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交汇区域,其具有重要的区位、军事、环境、生态与资源价值,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区域之一。潮间带作为由陆向海的关键跳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陆海间的生态屏障,其环境现状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质量。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被排放到潮间带中,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导致潮间带这一地球关键带功能的退化(骆永明,2016)。高强度围填海开发活动、大面积水产养殖和无序的陆源污染物排放,导致潮间带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城镇化建设不断地向海要空间、要资源,其带来的环境压力90%以上都由潮间带所承载。我国的潮间带正在满负荷运转,急需科研工作者们去诊断、修复。

潮间带沉积物是底栖生物栖息地、鸟类迁徙中转站及陆海物质交换、污染物接纳与自净的重要场所,其质量状况事关海岸带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采集和分析潮间带沉积物样品,摸清物源分区,探明环境质量和本底,建立样本库、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为了解我国潮间带环境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提供基础数据与资料,这些基础数据的掌握,可为国家近岸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环境容量估算、污染源与排放总量控制以及海岸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可为潮间带环境保护、海产品安全保障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的基础海洋调查工作普遍落后于发达海洋国家,相对于陆地和近海区域,由于潮间带区域不易到达的实际情况,目前潮间带沉积物的溯源和环境本底调查还都处于零星状态,潮间带分布区域的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等难以系统地反映当前的潮间带沉积物环境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潮间带的有效保护、环境整治和可持续开发。针对我国锦州湾、胶州湾、杭州湾、长江口、连云港、海南、香港、珠江口等近岸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面临污染的问题(王文雄等,2012;徐向荣等,2013),本次研究结合我国自北向南12个研究区域的样品采集与分析,系统研究了我国泥质潮间带沉积物物源特征,并构建相应的环境本底,丰富和验证了我国潮间带沉积物物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区域的重金属本底,为全国潮间带沉积物环境本底构建提供了有力补充,为潮间带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环

境安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