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民居门饰艺术
- 孙亚峰
- 1589字
- 2020-12-10 20:17:56
前言
在当前社会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住宅建筑在急速地扩张,老村落、老房子在快速地消失。建筑装饰的形式一方面存在盲目引进、模仿、滥用外来文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存在古今脱节、中西无章等流弊,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价值面临失真和消逝的危机。整理、研究、探索、应用民居传统装饰艺术,特别是传统民居门的基本形制、范式、装饰技艺、内容及蕴涵的艺术与人文思想和观念,已成为抢救、发扬我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当务之急。楼庆西先生在他的《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一书里写道:“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建筑装饰无比丰富的遗产,我们有责任去发掘、整理,并使之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门饰艺术是抽象、幻象与具象的有机融合,承载了悠久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礼制文化以及民俗审美,是我国传统的门第符号和重要的装饰语言。这些门面以间架、屋顶、色彩、墀头、门簪、门钉、铺首等材质、样式、数量的差别区分门第等级;运用抱鼓石、石狮来强化门面的威仪;运用匾额、门神、门联、门笺、纹样雕饰等来丰富门面的文化内涵和吉祥语义,渲染门面氛围。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强烈的民族传统韵味;展示了东方艺术对哲理、形式和精神的巨大包容性,传承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理想追求和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古老传统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结果。它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情感价值需要我们去认识与发掘,将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门饰语言融入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使其得到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向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传统民居门饰艺术的研究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科学技术项目“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价值与传承研究”(2014-R2-030)的专题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典型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原始资料、典型实例、特色景观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收集,对典型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与考察,从传统民居门的形制、门头装饰、门构件装饰,门附加装饰和隔扇门装饰的造型、色彩、结构、材料、民俗、文化、审美、构成及纹样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综合研究与分析。梳理出较系统的传统民居门饰艺术脉络,构建传统民居门饰语言在当代价值取向的定位。归纳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门饰元素的形式特征、文化内涵、民俗审美、精神实质。
本书着眼于传统民居建筑门饰艺术的传承研究,探索其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途径,是对中国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继承传统建筑文化时所呈现问题的探讨。对传统民居建筑门饰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不是简单的沿用,应用的方式和范围是与新材料、新技术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在展现传统文化“意象”的同时,力求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探索一种既能传承历史文脉、又能吻合当代创新思路的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与工程实践,抓住民族神韵,探索形态的重构、材料的更新、色彩的重组,立足于文化性、技术性、和谐性的原则,不断创新具有中国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空间。
中国传统民居门饰艺术的研究,涉及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是一个具有理论深度的研究课题,更是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查、整理、研究与分析,时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努力从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比丰富的建筑装饰遗产中汲取养分。本书的出版,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及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读者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受到赵军教授、万书元教授、程明震教授的指导,得到同事翟胜增、王炼、岳鹏和学生段庆雷、郭登友、赵书见、赵玉萍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还有在实地调研与摄影过程中接受我采访的工作人员和师傅们,感谢他们给予的真诚、友善的帮助。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和网站资料,未能一一列出,望请各位编著者谅解,在此一并致谢。
2015年10月于黾学书院