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律动的特点
幼儿律动具有角色性、游戏性、重复性、随乐性的特征。幼儿律动包括教师指导幼儿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身体表现和幼儿自己即兴随着音乐进行身体表现。
一、幼儿律动的“角色性”——动作的直观模仿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起源于动作。”幼儿时期的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理解事物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幼儿律动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身体发育水平。同时,幼儿律动的动作设计特征明显、简单明了,易于幼儿理解与学习。其符合幼儿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好动和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律动活动来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适合幼儿学习、认知周围世界的最好方式。
幼儿律动多以身体动作来模仿和表现各种事物形象。通过模仿动作、模仿说唱等手段,有利于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从而激发幼儿理解与把握事物的内在特性。在幼儿律动活动中,孩子们边做、边听、边唱、边看,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师从感受事物的外在形象入手,用形象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想象与创造,提高他们对模仿对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幼儿能表达得更准确、更自如。孩子在尝试、寻找适合的律动动作过程中,体验创造性想象和操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进而有效地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等多方面能力。幼儿律动主要表现动物、植物、各种自然现象和简单的社会生活,如幼儿律动《小蜗牛》《洗手歌》《剪羊毛》《蹦蹦兔》《小闹钟》等。
二、幼儿律动的“游戏性”——动作的参与互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由于幼儿年龄小,好奇、爱玩是他们的重要特征,绝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游戏是幼儿认识外部世界、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这也是幼儿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孩子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律动其实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认知游戏,它将身体活动融合到游戏中。例如,幼儿律动《伦敦桥》《推指绕腕》《小闹钟》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在快乐气氛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学习内容,形成相关的能力,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幼儿律动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和重视游戏性特点。
三、幼儿律动的“重复性”——动作的训练和发展
幼儿律动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动作的重复性,如一组动作的重复或一段动作的重复。通过不断重复单一动作或同一组动作,让幼儿对动作反复体验,在重复中幼儿的肌肉能力、协调能力、节奏感等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持续的体验能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形成相对固定的动作模式,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幼儿律动的“随乐性”——音乐节奏与动作配合
幼儿律动常常伴着音乐和歌谣,强调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有规律地做着韵律动作。律动教学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力。幼儿在律动活动中将音乐的节奏、情绪与身体动作的联系,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和表现音乐。例如,幼儿可以通过拍手、跺脚、跳跃、步伐变化等动作,将音乐的风格、快慢、强弱、起伏变化表现出来,提高自身的表现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