻生长发育进入幼穗分化期。

2. 有效分蘖临界叶位

依据叶龄模式理论,伸长节间数=总叶龄数÷3,例如:12片叶品种,伸长节间数为12÷3=4。

主茎叶龄小于或等于11片叶的品种:

临界叶位=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1。例如:11片叶品种临界叶位=11-11÷3 +1≈8叶。

主茎叶龄大于或等于12片叶的品种:

临界叶位=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例如:12片叶品种临界叶位=12-12÷3 =8叶;14片叶品种临界叶位=14-14÷3≈9叶。

3. 无效分蘖的诊断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8叶)前出生的分蘖一般为有效分蘖。当主茎拔节时,分蘖叶的出叶速度仍与主茎保持同步的为有效分蘖。主茎拔节时,分蘖包括:心叶有4片绿叶为有效,有3片绿叶可以争取,有2片以下绿叶为无效。分蘖有自身根系的为有效,自身根系少或无的为无效。

4. 增叶和减叶诊断

幼穗分化后要判断水稻是否有增叶和减叶现象。在7.5~8.0叶龄间,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地块选定有代表性点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到8~9叶龄时,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若生长点还没有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d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d施用;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5. 草情诊断

诊断田间是否有泽泻、慈姑、萤蔺、三江藨草等难治杂草。

6. 药害诊断

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

(三)田间调控

1. 调节肥(接力肥)

11叶品种在7.1~8.0叶龄期间需施用调节肥,以调整田间的叶色和长相。这时若功能叶明显褪淡达2/3的地块需施用调节肥,哪黄哪施,防止中期脱氮,以接力稻田营养的不足。因此,调节肥也叫接力肥。

2. 调节肥施用方法

施调节肥时,如果是田间的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正常田块,调节肥的用量宜控制在全生育氮肥用量的10%以内,一定要严格控制施肥量;这时施氮一过量,将使重叠型的寒地水稻无效分蘖增多;植株基部节间伸长,易倒伏;而且密度过大、茎叶氮素含量过高易导致病、虫危害。

如果是田间茎数明显不足的地块,施用调节肥时可适当增加氮肥的用量,适时增加每穗颖花数,以攻大穗,弥补穗数的不足。但氮肥用量要控制在全生育用量的25%以内。

如果田间的茎数过多或地块叶色浓郁就不必施用调节肥,并要提前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和减轻病、虫危害。

灌溉技术:施调节肥时以浅水层施用,并保水3~4d之后自然落干,再继续采取间歇灌溉。

11叶的品种在7.5~8.5叶期,正是有效分蘖临界期。之后进行晒田,晒田能抑制无效分蘖和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使光合产物贮藏在叶鞘和节间,因而秆壁增厚,茎秆组织紧密,增强抗倒能力;晒田可防止土壤有毒还原物质的积累,同时向土中供氧,促进根系发育。

田间茎数正常的田块需晒田3~5d,达到地表面微裂再复水;田间茎数明显不足的地块,酌情晚晒、轻晒;田间茎数过多的地块,需早晒、重晒。

3. 药剂灭草

诊断田间是否有泽泻、慈姑、萤蔺、三江藨草等难治杂草,选用56%农多斯(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8~10g/亩与48%排草丹(灭草松)120~150mL/亩混配,茎叶喷雾。

4. 药害缓解

喷施叶面肥,喷施天然芸薹素或康凯等;施生物肥等。

八、9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在田间识别9叶期,常用叶脉偏向法和倒数叶龄值法识别当时的叶龄。倒数叶龄值的“双零叶期”法:倒4叶和倒5叶叶枕相平,其上仅有一个心叶,为双零叶期。也就是说11片叶的品种,7叶和8叶叶枕相平,这个心叶就是第9叶。这时叶龄余数为2.5左右。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9叶的最晚定型日期为7月2日,11叶品种的9叶长36cm左右(图1-7)。在正常栽培情况下,这片叶是水稻着生的最长叶子,俗称“飘长叶”。叶态以直挺叶为主。9叶以后长出的叶片逐次缩短。12叶品种达到计划茎数。田间长相一致,无杂草。

图1-7 田间9叶期长势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幼穗诊断

11叶品种,9叶露出到定长的一个叶期间,幼穗分化处于枝梗分化期。幼穗长0.5~1.0mm。12叶品种9叶后半叶(8.5叶)开始幼穗分化(苞分化)。

2. 茎数诊断

11叶品种进入无效分蘖增长阶段,需控制无效分蘖数量;12叶品种达到计划茎数(550穗/m2以上)。

(三)田间调控

方法同8叶期田间调控。

九、10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在田间诊断11叶品种10叶期就比较容易了。剥开主茎的心叶,这时心叶里面只有一片幼叶了,在里面包着的幼穗已经处在颖花分化期,幼穗已有1cm左右长了。在田间识别12叶品种10叶期,常用叶脉偏向法和倒数叶龄值法识别当时的叶龄。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第10叶最晚定型日期为7月9日,11叶品种的叶长为31cm左右,12叶品种的叶长为41cm左右,在正常栽培情况下,这片叶是水稻着生的最长叶子,俗称“飘长叶”,此时叶鞘色应深于叶片色,叶态以挺叶为主;田间长相一致,无杂草、无病害(图1-8)。

图1-8 田间10叶期长势

(二)田间群体诊断

1. 茎数诊断

11叶品种在10叶期茎数达到最高分蘖,无效分蘖开始死亡。这时进入拔节期,节间开始伸长,株高迅速增长;12叶品种在10叶期进入无效分蘖增长阶段,需控制无效分蘖数量。

2. 幼穗诊断

11叶品种,在10叶期剥开主茎的心叶,心叶里面只有一片幼叶,在里面包着的幼穗已经处在颖花分化期,幼穗已有1cm左右长;12叶品种,10叶露出到定长的一个叶期间,幼穗分化处于枝梗分化期,幼穗长0.5~1.0mm。

3. 施穗肥诊断

11叶品种在10叶前半叶(9.1~9.5叶)施用穗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应用“三看”施肥法:一看是否出现“拔节黄”,二看底叶有无枯萎,三看有无病害发生。拔节时水稻叶片颜色整体褪淡,称为“拔节黄”,根据“拔节黄”出现早晚和褪淡程度的诊断结果来确定穗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如果顶4叶出现枯萎,说明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应先排水晒田,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根系活力,养根保叶,之后恢复水层,再施用穗肥;此时如果有稻叶瘟发生,应先防病,再考虑施肥。

4. 病害诊断

10叶生长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病害的发生,诊断有否叶瘟、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

(三)田间调控

1. 穗肥的施用

寒地水稻11片叶的品种在9.1~9.5叶龄,也就是倒2叶的前半叶期时,是施用穗肥的适宜时期。其氮肥用量为全生育用氮量的20%和钾肥用量的30%~40%;施肥时以浅水层施用,并保水3~4d。

施穗肥要做到“三看”,一是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二是看底叶有无枯萎,三是看有无稻瘟病害。如果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就要晚施,并采取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等方法后再施穗肥;叶色不落黄,长势繁茂,不宜再施穗肥,避免感病和贪青晚熟。

2. 病的防治

防治时期是水稻9.1~9.5叶期。

3. 水层管理

浅水层施用,并保水3~4d之后自然落干,仍再继续采取间歇灌溉。

十、11叶品种剑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剥开11叶品种主茎的心叶,心叶里面没有幼叶,里面包着的只是幼穗,这时的幼穗已经有1.5cm以上长了(图1-9)。这片心叶就是水稻最顶上的一片叶子,也称为剑叶。12叶品种进入倒2叶期。

图1-9 田间剑叶期长势

(一)剑叶期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11叶品种剑叶的最晚定型日期为7月15~16日,叶长 25cm左右,叶鞘色深于叶片色。剑叶抽出后关注后4片叶的健康成长,养根保叶,保证结实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健壮生长田或高产田的后4叶叶长顺序为倒3叶倒2叶倒1叶>倒4叶;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水稻封行,田间无杂草、无病害,水稻叶色一致,长势喜人。

(二)剑叶期田间群体诊断

1. 封行诊断

剑叶露尖为寒地水稻封行适期。栽插行距30cm的稻田,站在田埂上正向观察4~5m处,由于稻叶覆盖而看不到水面或土面,就叫封行。

2. 病害诊断

11叶期观察诊断是否有纹枯病(图1-10)、秆腐菌核病(图1-11)发生。

3. 水稻纹枯病症状的诊断

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于叶鞘和叶片上,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导致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其最初发生于近水面的叶鞘上,初呈暗绿色,边缘有不清晰的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淡褐色,中央呈灰绿色,外围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呈暗褐色,中央呈草灰色至灰白色;病斑多时,常融合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云纹状大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基本相似。

图1-10 水稻纹枯病

图1-11 水稻秆腐菌核病

4. 水稻秆腐菌核病症状的诊断

水稻秆腐菌核病主要发生于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秆,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黑褐色小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黑色细条状、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可扩大到整个叶鞘。病原菌菌丝侵入叶鞘内部茎秆,在茎秆上形成黑褐色线条状病斑,病重的茎秆基部变黑,最后茎秆腐烂,软化倒伏,使谷粒干瘪变白。发病后期,叶鞘和茎秆内部可见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菌核。

5. 减数分裂期诊断

剑叶期要密切关注冷害的发生,这个时期水稻幼穗处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最敏感。通常用剑叶叶耳间距法来判断减数分裂期。

剑叶叶耳在倒2叶叶鞘内10cm,即剑叶与倒2叶叶耳间距为-10cm时,是减数分裂始期;两叶叶耳重叠时,即叶耳间距为0,是减数分裂盛期;剑叶叶耳超出倒2叶叶耳10cm,即剑叶与倒2叶叶耳间距为10cm时,是减数分裂末期。叶耳间距为-5~+5cm,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小孢子形成初期,这时期为抽穗前8~14d,是影响寒地水稻花粉发育的低温最敏感期,最容易受到日平均温度17℃以下的低温危害,而造成花粉不育、不能受精结实,形成空壳的障碍型冷害(图1-12)。

-10cm 0cm 10cm -5cm 0cm 5cm减数分裂期低温敏感期图1-12 剑叶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敏感

剑叶期关注天气预报,尤其到剑叶与倒2叶叶耳间距为-5cm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若遇气温低于17℃的低温寒潮,及时加深水层至17cm以上,以防御障碍型冷害。

6. 施穗肥诊断

12叶品种在11叶前半叶(10.1~10.5叶龄)施用穗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应用“三看”施肥法:一看是否出现“拔节黄”,二看底叶有无枯萎,三看有无病害发生。拔节时水稻叶片叶色整体褪淡,称为“拔节黄”,根据“拔节黄”出现早晚和褪淡程度的诊断结果来确定穗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如果顶4叶出现枯萎,说明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应先排水晒田,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根系活力,养根保叶,之后恢复水层再施用穗肥;此时如果有稻叶瘟发生,应先防病,再考虑施肥。

(三)剑叶期田间调控

1. 防治纹枯病、秆腐菌核病

在水稻10.1叶期,选用30%爱苗乳油15~20mL/亩,或43%好力克悬浮剂15~200mL/亩,兑水15L/亩,防治纹枯病、秆腐菌核病。

在水稻剑叶期和孕穗期,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5~20g/亩,兑水15L/亩,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若使用弥雾喷雾机,兑水7~8L/亩喷雾即可。喷雾时撤浅水层向水稻中、下部叶鞘喷雾,可防治纹枯病、秆腐菌核病。

2. 防御障碍型冷害

在减数分裂期可喷施含SOD的叶面肥,增强植株抵抗冷害的能力。

3. 水的管理

减数分裂前是采取间歇灌溉,一进入减数分裂期,也就是剑叶与倒2叶叶耳间距为-10cm时就逐渐建立水层,到剑叶与倒2叶叶耳间距为-5cm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若遇低于17℃的低温寒潮,及时加深水层至17cm以上,以防御障碍型冷害。若是井水灌溉的稻田,就要先提高水温达17℃以上再灌入,加深水层。水稻减数分裂期后,也就是水稻剑叶与倒2叶叶耳间距为10cm时,即可恢复间歇灌溉。到抽穗前可适当晒田2~3d以促进根系发育,养根保叶,防止倒伏。

4. 穗肥的施用

寒地水稻12片叶的品种在10.1~10.5叶龄,也就是倒2叶的前半叶期时,是施用穗肥的适宜时期。其氮肥用量为全生育用氮量的20%和钾肥用量的30%~40%;施肥时以浅水层施用,并保水3~4d。

施穗肥要做到“三看”,一是看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二是看底叶有无枯萎,三是看有无稻瘟病害。如果叶色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就要晚施,并采取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等方法后再施穗肥;叶色不落黄,长势繁茂,不宜再施穗肥,避免感病和贪青晚熟。

十一、12叶品种剑叶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剥开12叶品种主茎的心叶,心叶里面没有幼叶,里面包着的只是幼穗,这时的幼穗已经有1.5cm以上长了。这片心叶就是水稻最顶上的一片叶子,也称为剑叶。

(一)剑叶期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12叶品种剑叶的最晚定型日期为7月20~21日,叶长35cm左右,叶鞘色深于叶片色。剑叶抽出后关注后4叶的健康成长,养根保叶,保证结实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健壮生长田或高产田的后4叶叶长顺序为倒3叶倒2叶倒1叶>倒4叶;倒2叶≥倒3叶>倒1叶>倒4叶。水稻封行,田间无杂草、无病害,水稻叶色一致,长势喜人。

(二)剑叶期田间群体诊断

1. 封行诊断

剑叶露尖为寒地水稻封行适期。栽插行距30cm的稻田,站在田埂上正向观察4~5m处,由于稻叶覆盖而看不到水面或土面,就叫封行。

2. 减数分裂期诊断

12叶品种进入剑叶期的减数分裂期诊断详见11叶品种减数分裂期诊断。

(三)剑叶期田间调控

防御障碍型冷害和水的管理:具体方法详见11叶品种防御障碍型冷害方法。

十二、孕穗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一)孕穗期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11叶品种剑叶在7月16日定型,12叶品种剑叶在7月21日定型。剑叶叶枕露出开始进入孕穗期,约经9d的孕育后开始抽穗。

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值,为5.5以上。田间无杂草、无病害,水稻群体挺拔、整齐,叶色一致,长势喜人。

(二)孕穗期田间群体诊断

孕穗期须诊断是否有鞘腐病(图1-13)、叶鞘褐变病、纹枯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发生,调查是否有稻螟蛉出现。

图1-13 水稻鞘腐病

1. 水稻鞘腐病症状的诊断

水稻鞘腐病主要发生在剑叶叶鞘上,初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型、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病症扩展到全部剑叶叶鞘。抽穗早的全部颖壳均为绿色,抽穗迟的稻穗上部颖壳仍为绿色,而下部颖壳变褐以至全穗颖壳变褐。

图1-14 叶鞘褐变病

2. 叶鞘褐变病症状的诊断

叶鞘褐变病先在剑叶叶鞘中部发生,剑叶叶鞘变褐色,常引起剑叶早枯。初期在剑叶叶鞘上出现细沙砾状小点或麻疹状紫色小斑块,随后病斑纵向扩展,逐渐聚合成褐色大斑块,以至剑叶叶鞘部分或全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图1-14)。

(三)孕穗期田间调控

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鞘腐病、纹枯病、叶鞘褐变病、细菌性褐斑病等病害在田间混合发生时称为田间混合病害,须采取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协同防治的办法。

1. 推荐药剂防治技术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①选用30%稻安醇(稻瘟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0~45mL/亩+3%多抗霉素水剂100mL/亩+2%加收米液剂100mL/亩混配;②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5g/亩+3%多抗霉素水剂100mL/亩+2%加收米液剂100mL/亩混配;③2%加收米液剂80mL/亩+3%多抗霉素水剂80mL/亩+43%戊唑醇悬浮剂20mL/亩混配;④2%加收米液剂80mL/亩+3%多抗霉素水剂80mL/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混配;⑤75%拿敌稳(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5~20g/亩+3%多抗霉素水剂80mL/亩+2%加收米液剂80mL/亩混配;⑥75%禾技水分散粒剂15~25g/亩+3%多抗霉素水剂80mL/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混配;⑦20%爱可悬浮剂50~70mL/亩+3%多抗霉素水剂80mL/亩+43%戊唑醇悬浮剂20mL/亩混配。

2. 稻螟蛉防治

在田间发现有稻螟蛉,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g/亩,兑水15L/亩,茎叶喷雾。

3. 水层管理

孕穗期采取浅水间歇灌溉。

十三、抽穗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一)抽穗期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稻粒从剑叶叶鞘中抽出,称为抽穗;抽出的穗数达到田间穗数10%的为始穗期;抽穗数达到田间穗数50%的为抽穗期;抽穗数达田间穗数80%的为齐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约需7d。

11叶品种最晚抽穗期在7月28日,12叶品种在8月3日达到抽穗期,以保证水稻在抽穗后的成熟期间有足够的活动积温。叶面积指数要保持接近最高值,上4叶健壮青绿。此时株高达到定型株高。田间水稻群体穗头整齐、长相一致,无病虫草害。

(二)抽穗期田间群体诊断

抽穗期观察诊断是否有节瘟(图1-15)、叶枕瘟(图1-16)、穗颈瘟、枝梗瘟、粒瘟和鞘腐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褐变穗等病害出现,是否有稻螟蛉发生。

图1-15 节瘟图1-16 叶枕瘟

1. 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褐变穗症状的诊断

(1)节瘟的诊断。

节瘟多在穗颈下第2节发生,初生暗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展到整个节部变黑褐色。后期病节处干缩、凹陷,易发生倒折,影响水分和养料的输导,以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谷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早期发生的节瘟会导致白穗。病节部产生灰绿色霉层。

(2)叶枕瘟的诊断。

叶枕瘟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耳、叶舌和叶枕,病斑初期呈灰绿色,后呈灰白色或褐色。

(3)穗颈瘟、枝梗瘟的诊断。

穗颈瘟、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初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后渐成环状并上下扩展,最后变成黑褐色。早期受侵害的稻穗常为白穗,晚期受害时籽粒不饱满造成秕谷,影响产量。

(4)粒瘟的诊断。

粒瘟发生于谷粒颖壳和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成为秕谷。

(5)褐变穗症状的诊断。

从症状来看,该病称为“褐变穗”“锈粒”“黑穗”。该病主要发生在穗部,水稻抽穗后,水稻颖壳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变浓褐或黑褐色,病斑扩展成不规则形,病斑上没有霉层,但病健分界处明显,发病重的稻粒空瘪,并有黑背米混杂,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图1-17)。

图1-17 褐变穗

2. 生长量诊断

在抽穗后叶色明显褪淡、落黄早、植株含氮量偏低、土壤肥力后劲不足的地块酌情施用粒肥。

(三)抽穗期田间调控

防治枝梗瘟、粒瘟、穗颈瘟、鞘腐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的最佳时期是水稻抽穗后15d。1. 稻螟蛉的防治

如有稻螟蛉出现,仍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g/亩,兑水15L/亩,茎叶喷雾以防治。

2. 粒肥的施用

抽穗后施用的肥料称为粒肥。寒地水稻生育中已施用了基肥、分蘖肥、穗肥,正常情况下不再施用粒肥。但须在抽穗后叶色明显褪淡、落黄早、植株含氮量偏低、土壤肥力后劲不足的地块酌情施用粒肥。粒肥施用量控制在全生育施氮量的10%以内,并且要在抽穗后齐穗期前施完。如果水稻群体植株没有明显的缺肥现象,盲目施用粒肥,会造成氮素浓度过高,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导致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而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并影响米质。水稻抽穗后用飞机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早熟,可较好地起到粒肥的作用。

3. 水层管理

抽穗期以浅水层灌溉,齐穗后间歇灌溉,促进根系发育,养根保叶。

十四、结实期田间群体长相与调控

从抽穗到成熟称为结实期,历经开花、受精、乳熟、蜡熟、黄熟,最终完成水稻的一生。结实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在寒地水稻栽培中,要把抽穗安排在当地气候常年较好的时期内,促进其顺利抽穗、开花、受精;在抽穗后应留有900℃的活动积温的空间,以确保安全成熟(图1-18)。

图1-18 抽穗结实期长势

(一)结实期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寒地水稻是非蓄积型的,90%以上的籽粒产量源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维护上部叶片的完整性,使水稻灌浆期叶面积指数维持在4左右,并保持叶片良好的受光态势、受光的充足、旺盛的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是最终获得高产的关键。

田间稻穗整齐一致,无杂草、无病害,丰收在望。

(二)结实期田间群体诊断

1. 开花受精

抽穗当日或次日即开始开花。开花的顺序和颖花发育的顺序相同,就一穗而言自上而下,就一枝梗而言,先顶端颖花,然后自基部向顶端。每朵花自开颖、裂药、散粉、授粉后,花药吐出颖外。每朵花自开放到关闭约经1h。一般每天上午9~10时开花,11~12时最盛,下午2~3时停止。开花最适宜温度为30~35℃,最低温度为15℃。一个穗开花需7d左右,授粉后2~7min花粉发芽,伸出花粉管,沿柱头进入子房,约30min,到达胚珠,钻进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先端破裂,放出两个雄核,一个雄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一个大核,即胚乳原核,发育成胚乳。另一个雄核进入卵细胞内进行受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一般开花后8~18h完成受精过程。

2. 灌浆结实

(1)籽粒的形成。

子房受精后第一天就开始伸长,寒地水稻在开花后7~9d,米粒即可达最大长度,此时胚的各器官也大体发育完成,开始具有发芽能力。12~15d长足宽度,20~25d米粒厚度定型。开花后25~28d,米粒鲜重达最大值。米粒干重在开花后35d基本定型。从抽穗、开花到成熟,需40~50d,需活动积温850~900℃。

(2)水稻籽粒成熟,一般分为乳熟、蜡熟、完熟几个时期。

一般开花后5d左右进入乳熟期,这时籽粒中有淀粉沉积,呈乳白色。在此基础上,白色乳液变浓,直至呈硬块蜡状,谷壳变黄,称之为蜡熟期。在蜡熟后7~8d进入完熟期,这时米粒硬固,背部绿色褪去呈白色,水稻一生至此结束。

(三)结实期田间调控

水的管理:结实期水稻需水量已下降,但受旱也会影响灌浆,使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从而影响品质和产量。这个时期水分管理的目标是“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仍应以浅水间歇灌溉。即灌3~5cm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直至蜡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抽穗后30d以内,不可停灌,防止撤水逼熟。

十五、水稻收获期

(一)田间群体长相标准

当稻粒颖壳95%以上变黄,穗轴2/3以上变黄,有95%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黄化完熟率达到95%,水分低于16%时,水稻适宜收割(图1-19)。

图1-19 黄熟期的田间

(二)田间调控

依据时间、黄化完熟率和稻谷含水量,确定水稻收获适期。10月1~17日为黑龙江省水稻收获最佳时期,割晒适宜期为9月25日~10月5日。10月1~10日可使用半喂入式收获机直收,因为此期茎秆含水量偏高,全喂入式收获会增加籽粒含水量。10月10~17日,水稻茎秆基本枯死,水分含量下降,可以使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